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僵尸企業”牛鼻子 鋼鐵煤炭去產能要有動作有套路
發布時間:2017-03-02 10:21:05 中國經濟網
關注中物聯
2月28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提出,深入推進去產能,要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要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中央要求上來,堅定不移處置“僵尸企業”。
浙江財經大學經濟系主任文雁兵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產能”是今年政府工作的攻堅戰。但是,首先要弄清楚我國產能過剩的狀況,其次要做好“去產能”對短期經濟和就業的影響研究,再出臺精準合理的政策措施。
根據相關數據和研究,從出清“僵尸企業”角度看,目前中國僵尸企業比例最高的五個行業分別是鋼鐵、房地產、建筑裝飾、商業貿易和綜合類。從所有制角度來看,國有和集體企業中“僵尸企業”占比最高。
文雁兵表示,從產能利用率來看,鋼鐵、煤炭、水泥、有色、石化等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水平在全部行業分類中排名倒數。因此,2017年去產能的重點領域是鋼鐵、房地產、商貿、煤炭、水泥、有色、石化等行業。
去年各省市堅決執行去產能任務,成果明顯。2月27日,財政部發布公告稱,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對2016年鋼鐵煤炭去產能激勵省份名單進行了研究,綜合考慮各地區去產能實際完成情況和工作積極主動性等方面,擬提請激勵通報表揚9省市:其中鋼鐵方面包括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省;煤炭方面包括山西、山東、河南、重慶、陜西五省。
文雁兵告訴記者,要按照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去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尸企業”,需要精準調控,杜絕“僵尸企業”復活。為此,一是要有側重有突破,要以鋼鐵、房地產和煤炭等行業為重點突破。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需要頂層設計的創新,也要給地方和企業減產能更多空間,推動市場化的兼并重組,發揮優勢企業的主導作用,用市場化的辦法來解決市場中出現的問題,提升生產效率。三是要有動作有套路,各級政府要簡政放權“減、轉、進”,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2017年去產能的力度將不會有所放緩,政策層對處置“僵尸企業”的態度更為堅決。2017年國企債務違約風險較高,不過,債務置換、PPP項目等政策對地方融資平臺存在托底,短期內違約風險不高。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