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總費用占GDP比例下降至15%,還能怎么降?
發布時間:2017-01-20 10:01:28 北京商報

物流成本一直是社會總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在物流費用持續增長的同時,與GDP的比率連續四年下降。
1月18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在《中國物流業2016年發展回顧與2017年展望》(以下簡稱《回顧與展望》)中稱,2016年物流總費用約11萬億元,同比增長3%左右,與GDP的比率有望降至15%以內,這是該數值連續四年下降,但這一比率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發達國家這一比率在8%-9%,其中美國物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8%;日本物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11%。業內專家表示,1個百分比的下降意味著節省了數千億元的成本。
近幾年物流企業價格戰正酣,行業成本居高不下,數千億元的成本究竟去了哪里呢?
數千億成本去哪了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比2015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網絡事業部主任晏慶華表示,1個百分比的下降就是節省了數千億元的成本。
北京商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物流成本中,運輸費用是物流企業的主要成本,占比超過一半,但是這些費用并沒有進入物流企業的賬戶上。
全峰快遞品牌總監戴長征表示,快遞公司的主要成本是運輸成本,超過成本的一半,包括購車費、油費和過路過橋費。其中油費占運輸成本的60%以上,過路過橋費也高達20%。另外,倉庫和分揀中心的費用主要來自土地的租金,隨著土地租金的增加,倉儲的成本也在增加,但增加的不多。
2015年的數據顯示,社會物流費用中運輸費用5.8萬億元,同比增長3.1%;保管費用3.7萬億元,同比增長1.6%;管理費用1.4萬億元,同比增長5%。從結構看,運輸費用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51%;保管費用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35.5%;管理費用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13.5%。縱觀“十二五”時期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9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1.8倍,年均增長6.5%,增速比“十一五”時期回落9.7個百分點,比“十五”時期回落6.7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戴定一表示:“物流成本中相當一部分被路橋費和油費占據了,石油部門和稅務拿走了其中的大部分,物流企業并沒有從高額的物流成本中獲益太多。”
模式之變推高運輸收入
物流行業是一個分散的行業,存在著大量的散戶車主。物流行業的任何風吹草動,物流司機都能第一時間感受到。
一位從事運輸的司機王成房表示,目前,運輸成本增加,其中人工成本增長最快。“從2009-2013年,北京搬家工人的工資在2000-3000元/月,現在4000-5000元/月工人都不愿意干,是物價上漲的原因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王成房表示,油品價格隨時起落,但貨運價格穩定,當油費上漲時,貨運壓力增加。另外,在北京80%-90%跑貨物運輸都要掛靠公司,一輛車每年的掛靠費也在上漲。管理機構對環保的要求也壓到了司機身上。
2016年王成房注冊加入了一家互聯網貨運平臺,他每年的收入翻了好幾倍。“原來都是趴活,現在用網絡平臺,訂單比原來多。2016年收入超過15萬元,而前兩年每年只有三四萬元。”王成房直言。
費用還能從哪降
正如戴定一所言,物流費用支出高,企業能夠把控的只有車輛和人力成本等,所以物流企業目前能夠做的降低費用的辦法只有在裝備上下功夫。
戴長征表示,目前他們降低成本的做法就是采用新車型降低油耗,通過內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我們在干線運輸環節,增加17.5米貨車的數量,一輛貨車能夠運輸兩輛9.6米貨車的貨物,能夠降低30%的運輸成本。”
戴定一認為,物流的價值不會總是在物流作業上,應該在價值的創新。物流業將來要不斷地價值創新,提高價格,讓客戶感受到物有所值。現在很多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保持著與客戶緊密的關系,是一種供應鏈關系,這些物流企業不需要賺很多錢,已經擺脫靠作業去掙錢的階段。當前,隨著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市場出現,很難再統一價格,越來越多的金融和銷售服務、采購服務出現,物流企業與客戶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合同物流往往比較活躍,利潤高,市場份額不高,競爭不激烈”。
王成房看到物流市場的未來。他表示:“隨著北京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很多市場都將搬出北京,但老百姓的生活離不開這些產品,所以北京未來的物流需求會更多。所以我很看好我的未來。”
產業升級令物流依賴減緩
何黎明在《回顧與展望》中稱,2016年在一季度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隨著經濟增長企穩,二季度以來社會物流需求穩中有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有望降至15%以內,物流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預計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可達230萬億元,同比增長6%左右;社會物流總費用約11萬億元,同比增長3%左右,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中國物流景氣指數低開高走,全年均值55.2%,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9月以后維持在60%上下,進入高位景氣區間,表現出較強的回升勢頭。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15年全國物流運行情況通報》顯示,201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為16%。2014年該數據為16.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對物流依賴較強的制造業等重工業在產業中的占比下降,服務業占比逐漸提高,導致了物流費用與GDP比率的下降。”戴定一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根據物流市場的不同特點,物流行業發展分為起步階段、積累階段、集中階段和聯合階段,我國的物流行業正處在集中階段,在該階段競爭激烈,企業間的競爭以價格戰為主。
快遞專家趙小敏則認為,雖然物流費用與社會GDP比率下降,但物流費用增加不多,從通脹角度講說明沒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這也是比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主要是隨著物流結構調整,品牌集約化發展,物流費用下降。在遠洋運輸方面,中國遠洋與中海運的合并令效率增加,加之航運業的不景氣,因此物流整體發展不太理想。“我國物流費用與GDP比率水平的偏高,說明我國經濟發展對物流有著強烈的需求,也是由于我國的一些分配制度導致,但我國目前物流的效率和創新發展很快。”戴定一表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