今年冬季或出現“氣荒” “三桶油”謀劃天然氣漲價
發布時間:2016-09-28 09:11:25 北京商報

“三桶油”謀求天然氣漲價的呼聲一直不斷。日前,有知情人士表示,今年冬季或將出現“氣荒”,“三桶油”希望通過漲價來調節天然氣用量。有業內人士分析,“氣荒”出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通過價格調節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氣荒”并不只是天然氣供應不足所致,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國天然氣調峰設施不足等問題存在導致的。調高天然氣價格會抑制天然氣使用的需求,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對“三桶油”的長遠發展也不利。
記者了解到,燃氣短缺去年就存在。北京密云的一家燃氣供熱公司負責人表示,去年由于燃氣短缺,為了保障居民用氣,只能通過降低非居民供熱的溫度,導致一些用氣企業投訴。同時,煤改氣后,燃氣供熱公司的成本已經增加不少。如果非居民燃氣價格再上漲,熱電廠恐怕將難以承受。
據該負責人介紹:“政府也給予了相應的補貼,但是,補貼只是在煤改氣的改造工程中給予,運營中是沒有補貼的。”
在北京延慶,由于當地沒有接入天然氣管道,不管居民用氣還是企業用氣都是通過公路運輸,每立方米用氣成本達到4-5元。該企業負責人介紹,企業一直處在虧損運營的狀況,如果價格再漲,肯定一些單位就不會用氣了。
卓創資訊LNG行業分析師劉廣彬表示,如果非居民天然氣價格上漲,上漲的價格最終還是要轉嫁給最終的用戶。
據了解,2015年,北京日用天然氣最高達1億立方米,2016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加9.8%,以此估算,2016年北京天然氣用氣量或達到160億立方米。
廈門大學新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則認為,“三桶油”并沒有能力決定天然氣價格,據他了解,我國目前的天然氣供應也是比較充足的。
劉廣彬表示,雖然目前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8%,對能源戰略安全非常不利,但是我國的能源開采量、進口量總量之和與需求量也是匹配的。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我國的儲氣調峰設施不足,導致多地用氣高峰時不能滿足供應。
“以北京為例,2015年用氣高峰與低谷的用氣量相差12倍,這就要求很高的調峰能力。”劉廣彬表示。
據了解,在華北地區,中石油只有陜京線和曹妃甸LNG接收站,該地區天然氣管道輸送能力有限。2015年,中石油曹妃甸LNG接收站受霧霾影響船期延期到港,去年出現了華北地區用氣告急。2016年,為了保證北京的供應,中石油的10余艘LNG船停在渤海灣,隨時準備接駁。另外,中石油湖北黃岡LNG工廠開始重啟進氣調試,同時河北霸州華氣產能為100萬立方米/天的LNG裝置也計劃重啟,都準備應對北京用氣高峰的到來。
對于“三桶油”在冬季到來之前拋出“氣荒”的另一個目的,劉廣彬認為,“三通油”是希望借此能夠維持現在的價格,而不至于降價。
“從民調和國家發改委的層面,還是希望能夠降價,促進天然氣的應用。”劉廣彬表示。日前,西安已將現行車用天然氣銷售價格由3.71元/立方米調整為3.26元/立方米。
“十二五”期間,我國并沒有完成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任務,數據顯示, 2015年底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僅2000億立方米,比預計少300億立方米。國家發改委在去年對非居民用氣價格下調了0.7元,寄希望于能夠通過價格下調促進天然氣的應用。
2015年底的價格下調,也導致了“三桶油”天然氣業務盈利能力下降。以中石油為例,2016年上半年,中石油銷售進口中亞天然氣184.34億立方米,虧損37.15億元;銷售進口LNG27.64億立方米,虧損29.21億元;銷售進口緬甸天然氣19.66億立方米,虧損26.96億元,合計虧損達93.32億元。
“‘三桶油’希望通過延緩降價,以扭轉近兩年來虧損的局面。”劉廣彬表示。“不過這對‘三桶油’的短期可能利好,從產期來看,如果天然氣價格調高,勢必會影響用氣企業的成本,在目前石油等能源價格相對便宜的階段,用氣企業很可能會棄氣,而選擇其他的替代能源。”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