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13 10:41:26 雙壹咨詢

據最新消息,順豐速運斥資17億元收購新邦71%股份,以“順心”為全新品牌開始運營新邦原有業務。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前有申通入股快捷起網快運的先例,但順豐如此大手筆的投資仍引起行業內熱議,快遞與快運互相融合之風日盛。
順豐在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發布會上,就表示發展重貨將是提高毛利率的重要舉措,果不其然2018年初就采取了動作,并且目標直指快運業務,那么我們首先來想第一個問題,為何快遞企業紛紛加碼快運業務?
雙壹認為,快遞企業加碼快運業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考慮:
第一,快遞企業在尋找傳統快遞業務之外的另一個戰場。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預測,盡管未來幾年快遞行業業務量仍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依舊是國內屈指可數的高增長行業,但是快遞業“增速變檔”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增速放緩的勢頭難以避免。在此階段,快遞企業切入超萬億市場規模的零擔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有可能助力公司業績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第二,零擔市場規模巨大但沒并有巨頭,行業壁壘較低。與快遞市場不同,快運市場盡管規模更大,但因快運更高的定制化需求,因此市場更分散,集中化較低,行業壁壘較快遞行業低得多,新入局者的機會更多一些。
零擔市場規模是快遞市場的3倍,整車為快遞的7倍,快運市場的CR8僅為2.7%,而快遞CR8則為78%,可見此時快運市場非常分散。此時快遞企業通過自身完善的運輸網絡體系,再加之資本市場助力,完全有可能成長為零擔市場的龍頭企業,空間巨大。2016年中通快運誕生之后,不到一年便做到了6000噸每日的規模,由此可見一斑。
從國際歷史來看,大型快遞物流企業向綜合物流企業發展是趨勢。在美國大型物流企業中近7成都在做跨界業務,而中國目前只有4成,其中百世最具有代表性,通過2017財報來看,百世的物流生態鏈已經開始產生效益。其實順豐近年來也一直在調整產品結構體系,發展重貨、冷鏈、同城配等高毛利率貢獻的業務板塊,期望形成規模效應。
在2013年順豐推出重貨業務時,就注定將會為重貨另起新網。順豐多年的重貨業務一直在作為填倉貨與快遞并網運行,業務包含較重的物流普運、緊急航空的重貨快運、主打20~100公斤的重貨包裹、主打100~500公斤的小票零擔,還有固定地址整車需求的重貨專運,而一旦快遞壓力增加,就要收緊重貨業務,大大削弱了核心競爭力。
因此,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需要豐富自己的產品線,利用邊際效益,以核心業務為中心擴張盈利范圍。
接下來我們再來思考第二個問題,在眾多快運企業中,順豐為何獨獨選中新邦物流?
雙壹認為,一張穩定的全國物流網絡是十分寶貴的資源。2003年德邦與新邦分家后,德邦著重于汽運零擔業務,石浩文成立新邦展開全面競爭,而后德邦蒸蒸日上成為零擔快運第一“散件王”,新邦最終敗下陣來。此后臺灣新竹控股新邦,開始大刀闊斧的加盟制改革。目前新邦在全國擁有超1000家網點,員工8000余人,超2000臺標準化運輸車輛,超100萬平方米的倉庫、分撥場地,日吞吐能力達6000余噸。這樣一張網絡且不論建設成本,單是再重新建設的時間也會讓順豐錯失許多良機。
此外,新邦的客戶基礎、團隊、品牌與規模也是受順豐青睞的原因。在與德邦PK的十幾年中,新邦保留下了相當大的客戶基礎與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團隊,而且其職業經理人適應能力強、單兵作戰能力優越。因此在快運市場的眾多標的中,王衛獨獨看中了新邦物流。
美國的物流企業跨界多數都是通過并購重組,中國物流界也有相似之處,圓通起網快運前,便試圖收購天地華宇,但未成功。申通利用合資公司方式起網。百世通過收購方式起網。順豐收購銀捷快遞以“城市合伙人”方式單獨運作,現又通過收購新邦布局全國,未來的收購之風只會“越吹越放縱”。
雙壹認為順豐收購新邦也只是“小試牛刀”,為以后更大的收購動作而準備。新邦不是順豐收購的第一個企業,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一旦順豐這次的收購之舉成功,那么還會在收購之路上越走越遠。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