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入世15年,中國“賺”了多少?

發布時間:2016-12-13 10:14:16 萬聯網

 就在15年前(2001年12月11日),中國成為世貿組織(WTO)第143個成員。15年后,中國不但登上了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央,并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從GDP貢獻率看,2001年,中國實際GDP對全球貢獻率為0.53%,2015年,這一數字為24.8%;同時,中國對全球實際GDP增長率的拉動度也從0.03升至0.6個百分點。  
入世15年中國地位“與日俱增”
加入世貿組織15年來,中國經濟獲得了巨大成功——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
加入世貿組織對促進中國外貿發展和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國已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成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
官方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進出口總額0.51萬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字為3.96萬億美元,約為入世前的8倍。其中,2015年中國出口額達22765.7億美元,較2001年增長了約7.6倍;進口額達16820.7億美元,增長了近6倍。  
預計未來5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將達到8萬億美元,利用外資總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游將達到7億人次,為世界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此外,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也在增強。盡管當下全球跨境投資低迷,但2016年前10個月,歐美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79.8%和41.5%。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許霓妮認為,與量的增長相比,中國外貿更大的成就在于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這對下一個15年非常重要。”   
至于那些曾擔心被國際同行沖垮的行業企業來說,入世15年,它們非但沒在競爭中落敗,反而脫穎而出。  
“中國已成為后來居上的世界家電強國,國產汽車也開始嶄露頭角”,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入世的第一階段主要是分享紅利,第二階段是紅利互動,中國開始給予世界更多紅利。”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認為,加入WTO激發了中國企業和宏觀經濟的活力,“中國在短短15年間取得的巨大成就遠超預期。”在如此驚人的貿易規模和發展速度的背后,更是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商務部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4年,我國初級產品的出口份額由10%下降到5%,而工業制成品中機械與運輸設備的出口份額由36%上升為46%,出口增加值不斷提升。  
一位入行電子產品貿易十多年的“老外貿”告訴記者,“十多年前我做海運物流,最早幾年是把外國貨運進來,把我們的資源輸出去;隨后一個階段是把我們的廉價產品運出去;近六七年來,隨著行業的轉型,倒買倒賣賺差價的少了,行業里的人都在拼技術、拼設計、拼品牌,這是外貿行業十多年來極為重要的一個轉變”。  
世貿組織發言人羅克韋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用過去15年的經歷告訴世界,成為開放型經濟體可能帶來怎樣巨大的發展和繁榮。中國不僅實現了自身經濟、貿易體量的雙增長,也成為全球經濟穩定的“壓艙石”。  
美歐日貿易保護抬頭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規定,世貿組織成員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于12月11日終止,即從此之后,世貿組織成員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不能再采用第三國價格來計算傾銷幅度。
然而,美歐日等世貿組織成員對這一問題表態含糊其辭,企圖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
“就連世界銀行在其網頁的中國概況描述欄中也陳述道,中國已從中央計劃經濟體轉向了市場經濟體”,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市場業務部中國組負責人成玉麟對媒體表示,“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超過97%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非公有制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超過60%,已高于國有經濟的比重。今年1~11月,中國民營企業出口占全國外貿出口的46.1%。中國對外出口貨物總貿易額中,大部分出口價格主要是由非公企業按國際市場價格來決定的。中國最近幾年還大幅擴大了對外開放的投資領域。日本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動作。”
“中國加入WTO已有15年,以中國現在的市場開放程度以及關稅水平,歐美日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非常不客觀的,有一定的意識形態原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杰指出,“雖然中國現在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國內要素市場扭曲,但這是每一個國家都會有的問題,像得到歐盟和美國認定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的印度,其資源錯配與市場扭曲情況比中國更為嚴重。所以歐美日此次拒絕履行承諾,更多是當前發達國家經濟疲軟,不愿主動放棄這張制衡中國的牌。”
“這背后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表現,以此擠壓中國的國際市場空間,保護其本國產業,”白明告訴記者,“如果今后歐美日繼續以‘替代國’標準對中國商品進行‘雙反’調查,中國完全可以上訴WTO予以公平裁決。”
中國反制美歐日的貿易保護主義,將給其帶來哪些影響?答案是:它們很有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根據美國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若中國也對美國進口商品征收同等高額的關稅,美國將會出現進出口萎縮,國內物價上升,經濟增速不斷下滑,失業率攀升的困境。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則表示,如啟動貿易戰,美國經濟將會成為最大輸家。  
入世,終究是利大于弊,不僅僅對物流而言
不少外國專家認為,物流業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數據顯示,2015年1-10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81.9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7%。回顧15年物流的發展現狀,入世是明智的選擇。 
根據我國入世承諾,2005年12月11日以后,我國全面開放了包括海運、航空、快遞等物流市場,允許外商以獨資企業進入我國的物流領域。此時,在貨代、快遞等領域,物流市場基本形成多元競爭、多頭并進的局面。  
在激烈的競爭中,穩健的開放政策卻讓我國的物流企業逐漸成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標準化快速推進,物流條件大為改善;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十分重視物流發展,都在極力營造有利于物流發展的體制政策環境;行業協會在規劃政策的制定、統計信息體系建立、人才培養、科技進步和行業自律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涌現了一批現代物流發展成熟的區域。    
雖然剛開始外國先進的物流技術對我國的傳統物流企業造成一定的沖擊,但在與國際物流企業的短兵相接中,中國傳統領域物流企業也開始覺醒,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在談到入世對物流企業的影響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曾表示,中國加入貿易組織終究還是利大于弊。  
 
利主要表現于三個方面:外國物流企業的進入,對中國傳統物流業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沖擊,從而促使他們必須打破原有的格局,去尋求新的變局,加速中國現代物流業的誕生;跨國物流企業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物流理念、運作模式、管理規范、技術保障與優秀人才,以及大量資金,加快了中國物流業的改造、重組與升級;此外,外資的進入,也推進了物流的市場化進程,加速了物流市場的形成。  
 
弊主要表現于兩個方面:外資的進入,占領了一部分中國物流市場,蛋糕被切走了一塊。由于外資在許多方面占有優勢,加上有些地方給予外貿超國民待遇,所以實際上變成了一種不平等競爭;用高薪與中國物流企業爭奪稀缺的物流人才,是對民族物流企業的一種無形壓力。 
 
結合實際,權衡利弊,結果表明,外資的進入并未對中國物流企業造成威脅,而是公有物流企業、民營物流企業得到了共同的發展。因為大家有不同的市場定位,雖有競爭,甚至是短兵相接,但都各自在干各自的市場,都在發展。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