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能源八大任務 去產能居于首位
發布時間:2016-12-29 09:23:18 經濟參考報
關注中物聯
2017年,全國能源生產總量將在36.7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產量36.5億噸左右,原油產量2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1700億立方米,力爭新開工水電、核電裝機規模分別為2000萬千瓦、1000萬千瓦,新增風電、光伏并網裝機容量分別為2000萬千瓦、1800萬千瓦。這是12月27日,記者從2017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獲悉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能源發展的八大任務中去產能居于首位,除了煤炭以外,要下力氣重點解決煤電的產能過剩問題。據透露,今年煤電裝機規模加上已經拿到“路條”的項目達11.3億千瓦,已超過“十三五”控制線11億千瓦。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會上坦言,煤電新增空間越來越小,明年面臨全行業虧損風險。
據努爾·白克力透露,預計今年煤電的裝機規模9.5億千瓦左右。此外,還有一批已經開工和下達規模的項目,特別是民生項目,即將陸續建成投產。
而現實情況是,近兩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在不斷下滑,2015年僅為0.5%,2016年1-11月份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2個百分點。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已經連續下滑,去年是4468小時,今年前11個月是3756小時,同比降低204小時,為2005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煤炭化解過剩產能的推進,今年6月以來電煤價格連續上漲。在雙重夾擊下,發電企業的經營狀況堪憂。記者梳理發現,在A股以煤電為主營業務的30家上市公司中,2016年前三季度整體營業收入出現負增長的比重為70%,只有30%實現了持平或者正增長。
“今年預計也就4300小時左右,明年還會更低,估計在4100小時左右。”努爾·白克力表示,隨著煤價的回升和煤電裝機的攀升,煤電利用小時數再這樣跌下去,煤電日子將會越來越困難。控制不好的話,就極有可能重蹈煤炭的覆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提了煤電的過剩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該減速的減速,該剎車的必須剎車,特別是那些高耗能、高污染、未取得合法審批建設手續的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全國還有1.8億已經拿到“路條”和規模的項目。“對于這些項目,要嚴格執行相關審批建設規定,凡是開工建設手續不齊備的,一律停止建設。各級能源主管部門要牢牢把好這個關口,不能把一個違規項目放進來。”努爾·白克力稱。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