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0-25 09:04:46 北京商報

日前,我國召開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第十一次會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會上明確表示,當前我國煤炭產能過剩的局面還沒有實現根本改變,未來,國家發改委仍要排除價格短期波動的干擾,堅定去產能決心不動搖,積極推動煤炭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優化布局。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已進入今年煤炭去產能的最關鍵時期,且還面臨著價格上漲、部分地區煤炭供不應求等難題,國家發改委要進一步做好統籌,確保各地“僵尸企業”不會死灰復燃。
當前我國煤炭產能過剩的局面還未實現根本改變
8月中旬連維良就提出,今年前7月我國煤炭去產能工作進度明顯滯后,各地方要爭取在11月底前完成全年去產能任務,央企和省屬煤炭國企要力爭在11月上旬完成任務。按連維良當時提出的時間進度來看,目前,我國去產能大戰已經進入了“最后一個月”的關鍵時刻。而在任務進度方面,今年初,我國提出要去除2.5億煤炭過剩產能,截至9月底,煤炭去產能已完成全年目標的80%以上,照此推算,我國在“最后一個月”還要退出20%的任務量,即約4000萬-5000萬噸煤炭產能。
然而,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卻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隨著煤炭去產能的不斷推進,我國煤炭產量隨之下降,部分地區煤炭供不應求,煤價也應聲上漲。據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炭價格指數顯示,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577元/噸,較年初的371元/噸上漲了55%。在價格不斷上漲的刺激下,一些省份的“僵尸企業”見煤炭有利可圖,又有死灰復燃之勢,一時間,煤炭去產能恐陷“圍剿”。
他還表示,目前我國一些含硫度較高的劣質煤還沒有退出市場,也有地方政府因為曾向煤企借債,不愿煤企倒閉,因此依舊不斷給“僵尸企業”輸血,避免自己產生利益損失。此外,也有確實想要去產能的地方政府因為當地經濟結構單一,無法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因此推行較為困難,這些都是去產能面臨的障礙。
要想在“最后一個月”解決這些問題,韓曉平建議,首先要加強對已經退出的煤炭企業的監管,防止“僵尸企業”死而復生,此外,還要堅決打擊煤炭市場上投機、囤貨的炒作行為,抑制導致煤價上漲的人為手段,還可以繼續加大對煤炭運輸能力的支持。
事實上,為了確保煤炭去產能的順利進行,我國半年以來頻發文件。5月底,財政部正式發布《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為煤炭企業撥付722億元去產能專項獎補資金,實行越早推出,獎補越多的階梯制制度。8月中旬,國家發改委批評煤炭行業去產能明顯滯后于時間進度。9月底,國家發改委向26戶違規煤企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強調煤企要按時完成任務。
在煤炭價格方面,今年9月底與10月中旬,國家發改委也多次強調,當前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缺乏市場基礎,也不可持續。在供應方面,國家發改委昨日則表態稱,要妥善處理好去產能、保供應、穩價格的關系,在堅決去產能的同時,也要有序引導在建煤礦投產達產增加一部分產能,與完善市場化長期合同相銜接,針對少數供應偏緊地區定向增加部分產能投放,保障居民取暖、發電等用煤需求。
對此,韓曉平表示,隨著光伏和風電的不斷降價,煤炭的價格優勢會越來越小,直至沒有,那時,煤炭就將逐步被新能源所代替。此外,我國也可以建立用煤企業與煤炭供應企業之間的長效協議機制,確保煤炭供需與價格之間的穩定。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