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快遞業”憑什么成為“新經濟”代表?

發布時間:2017-01-11 10:28:26 iDoNews

2016年年底,央視財經頻道《對話》節目中,宗慶后、董明珠等一眾實體經濟企業家對互聯網發難,認為互聯網的虛擬經濟沖擊了實體經濟,董明珠甚至說90后不愿意去實體經濟里工作,這樣對國家經濟發展有隱患。作為互聯網經濟的引領者,馬云面對質疑,隨即給出回應,表達了新實體經濟的概念。

這場論戰也成為了一場跨年的“虛實體經濟之戰”。

201717日,中國政府網發表了一篇名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總理給部長下“督戰書”》的文章,文中提到了2017年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為“虛實經濟”的定調: “網店是‘新經濟’,但直接帶動了實體工廠的銷售;快遞業作為‘新經濟’的代表,同樣既拉動了消費也促進了生產。這些典型的新經濟行業,實際上都是‘生產性服務業’,都是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這也使得這場跨年論戰告一段落。

一、“快遞業”為何能成為總理所說的“新經濟”代表

總理提到:快遞業作為‘新經濟’的代表,同樣既拉動了消費也促進了生產。那么我們就用馬云創立的菜鳥網絡做例子,看看新物流帶動的新實體經濟是什么。

菜鳥網絡的歷史很短,2013年才成立。在菜鳥網絡成立之前,快遞行業屬于傳統的實體經濟,快遞服務同質化,快遞公司依靠廉價勞動力,低價競爭,拼體力,快遞的規模也遠沒有今天這么大。

2013年阿里巴巴與多家快遞公司共同成立菜鳥網絡,開始快遞行業搞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向快遞企業輸出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看似屬于虛擬經濟的互聯網開始與傳統實體經濟的快遞行業結合。

圓通、中通、天天等快遞巨頭在與菜鳥網絡合作后,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極大地提升了其快遞鏈條的運行效率和管理能力。

電子面單、智能分單、五級地址庫、物流云等一批信息化產品開始進入傳統快遞行業,快遞的競爭從傳統的拼人、拼車、拼場地的競爭,轉向智慧、技術、服務的競爭。

通達系為代表的中國快遞,70%的物流都使用菜鳥網絡的大數據服務。

效率的提升帶來發展加速,2016年,中國快遞業完成了近4000億的收入,運送了超過300億包裹,解決200萬就業,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快遞大國。

快遞公司完成了傳統實體經濟向新實體經濟的轉變后。一批小公司成長為巨頭,圓通、中通、順豐、申通、韻達……一批快遞巨頭陸續上市,總市值超過3000億。

菜鳥網絡重塑了傳統的快遞行業,新實體經濟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制造出百萬的就業就會。

除了快遞行業,在對話節目中有所抱怨的董明珠,其實也從菜鳥網絡塑造的新實體經濟中獲益頗多。

格力本來就是菜鳥網絡的合作對象,以前美的生活家電事業部采用代理商模式。代理商負擔倉儲成本,美的自建的倉儲數據無法統一。

而與菜鳥合作后,美的實現了貨物全國統一部署,線上130個經銷商共用同一個庫容,全國供銷一盤貨、一個價。所有商家的貨物統一由“菜鳥聯盟”進行調度,商家無需囤貨,如今美的從菜鳥倉發出的商品次日達比例已達80%

菜鳥的互聯網技術塑造智慧物流,對美的供應鏈進行了深度優化,董阿姨在抱怨勞動力競爭的時候忘了自己其實已經是新實體經濟的受益者了。

傳統行業借助互聯網的先進技術,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效益而成長為新實體經濟。與菜鳥網絡合作的快遞行業,家電行業,都是新實體經濟的典范。

互聯網的確無法直接提供工業產品,但互聯網能提供效率和信息對稱。它使人們實現了獲取自由,使商品更準確地抵達需求者手中。在“去產能”和“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它比“蒙眼狂奔”地瞎制造有價值得多。

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爭的實質

說虛擬經濟沖擊傳統經濟,倒也不是空穴來風。淘寶電商興起,各地的傳統零售業店面日漸冷落也是事實。

但是,我們要看到,在傳統零售業冷落的同時,受益的不僅僅是淘寶和阿里巴巴。

淘寶的商品不能從天上掉下來,和傳統零售業一樣,電商的商品也需要有制造業來支撐。

淘寶及時傳遞了消費者的需求,淘寶爆款在一夜之間就能成為工廠的新訂單。作為實體產業的工廠,在結合互聯網之后,效率更高了。進化為新經濟實體。

同樣,優秀的零售業也在積極擁抱互聯網所謂的虛擬經濟,很多零售店鋪同時開設了網點。很多超市使用了支付寶、微信支付,很多大超市開了網上商城,不增加一分錢店面租金,就多做了50%的生意。

電商興起,造就了了總市值超過3000億的物流企業,造就了200萬就業崗位。而這市值3000億的物流企業又要采購交通工具,消耗燃油。創造的200萬就業崗位,也會消費帶動實體經濟。

所以,傳統實體行業受到的沖擊實質上并不是虛擬經濟的沖擊,而是新實體經濟的沖擊。

傳統行業能夠擁抱互聯網,擁抱新技術的就會進化成新實體經濟,這種企業不僅僅不會受到沖擊,還會發展。

快遞行業在短短10年之間,業務量膨脹了30倍,引入互聯網技術提升效率,轉化為實體經濟,市值達到3000億,這就是擁抱互聯網的,擁抱新技術的結果。

所以,傳統企業談到的所謂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爭,實際上是舊實體經濟與新實體經濟的爭奪。拒絕變革,效率低下,就會被新實體淘汰。

馬車夫失業的同時是汽車司機的就業。馬車行業沒落的同時是汽車行業的興起。馬車業老板的抱怨不會阻擋歷史的車輪。

三、擁抱變化,迎接新實體是大勢所趨

在互聯網的菜鳥網絡介入傳統物流行業之前,物流行業是繁瑣的、低效的。一個包裹從下單到送到用戶的手中要完成15個流程。交寄、單據管理、財務管理,發件、分撥、分揀,攬收、派送以及最后的簽單,整個過程非常繁瑣,拼人力,拼體力。

而當菜鳥網絡成立,將互聯網科技與傳統物流公司業務結合之后,事情開始變化。

雙十一阿里菜鳥的倉庫不是人頭攢動,而是機器人總動員。

菜鳥研發的智能AGV揀貨機器人矩陣每小時能將220箱甚至250箱貨物入庫,把效率提高一倍。互聯網時代的人工智能開始發威

菜鳥網絡依托于阿里的大數據,用數據流去優化物流,并且通過社會化協同的方式,讓整個社會化的物流體系都參與其中。提升快遞行業的效率,搭建了倉配、農村、跨境、城市末端等物流網絡,末端物流的成本大大降低。

菜鳥網絡還把大數據把供應鏈的管理和倉儲的預測結合,減少資源的消耗。從預測消費者的行為開始一層層把倉儲、物流信息傳導到物流企業,節省物流的時間成本、空間成本、人力成本。節省的成本和資源最終轉化為物流公司的效益。

當物流行業擁抱互聯網,接受互聯網的改造,擁抱新技術,擁抱變化,就有了快速發展,有了效益有了3000億市值,4000億的銷售額。

馬云說:“不是技術讓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讓你淘汰。”

互聯網經濟興起,互聯網技術興起。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出現,必然改變所有行業。傳統行業無非是選擇問題,或者擁抱變化,或者拒絕變化。

擁抱變化者會成長為新實體經濟。拒絕變化,拒絕與互聯網結合者則會在新實體經濟的競爭中沒落消亡。

市場是無情的,當與互聯網結合的新實體經濟出現,參與到市場競爭之中,效率優勢,技術優勢會轉化為成本優勢,體驗優勢。最終成為市場份額的優勢。

真正的新實體經濟就是實現信息更精準的對稱,使生產商與消費者更好地匹配起來。這不是從點到面的故事,這是點對點的故事。

自以為是、閉門造車的制造時代已經結束,面向未來的新實體經濟時代正在到來。就像誰也斗不過時間一樣,誰也擋不住未來。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