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死海還是藍海?農村金融這塊萬億的“骨頭”

發布時間:2017-03-16 09:43:22 萬聯網

(2017年3月)近年來,農村金融得到了越來越多關注......
在去年提出“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范發展”的基礎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要“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
而剛剛結束的兩會特別提出,農村供給側改革已經是我國現階段供給側改革的重心。而農村金融創新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培育“三農”發展新動能的關鍵舉措。
可見,農村金融已經成為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戰略之一,這一領域被越來越多企業更加篤定為新的藍海。
農村金融需求旺盛
從農村金融需求來看,農村居民貸款呈增長趨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在2016年1月發布的《2015 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末,農戶貸款余額6.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8%,遠高于GDP增速。
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有:政策性銀行中的農業發展銀行,大型商業銀行中的農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中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中的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公司,以及郵政儲蓄銀行。
雖然我國目前農村金融機構眾多,但與農村金融市場需求的多樣性、特殊性相比,都仍然存在諸多不足,農民貸款尚存在巨大缺口。據銀監會統計,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分別為24.34萬億元和22.58萬億元,分別占當期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和總負債的15.56%和15.18%。
阻礙農村金融發展的絆腳石
然而,農村金融發展也存在著相當的難點,具體而言有以下方面:
第一,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面對城市貸款用戶,以住房、廠房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品非常容易獲得貸款,而在農村缺少這類抵押品,或者價值過低,申貸困難。
第二,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都受天氣、禽流感等外部環境影響較大,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或者是一場猝不及防的禽流感,都可能使農戶遭受慘重的損失,所以這類農戶向來屬于風險較高的申貸人。
第三,在農村地區農戶聯保較為常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貸款擔保問題,但是如果出現行業性風險,也將波及農村銀行貸款回籠。
第四,傳統銀行憑借強大的風控系統,把高風險的涉農貸款拒之門外,那么,互聯網金融機構又有什么辦法能做好農村金融呢?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質疑。
第五,目前看來,從一二線城市到中小城鎮,再到農村,金融機構不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越來越少,就連成立了三農事業部的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其分支網點基本也只鋪設到縣城、中心鎮,這就導致還有更多的村落完全找不到任何金融機構的網點。由于農村地區較城市而言,人員太過分散,金融機構設立和維持網點成本高、利潤低,所以金融服務廣度還遠遠不夠。
第六,農村金融的難題除了缺乏金融機構,還缺乏適合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建設的金融服務能力和金融產品,目前創新程度不理想。
第七,農村勞動力人口持續外流,不少人擔心農村缺少推動自主建設的青年勞動力,他們是農村金融主要的目標人群,如果缺失,將使做強農村金融成為泡影。
第八,受城鄉差距影響,新型金融產品的使用在農村存在滯后的現象,帶來的問題也可能同樣滯后,業內人士紛紛憂慮,前期在城市中頻頻爆出跑路等問題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會給農村帶來新的危機。
誰在開拓農村金融市場
2016年3月18日,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農村金融事業群成立,在布局農村市場兩年后,將這一業務條劃歸到螞蟻金服的中心區。
2016年3月20日,京東緊隨其后,由京東金融與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涉農貸款產品“京農貸-養殖貸”落地。
據了解,“京農貸”是主要針對農村信貸,擁有農資信貸和農產品信貸兩大產品線,圍繞農業細分產業鏈做全產業鏈農村金融。
而另一方面,銀行也不甘示弱。
中國農業銀行推出“金穗快農貸”,由符合一定條件的金穗惠農卡持卡農戶,通過農業銀行物理網點及個人網銀、手機銀行、自助機具等渠道申請貸款,在分析客戶數據和建立信貸模型的基礎上,系統自動審查審批貸款,自動匹配貸款額度、利率、期限,支持自助用信、快速到賬、循環使用、隨借隨還。
而作為國內網點數量最多的金融機構,郵政儲蓄銀行70%左右的網點分布在縣域,自然也不會錯失三農戰場,已經開發了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貸款、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公司+農戶”貸款、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貸款等多項“三農”貸款創新產品,如“富畜貸”、“財政惠農信貸通”等產品,旨在緩解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
不難看出,阿里和京東兩大互聯網巨頭緊鑼密鼓地在農村金融領域拉響卡位戰,更多互聯網企業也有意參戰,加之銀行業金融機構紛紛加大三農方面專項放貸力度,使未來萬億級農村金融市場的憧憬展現在大家眼前,這也被業內視為農村金融服務的窗口期已經開啟。
農村金融的切入場景
進軍農村金融應該從高遠處入手,打通農村金融發展的全鏈條閉環,充分改造農村金融市場,在實踐方面可以切入的場景是供應鏈金融及物聯網的應用。
農業供應鏈金融體系,依據“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農戶+政府+銀行+保險+科技”的基本框架,圍繞核心企業對其上下游企業及農戶放貸,通過互聯網開放平臺以及整合資源的優勢讓供應鏈上的資金流、信息流與物流無縫對接,省去資產端獲客以及擔保、風控等成本,從而低成本、高效率地取得經濟環境效益。
而農業物聯網仍然沿著互聯網思維,借助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數據的及時采集分析,打造智慧農業,為農戶帶來智能化、去人工化,據估算,未來農業發展一旦能應用物聯網,將極大地擴展農業市場,有望達到萬億級規模,為眾籌細分行業帶來商機。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