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最后100米”問題待解 各小區快遞柜嚴重不足
發布時間:2017-03-23 09:19:49 廣州日報

記者先后走訪廣州市越秀區的富力東山新天地、錦城南苑、東風廣場、錦城花園,天河區的天一莊、天譽花園、薈雅苑、紫荊小區,海珠區的祈樂苑、富澤園、海逸半島、金碧灣等12個住宅小區,發現快遞柜進小區成本較高“一套65格的快遞柜想要進小區動輒每年三五千元”,加之行業在前期競爭中過分強調市場占有率往往“淺嘗輒止”,以及柜體損耗大、市場認同率低、盈利模式不明顯等原因,智能快遞柜企業多數在虧本經營。
快遞“最后100米”問題待解 各小區快遞柜嚴重不足
相較于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物流快遞服務顯然還有待進步。快遞行業經過幾年的發展,“最后一公里”的難題逐漸解決,卻卡在了“最后100米”;而市民漸漸遺忘的“快遞爆倉”卻變成了“快遞爆柜”。
各方回應:小區物管稱疏漏快遞小哥稱無奈
昨日報道中披露的小區里,一不愿具名的小區物業管理人員找到記者主動回應稱:“我們在管理中確實存在疏漏和不足,但快遞不屬物業服務范圍,行業發展之初就存在權責不清晰問題,也導致快遞柜維管只能‘吃百家飯’。”
知名快遞柜企業豐巢、e棧、快遞易等都主動回應了本報:鋪設成本太高,目前只能做到“有”難以做到“足”。
棠下某韻達快遞網點的快遞小哥則表示,自己雖然沒有付費占柜,但“此舉事出無奈,而且隨著目前快遞柜發展的局限性和投遞習慣養成,這種情況有蔓延的勢頭。”
圓通快遞廣東分公司有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進場難、維護貴、損耗大、市場認同率低、盈利模式不明顯等原因導致目前的快遞柜運營商鋪設謹慎,也間接決定了“搶柜大戰”難以避免。
記者走訪:各小區多存快遞柜嚴重不足情況
記者先后走訪越秀區的富力東山新天地、錦城南苑、東風廣場、錦城花園,天河區的天一莊、天譽花園、薈雅苑、紫荊小區等12個住宅小區,發現快遞柜在中心城區雖然覆蓋面已非常廣,幾乎達到了100%全覆蓋,但普遍存在格口嚴重不足的情況,使用率遠遠超過100%。
在越秀區的富力東山新天地A區,暫時只有豐巢快遞柜一家進駐,據統計,小區內的整面柜墻只有150個格子,居住在這個小區的廖女士說:“平均下來一個格子要給好幾家用,根本不夠!”
同處于越秀區的錦城南苑有3家快遞柜企業進駐,格子加起來也才150個。正在派件的順豐快遞小哥告訴記者,“經常我一個人一趟就派三四十個件。”
同處于越秀區的東風廣場,雖然只有郵政蜜蜂箱這一家快遞柜企業進駐,但有5套快遞柜、共360個格子,比前面幾處小區多了一倍多的容量。即便如此,東風廣場業主陳先生依然告訴記者:“平時經常不夠用,更別說‘雙十一’了。”
快遞柜企豐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串數字:“目前在廣州中心區九成以上、郊區四成以上都鋪設了快遞柜,雖然覆蓋面積大,但我們的后臺系統顯示,除了報損之外,快遞柜格子的日使用率幾乎是100%。”
在記者走訪中,就多次聽小區居民反映快遞柜太少帶來的種種不便。既然市場需求這么大,為何不增加投放呢?
“成本太高。”豐巢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在廣州部分小區,每一套65格大小的快遞柜一年的基本維護成本就要3500元左右:“其中2000元左右是交給小區物業的‘電費’,另外1500元左右是日常耗損、維護、人工等費用。”
據了解,豐巢在廣州全市鋪設了約2500套快遞柜,粗算下來,一年的成本就要875萬元。
“僅靠著在快遞柜屏幕上的一點點廣告,如何盈利?”豐巢有關負責人表示。
這不是個例,記者走訪中分別從各小區業主委員會了解到以下數據:速遞易在祈樂苑90個格子的成本是2700元/年;e棧在祈樂苑50個格子的成本是4500元/年;e棧在富澤園約50個格子的成本是4500元/年;e棧在海逸半島約50個格子的成本是3500元/年;格格在富澤園約60個格子的成本是5000元/年(包括電費);豐巢在富澤園200個格子的成本是10500元/年。
不過也有例外。郵政的蜜蜂箱,由于采取公益性質發展,對快遞企業、快遞員以及收件方都不收費,因此幾乎所有小區物業都允許其免費使用,電費則由郵政和小區物業管理方協商決定。
行業生態:成本高保養貴服務良莠不齊
據了解,除了進入小區的成本較高以外,維護保養費用高、損耗大,技術、人工投放多,盈利模式不明顯等原因,也制約著快遞柜在住宅小區的大面積鋪設。而且,雖然快遞柜省時又省力,但依然有許多網購族并不愿意去快遞柜取件:“網上買東西,最怕遇到退貨難,快遞柜沒有辦法當面驗貨,不如送貨到家方便。”
“前幾年,快遞經常壓在網點送不出去而‘爆倉’;這幾年,智能分揀、電商自建物流和智能快遞柜鋪開以后,‘爆倉’雖然很少見了,卻沒想到迎來了‘爆柜’。”廣州郵政管理部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物流配套相對于飛速發展的電商、跨境電商來說,確實有點“吃力”,還不夠完善,因此傳統上“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現在經常被“最后100米”取代。
“簡單地靠增加快遞柜數量,并不能解決‘最后100米’的問題。”走訪中不少市民反映,相對于格子少來說,智能快遞柜“不智能”“故障多”“驗貨難”等服務質量偏低,才是制約其發展的根本因素。
疊翠園小區的廖先生說:“有一次柜子壞了,我們就打了維修電話,結果讓我們等3個工作日,我買的草莓放在柜子里都餿了!”快遞陳小哥也表示:“上次我放進去一個件,但是都沒有記錄。要求開箱檢查或是查看監控。服務人員態度也不怎么好,最后我還是自己賠了錢。”
智能快遞柜經常處于“快遞小哥不疼,網購一族不愛”的尷尬中。雖然幾乎是每個小區的標配,但盈利率和好評率都不高。而兩者相互之間作用,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快遞“爆柜”,導致投訴率上升,快遞小哥使用率下降,快遞柜企營收減少,投放熱情降低,快遞柜供不應求,快遞“爆柜”……而降低小區“入場費”,增強服務質量,則有助于開啟良性循環,這也成為快遞服務“最后100米”的突破點。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