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05 10:11:16 通信信息報
關注中物聯
自2016年民營快遞巨頭們心照不宣地謀求上市以來,這股上市浪潮在2017年仍在繼續。繼“三通一達”(即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快遞、韻達股份四家民營快遞公司的合稱)、順豐控股集體上市后,2017年12月26日,德邦物流正式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書,至此國內上市民營快遞公司增至7家,民營快遞上市版圖將迎來“七星”聚首。
電商作力下的快遞業一片紅火
靠平臺不如順趨勢,電商10年的高速增長成就了今天的“快遞股”。近兩年,民營快遞企業開啟了瘋狂的上市之路,圓通借殼大楊創世成為民營快遞第一股,申通搶閘在2016年正式上市,而中通則繞道美國進行了上市。
2017春節前夕,韻達也成功掛牌,隨后順豐以及第二梯隊的代表快遞企業百世快遞也同樣在美上市。而最早提出IPO卻“趕了個晚集”的德邦物流,也終于在2017年年末拿到了IPO批文。
在這些快遞巨頭完成資本市場首秀后,A股快遞板塊在隨后還迎來了股價集體爆發。從市值方面,截至2017年12月26日收盤,從A股上市公司情況來看,圓通速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和順豐控股的市值分別為478.6億元、376.6億元、561.2億元和2265億元,兩家赴美上市中通快遞、百世集團截至最新收盤總市值分別為116.44億美元、33.25億美元,從市值情況來看,百世集團33.25億美元墊底,而順豐控股無疑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快遞企業紛紛進入資本市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過上市謀求大規模融資,強化與提高自身在快遞行業的市場競爭力與競爭地位。另一方面,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也是快遞物流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必由之路。業內人士認為,登陸資本市場,對處于由“大”轉“強”關鍵期的快遞業具有里程碑意義,可以說是“二次創業”的起點。
快遞企業資本上岸后隱憂顯現
快遞巨頭們雖然通過上市獲得了安全邊際和生存空間,但隨著傳統電商受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終端的用戶紅利已接近天花板,未來行業趨于飽和,行業增速的下滑在預期之中。有業內人士預言,“今年將是上市快遞企業利用資本進行大規模整合的元年,行業競爭也將由傳統的競爭指標轉向資源整合及資本運作,而且在資本運作中,上市快遞企業或面臨大量的資本支出,其短期的收益率將遭遇一定壓力。”
在快遞企業競爭開啟下半場競爭,歸根到底也是提效增益,以及作出行業延伸的競爭,資本市場自然是實現各自從快遞服務提供商到綜合物流服務商轉變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資本的助力下,上市后的快遞企業也開始考慮公司業務轉型并開啟多元化布局。例如原本競爭就如狼似虎的零擔貨運市場正迎來一批強勢的入局者,早2016年,中通快遞正式開始涉足快運行業,并且在多家省市發展快運網點;除中通快遞外,包括順豐控股、百世集團、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等公司也相繼宣布進入快運市場,快遞巨頭搶灘零擔物流市場的大幕全面拉開。
除深度布局國內市場外,目前,“四通一達”等國內物流公司陸續搶灘海外市場,加快海外布局。阿里旗下菜鳥網絡近日也宣布,已經與阿聯酋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簽署包機協議。
快遞企業面臨信息化、智能化挑戰
目前全球物流行業正在迎來新一輪升級機遇,而電商行業在全球范圍的快速發展,使得如何解決物流瓶頸成為行業的共同命題。新經濟帶來的需求更碎片化、多樣化、垂直化方向發展的O2O平臺叮當快藥、餓了嗎、京東到家等平臺催生了新的物流模式,現有的物流模式已很難滿足多元化的需求。在保證快速發展的同時提高質量將是未來快遞業關注的重點,互聯網經濟時代快遞業將向著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發展。
一些電商和互聯網科技企業已經開始了對新技術的實驗與應用,如阿里的菜鳥網絡內部已成立了E.T。實驗室,并已完成了末端配送機器人、倉內揀貨機器人等多個項目的研發,并將在今年陸續投入使用。未來快遞業將呈現多元化、智能化的全新業態形式。
另一方面,快遞業也將加快優勝劣汰節奏,兼并與收購或將成為行業主旋律。緊抓用戶痛點與需求,提高快遞服務質量,提高自身技術優勢才能在未來激烈的行業競爭與資本競爭中獲得生存機會。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