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費集體上漲,說到能做到嗎?
發布時間:2017-05-16 08:55:29 億歐網

六家加盟制快遞企業計劃于今年6月1日統一上調派費,對于這個消息,雙壹咨詢最近撰寫《派費要漲了,可基層網點卻高興不起來》分析了網點的擔憂之處。漲派費確實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諸多障礙,但通知已經發出,若不執行,可能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后果。克服困難,將出臺的政策落實到位,是總部重振網點信心,改善基層生存現狀的不二之選。
派費上漲的障礙點
漲派費同時增加了收件成本,若價格無法傳遞給客戶,網點需為漲價買單。在當前的收費體系下,發件網點需向派件網點支付派費。
在中西部以派件為主的地區,派件量大于收件量,網點收入主要來源是派費,上調0.15元/單的派費對其是雪中送炭。
但對于北上廣深杭等出件量大省,若電商客戶拒絕支付上漲的快遞費,收件成本無法傳遞給客戶,收件網點要么自行承擔增長的出貨成本,保住客戶發件量;要么忍痛看著客戶減少發件量,轉投其他快遞懷抱。
無論是哪種情況,以收件為主的網點均會面臨比以往更大的壓力。而收件是總部利潤的重要來源,派費上漲政策能否為繼,總部不得不考慮政策推行后收件網點的生存狀況。
不過此次六家企業集體上調派費,且上述企業市場份額占整個電商件市場的比例較高,電商企業更換快遞的選擇空間被壓縮。小快遞企業價格雖然低,但服務質量與六家企業存在差距,電商企業更換快遞,也不得不考慮服務質量能否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
為爭奪業務量和市場份額,不排除個別快遞企業中途變卦的可能。六家快遞企業計劃于同一時間上調派費,前期定是做了充分的溝通協調。各企業政策能否同步推進、能否持續推進,直接影響漲派費政策的效果。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1-4月份累計完成業務量105.7億件,同比增長29.8%,而去年同期則是50%以上的增速。面對趨緩的業務增速,快遞企業是否會為了提升業績表現,中途退出或延緩漲派費的政策執行時間,待競爭對手漲派費后坐收漁翁之利呢?2015年的集體漲派費失敗的事件,讓我們對這次行動持謹慎樂觀態度。
來自于政府機構的管制風險,政府以市場壟斷的名義叫停集體漲派費。雙壹認為集體漲派費并不涉及市場價格壟斷,后期會有詳細的分析。漲派費在快遞行業是重磅消息,政府相關機構也會比較關注。
總體上來說,郵政監管部門今年為保障基層網點穩定下了不少功夫,包括一線調研、開會研討等。漲派費對網點維穩有促進作用,應該得到郵管局的支持。政府價格管理部門等其他相關機構所持態度,尚需要時間去印證。
派費上漲,利大于弊
集體漲派費困難重重,需平衡收件網點與派件網點的利益,不同快遞企業之間進行博弈,面臨政府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但對于總部來說,漲派費利大于弊。
派費上漲失敗,快遞企業將面臨如下三方面損失:
損害網點對總部的信心,增加網點與總部的對立情緒。“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句話對于加盟制快遞企業總部而言相當適用。快遞網點層層加盟,總部靠政策、靠獎懲管理數以萬計的網點,若政策朝令夕改,推進乏力,定會讓網點產生懷疑心理,喪失總部在網點心中的公信力。下次再推行政策,網點配合力度下降,總部的管理難度會加大。2015年集體漲派費已經有損網點對總部信心,希望此次不要重蹈覆轍。
影響基層網點穩定性,網點的生存環境難以改善。當前快遞網點生存條件愈加艱難,派件難度加大,收件利潤壓縮,低價競爭激烈。破題方案之一是讓市場價格回歸理性,不能再讓網點以“白菜的價格,操著賣白粉的心”,提升服務與價格的匹配程度。快遞總部集體上漲派費,倒逼收件價格上調,是向電商客戶的一次試探。若此次嘗試失敗,網點的生存狀況很難得到改善,不排除網點倒閉的現象再次出現。
影響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股價或面臨波動。投資者對企業運營情況較為關注,對快遞企業的未來預期直接體現在股價上。例如今年圓通出現網點不穩的情況,股價下跌就較為明顯。若集體漲派費失敗,網點情緒低落、基層不穩、媒體報道甚囂塵上,對股價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重拾投資者信心,需要總部推出更有力量的政策或行動,對企業來說考驗巨大。
總之,集體上調派費短期內會遇到一些阻礙和壓力,長期來看對改善基層網點從業環境,維持網絡平穩有效運轉利大于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