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快遞包裝垃圾人均每年20公斤
發布時間:2017-09-21 11:13:37 浙江物流網

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三年穩居世界首位,在全球占比超過四成。在網絡購物日益普及的今天,驚人的快遞包裝垃圾污染也開始顯現。
記者昨天獲悉,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就快遞業包裝綠色發展問題展開專題調研發現,2016年深圳快遞業務量實現20.5億件,同比增長45.9%,居全國第三。2016年深圳全年發出快遞業務量比2011年翻了12倍,日均560萬件,人均發出快件172件。同時,深圳每年有12.08億件的進口快件,共可產生24.16萬噸、人均產生20.29千克快遞包裝垃圾。深圳快遞包裝廢棄物已占到城市固體廢棄物的近40%!
近日,市人大常委會舉行快遞包裝綠色發展座談會,各屆共議探尋破解之策。記者現場獲悉,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已形成調研報告建議,深圳應盡快啟動垃圾分類立法,將快遞包裝納入城市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同時加強深圳地方標準建設,給快遞包裝一個“綠色的歸宿”。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表示,將持續關注這一問題,合力推動快遞包裝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問題
過度包裝嚴重 循環利用率低
憑借著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深圳市制造業和電子商務尤為發達,帶動了快遞業發展一直位于全國前列。據統計,今年1~5月,深圳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9.25億件,同比增長26.21%。據有關方面估計,如果粗略按每件快件使用0.2千克的包裝材料來計算,深圳每年12.08億件的進口快件,共可產生24.16萬噸、人均產生20.29千克快遞包裝垃圾。
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調研報告指出,過度包裝是快遞包裝垃圾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明明只是幾小瓶護膚品,快遞包裹卻是一個五花大綁的中型紙箱,里面滿滿是塑料氣泡墊、空氣囊。
同時,快速回收也是一大難題。一方面,由于環保可降解的包裝材料價格比較高,部分快遞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膠帶,不僅不可回收,更帶來巨大的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快遞包裝循環使用周期短,回收工作量大,利潤薄,成本高,往往回收成本大于新購置材料的成本,回收利用率低。據有關方面估計,我國目前快遞包裝廢棄物總體回收率不足10%,其中紙箱回收率不到20%,填充物和膠帶回收率接近為“零”。膠帶、塑料袋和填充物等難以降解的物料絕大部分都被直接丟棄。
快遞包裝缺乏國家強制性標準
此次調研發現,目前我國關于快遞包裝的系統性規范幾近空白。目前使用的快遞封裝用品標準、快遞運單標準、快遞電子運單標準作為推薦性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不具有強制性,執行有難度,對市場主體未能形成有效約束,在綠色發展方面尚未收到明顯效果。同時,市面上各家快遞企業使用的快遞包裝設計各自為政,材質、規格都不盡相同,難以通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快遞包裝的循環使用。
前不久,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主要著眼于規范快遞業管理及保障快遞安全,關于快遞包裝僅僅規定了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尚未就快遞包裝廢棄物作出規定。
建議
加快立法將快遞包裝納入分類回收體系
如何推進快遞包裝綠色發展?調研報告指出,快遞包裝綠色發展將是一項長期的、需要多方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比如,深圳市占快遞業務量3/4的異地快遞,深圳地方政策和立法無法有效覆蓋。
不過,地方政府仍可有所作為,重點可以在快遞包裝的回收和循環利用環節下功夫。對此,報告建議,深圳盡快使用特區立法權,啟動垃圾分類立法,將快遞包裝納入城市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中。應盡快出臺《深圳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立法的手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從以往的鼓勵為主轉變為全面強制,并研究在條例中對快遞包裝垃圾的使用、回收作出規定。
調研報告同時建議,促進多部門“共管共治”,加強包裝材料日常監管,探索將綠色包裝等環保指標納入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以及結合深圳“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示范”創建工作,將加快組織制定深圳快遞包裝地方技術規范,打造引領性、創新性的“深圳標準”,從而優化市場規范。
企業
正在研制循環利用快遞包裝
順豐包裝實驗室資深高級工程師肖志明表示,可降解膠帶推廣難有兩個原因:一是費用高,價格是普通膠帶的四倍左右。二是效果差,遇到高溫等情況容易溶解。
“說到綠色包裝,很多人覺得紙箱比塑料要環保,這其實是一個誤區。”肖志明說,誠然紙箱可降解,而塑料不可降解,但是,造紙不僅要砍伐大量樹木,而且生產過程中要排放大量的廢水、廢氣和廢渣,污染量也很大。只有延長包裝材料的壽命,實現循環利用才是快遞包裝“綠”起來的“正確打開方式”。
他透露,今年3月,順豐快遞成立包裝實驗室,目前正在研制可循環利用快遞包裝,并且取得突破性成果。“這是一種可反復使用,不用膠帶的快遞包裝,相信‘科技+包裝’一定能推動行業綠色發展。”
聲音
行業協會:
發出綠色發展倡議書
深圳市快遞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小梅表示,行業協會將積極響應這次調研報告,在今年第四季度舉行的理事會上,向協會的30多家理事單位以及130多家會員企業發出“綠色發展倡議書”,號召全行業行動起來,積極研制開發、推廣應用綠色包裝材料,建立快遞回收體系,推動行業綠色發展。
政府部門:
建議設“綠色回收基金”
深圳市郵政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劉頌鵬建議,政府部門可通過稅收優惠和資金扶持的方式,推動快遞行業綠色化、循環化。比如,在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設立“綠色包裝”資金扶持項目,對生產、研發、使用快遞環保材料的單位給予資助或補貼。
專家學者:
設置快遞包裝回收點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垃圾資源化專委會副秘書長李海濤表示,必須從頂層設計著手,搭建一個可回收的“逆向物流體系”,走循環利用之路。他建議由政府主導,在各個小區和辦公樓設置快遞回收點,設立快遞回收基金,通過經濟手段鼓勵快遞員回收快遞包裝并循環利用,實現快遞包裝的“零廢棄”。
人大代表:
向電商平臺收費治污
市人大代表黃海龍表示,本著“誰污染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應該向電商平臺收取快遞污染處置費。
李海濤也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應該將收取的費用納入快遞回收基金,并獎勵給參與快遞業綠色發展的企業和市民。
2020年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垃圾資源化專委會副秘書長李海濤帶來一組數據,2016年,我國快遞包裹突破300億件,今年預計將達400億件,到2020年將達到700億件。
2015年
我國快遞包裝年用
膠帶可繞赤道425圈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近207億件,編織袋31億條,塑料袋82.68億個,封套31.05億個,包裝箱99.22億個,內部填充物29.77億個,膠帶169.85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