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02 09:58:59 億邦動力網

農村電商實踐帶來的啟示
三年來的農村電商實踐,有成績也有問題,其行進的過程積累了后續可以參考的經驗,也帶來諸多現實的啟示。
正視農村與城市的差別是重要前提。
到今天為止,很難說農村電商已經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依然走在艱難探索的前路上。如果不能正視農村與城市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依然套用城市電商的發展模式,那么農村電商有可能在前進的道路上還要摸索更長時間。一些農村電商平臺迄今沒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一些農村電商站點還存在長期持續經營的問題,一些參與農村電商創業的年輕人面臨業績的壓力,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對電商十分精通,而對于農業、農村很不熟悉,對農民相當陌生。
找到適合農產品上行的路徑是重要課題。
在農產品上行的問題上,不是大家不愿意做,而是確實很難做。目前擺在農產品上行面前的現實困難是,如何讓其路徑變得更加通暢和可行。如果套用一般工業品的模板,則農產品做起來十分地艱辛,因為它是有生命的活體,需要保鮮,無法標準化,工業品電商的標準必須帶來削足適履。如果讓電商遷就于農產品,則普通消費者又不滿意。必須找到一條路徑,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農產品的真實生產過程,在理解信任中找到“中庸”的道路。
帶動廣大農村群眾的主動參與是重要基礎。
好多地方的電商啟而不動,最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農民群眾在中間沒有體驗到應有的獲得感,依舊在觀望。那些電商發展比較好的縣,往往呈現出人民戰爭的場景,千軍萬馬,人歡馬叫,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隴南等地的電商扶貧就是這樣,武功、沐陽、碭山等農產品電商大縣也是這樣。反觀一些縣,則只有幾個所謂的龍頭企業和一些創業者參與,始終不能從“盆景”變成“風景”。
探索有效的行政推動體系是重要保障。
電商在農村,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的農村,還是一個新鮮事物,擺在面前的首要困難是思維和理念上的銅墻鐵壁。所以,農村電商出現了很多電商書記、電商縣長和一批網紅干部,這是特定時期出現的特定現象。因為,在一個縣,只有一把手才可以調動足夠多的資源和人力,才有足夠的魄力打開農村電商發展的缺口;只有干部帶頭了,群眾才敢跟得上。當然,農村電商不僅僅是一把手工程,還需要懂得什么時候敢于出手,什么時候又敢于放手。在初期沒有人敢干的時候,要對那些敢于嘗鮮的人及時搭把手,扶上馬,送一程;大家普遍參與進來的時候,政府就要及時松手,讓他們自己闖市場,政府則退到幕后做好規范市場秩序、優化市場環境、提供配套服務等工作。
協同電商各方要素是重要手段。
各地的實踐反復證明,無論是政府也好,平臺也好,還是大的電商也好,誰都無法獨立完成一個地區農村電商生態的建設任務。協同政府、平臺、電商、傳統企業甚至普通農戶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構建農村電商的生態是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點。如果能有效協同這些要素,一個縣的電商就有可能發展快一些;如果不能協調這些要素,還是各自為戰,這個縣的電商發展可能就慢一些。
培養一批農村電商人才是重要條件。
干事興業靠人。能不能有效吸引凝聚一批優秀的電商人才最一個縣的電商發展至關重要。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放到今天而言,如果全國有一批書記、縣長能系統并聯系實際地學會電商、一個縣還有一批會懂會干電商的一線干部、每個鄉村還有幾個愿意學習主動參與的電商創業者,則農村電商的發展將會大大加快。
對推動當前農村電商發展的建議
三年了,農村電商已經走過了一段不尋常的道路,但站在幾億農民生活的廣袤鄉村面前,農村電商的發展可謂任重道遠。
進一步深化對農村電商的認識。
目前好多地方出現的問題,是對農村電商的認識還不深刻,總以為農村電商就是找來幾個年輕人,搞搞培訓,開開網店,將一些農產品上網。普遍對農村電商的系統性效應缺乏應有的認識,對其中蘊含的促進創業、穩定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對其帶來配套產業的繁榮和對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認識不夠。也對農村電商的豐富形態認識不足,將農村電商簡單等同于農產品網絡零售,沒有看到還有大量的綠水青山可以做成旅游電商,還有大量的縣以下餐飲、生活服務可以在線化,還有大量的農產品可以搞網上批發甚至跨境電商。以2017上半年農村電商數據為例,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5376.2億元中,服務型網絡零售額達到2089.8億元,占比達38.9%;在線旅游、休閑娛樂、在線餐飲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61.6%、58.3%、56.6%,顯示出勃勃生機。
進一步推動農村電商模式創新。
目前整個農村電商共同的問題是,農味還不夠。接下來農村電商的發展,一定在比拼誰更懂農民,誰更接地氣,誰與農業的現實結合更能得更好。如農產品上行問題,可以探索“O2O”模式,把現有的批發市場、生鮮超市、零售門店與電商結合起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人來打通供應鏈各個環節,暢通上行的通道。在農村基層站點運營的問題上,可以結合正在推進的新零售,加快對傳統鄉村商業門店的互聯網化改造和業務整合,減少單一電商站點的經營業績壓力。
源源不斷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人才是一個緊迫的長期性課題。廣泛的培訓,只是人才培養的開始。要在繼續大量培訓普通農民和創業者的基礎上,及時提供長期的跟蹤指導和政策扶持,否則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將停留在電商就業創業的半路上。必須打造一個像windows操作系統一樣的綜合性的電商人才孵化生態,讓他們不用再從學習DOS開始,而是動動鼠標就能輕松地在農村電商的大海中沖浪。還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他們感覺到職業的體面、事業的陽光和內心的溫暖。
進一步推動各電商要素的融合協作。
如同前面反復提到的,農村電商生態非常復雜,任何一方力量均難以獨步天下。所以,應該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各方參與的宗旨下,圍繞地方發展的實際,協同發力,盡快唱出響亮的大合唱,而不是像以往那樣是某個男高音的演唱會或者笛子獨奏。特別是大型電商平臺,應該在電商運營的本地化上進一步拿出舉措,更好地融入當地發展,方便政府提供各類支持。對于創業者、傳統企業而言,則要放棄單打獨斗的思想,善于在大的農村電商生態中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
有效破解面臨的一系列現實問題。
如同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農村電商遇到的現實問題,需要逐一找到有效的辦法。大家反復提到的農村物流問題,如果不能通過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公共倉儲空間、整合物流資源等有效的舉措來調整,那么農村物流的成本和效率還會是一個問題。被大家反復批評的農產品上行問題,目前必須要有人彎下身子,從農業的源頭做起,把從種植到收獲到加工、存儲、包裝、運輸一直到城市的消費者終端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逐步打通。阿里巴巴提出了S2b的設想,建議打造供應(鏈)平臺,服務于中小企業,農產品更需要這個“S”型服務企業,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創業機會。
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電商的研究。
目前,對農村電商的研究整體要慢于農村電商發展的實踐,特別是一些學術型研究,還習慣于依托學術期刊文獻的整理引用,與實踐脫節。應該進一步動員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走進田間地頭,走進農村電商一線,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再是“躲進小樓成一統”,梳理各地已經被改編過的二手電商資料。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學術組織也應加大有組織的農村電商理論研討,支持相關學術課題研究和成果的出版,讓理論研究更好地指導農村電商實踐,又以實踐推動農村電商理論創新。
值得探討的幾個農村電商理論問題
如前所述,農村電商的理論研究當前依然較為薄弱,整體還落后于實踐進程,亟待加強。尤其是當前,有幾個急需回答的現實理論問題。
如何定義農村電商的問題。
一些基層干部群眾簡單地理解農村電商就是網上賣貨,而一些平臺則將重點放在工業品下行,而目前百度百科上的定義明顯偏重于農村信息化應用層面,商務部農村電商數據的發布則是縣及縣以下電商交易數據的總和。因而,有必要在學界形成一個關于農村電商的統一概念,我個人的建議是與商務部的電商數據統計口徑相統一,同時對農村電商進行內部的細分,分別確定狹義的農村電商(即電商下鄉)、農產品電商、電商扶貧、鄉村旅游電商等邊界。
如何判斷農村電商發展方向的問題。
整個農村電商三年的發展軌跡已經表明,純粹的農村電商難以孤立存在,必將是整個互聯網經濟的一部分,目前正加速從電商的農村向互聯網+農村轉變,從商品交易的電商向互聯網生活轉變,未來有可能形成大的數字經濟中重要的增長極,新零售是農村電商進一步線上線下融合的載體之一。
如何發揮農村電商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積極作用的問題。
淘寶村的研究表明,農村電商的發展最終會帶來生產生活的一系列變化,讓傳統鄉村發生重要改變,而且可以吸引人才、資金等回流,改善鄉風民俗,加速鄉村振興。目前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如何發揮好農村電商的積極作用,讓其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過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如何依托農村電商加快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問題。
一般工業品電商普遍進入了從“B2C”到“C2B”的轉變,產品訂制化、研發數字化、機器智能化、生產柔性化的工業4.0時代已經開始來臨,出現了小米手機、韓都衣舍等代表性電商公司和海爾集團、青島紅領等一批現代“智”造企業代表。農業生產一直較為傳統,在現代化的轉型中也一直最慢,這也是當前農產品電商面臨諸多問題的重要根源,農業如何借助電商加速向標準化、規模化、質量安全可追溯等方面轉型,值得進一步研究。
如何更加有效地體現電商扶貧的精準性問題。
電商扶貧日益成為各地政府、電商平臺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熱點,也紛紛出臺了相關方案,但也出現了電商扶貧是一個筐,什么都往里裝的現象,一些所謂的電商扶貧只是現有業務與貧困的靠接。如何實現電商扶貧的精準性,把電商帶來的紅利精準到具體的貧困戶、貧困村和貧困地區產業上,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同時,對依托電商而開展的互聯網公益、網絡眾籌、消費扶貧等新事物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
登山的時候,只有低頭才知道自己身處什么位置;遠行的時候,只有回望才知道距離出發已經有多遠。毋庸置言,農村電商在不長的時間里,已經取得了不曾預想的突破,掀開了互聯網時代農村變革的新序幕,其未來是值得更多期待的。而所有身處其中的探索、創新、挫折,最終都會共同積淀為農村歷史進程中厚重的底色。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