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微至攻克物流業核心技術 智能包裹分揀系統實現“中國造”
發布時間:2017-05-22 09:23:20 中國經濟網

在江蘇省無錫市的一家快遞公司分揀中心里,包裹被傳送帶自動分發到代表不同地區的收集袋。
一層是貨品堆積如小山的傳統人工分揀區,一層是大大小小的包裹正被傳送帶自動分發到代表不同地區收集袋中的現代化自動分揀區,在江蘇省無錫市的一家快遞公司分揀中心里,截然不同的新舊分揀方式正同時進行。
這套高端智能化自動分揀系統由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和生產。公司董事長李功燕介紹,研發團隊針對物流快遞行業的關鍵核心技術長期深入攻關,現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快遞包裹自動分揀六大核心技術的企業,在物流行業真正實現了裝備、部件、器件和芯片“中國創造”的夢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傳送帶上還裝備了自動掃碼系統,利用物聯網圖像采集、傳感、信息處理技術等,能夠在1米范圍內的任意高度、傾斜度掃描貨物,并實時訪問后臺數據庫獲得每個包裹的地址信息,再由數據驅動包裹智能傳送至相應區域,大幅提高分揀效率。”李功燕說。
搭載了由我國團隊自主研發的“中國大腦”,包裹分揀速度能有多快?李功燕告訴記者,使用了自動分揀設備的快遞公司經受住了去年“雙十一”期間的輪番嚴苛考驗,轉運中心未出現爆倉現象,每臺設備的日分揀量超過30萬件,每天24小時無故障不間斷運行,是人工分揀效率的3倍,出錯率僅為萬分之一,為快遞公司降低了人員成本,提升了單票利潤。
不僅如此,研發人員還研制成功了“果蔬多源信息融合超大型分選設備”,可實現果蔬按重量、含糖量、顏色、瑕疵、形狀等特征的自動分級,應用于臍橙、蜜橘、檸檬、蘋果等果蔬的分選。李功燕表示,公司已拿到寧波海關、中通快遞、百世匯通等不少行業客戶的訂單,并在中通各大型轉運中心成功裝備了28套系統。
智能包裹分揀更離不開先進物聯網技術的保駕護航。中科微至是由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孵化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在世界各國紛紛布局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國規模最大的物聯網專業研發機構——中科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應運而生,它結合物聯網技術特征和區域產業特點,于2014年建設了傳感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目前平臺已累計投入超過1億元,服務有效客戶數超萬次,為一般中小企業沒有能力研制功能差異性大、技術含量高的傳感器難題提供了開放共享窗口。
打通技術路徑,成果隨即涌現。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副所長、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大鵬介紹,中心在物聯網體系架構、數據交易等核心技術領域開展研究,截至2016年底,累計申請專利500余項,孵化企業36家,2016年實現銷售額約12億元,產值逾40億元。
“加快推進技術轉化和產業孵化,育成一批富有潛力的物聯網企業,是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中心還將依托專門成立的中科物聯產業基金,發揮杠桿效應,帶動社會資本持續投入物聯網產業化項目,服務創新驅動發展。”陳大鵬說。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2025年將選擇34個左右城市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
- 三個維度數據描繪數字經濟活力圖景
- 如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政策問答·發展新質生產力)
- 累計增速連續上行,外貿大盤總體穩固——透視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數據
-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等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