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19 10:12:02 中國水運網

區塊鏈技術自亮相之后,最先進入的是金融業,但它也正在進軍航運業,更是在供應鏈各個環節蔓延。那么如何能讓區塊鏈在航運業落到實處和推廣呢
航運區塊鏈積聚企業的交易運營數據,形成大數據庫,進而打造全流程自動區塊鏈系統,徹底打通平臺各個環節,進而形成信息共享渠道。
平臺時代來臨但未流行
如果區塊鏈能夠成熟應用于航運業,那么目前行業框架之下的管理者、主導者、壟斷者、寡頭們會一夜之間發現,在參與者對于信息獲得的權利和能力無限接近并且可以彼此信任的場景之下,自己原有的各種機遇、權力、規模、時間的優勢都將被削弱。當然,這個時刻遠還沒有到來,但是人們似乎已經聽到黎明的腳步聲。
當前不斷涌現的分布式交易平臺,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只是虛擬化了的雙邊市場,航運電商平臺也可以被視為搬上線的航運交易所。生產商、物流企業、航運企業、貨物代理、港口和碼頭運營商及海關和相關部門都可以從這些新技術中受益,而普通消費者也將最終從中受益。貨運代理人、航運經紀人、海商法律師、公估師、驗船師等各類職業人士,將告別事務所和小團體,成為業務更聚焦、分工更明細、服務質量更高的自由職業者,在平臺上繼續為港口和航運業提供專業服務或咨詢。
區塊鏈技術應用面臨挑戰
區塊鏈未必是未來真正成熟的技術。航運和物流業因涉及的節點多、流程復雜、原有運作模式較成熟且已被廣泛應用,區塊鏈現階段還很難介入航運和物流業中,雖然區塊鏈被認為具有顛覆航運業的潛質,但目前在航運業中的應用剛剛起步。要讓區塊鏈更適合于航運應用場景,需解決若干個問題。
第一,社會公信力不足。區塊鏈技術主要解決在缺乏權威第三方監督的前提下,如何讓交易雙方建立信任的問題,這才是信息化的痛點。目前,社會對區塊鏈技術的認知程度普遍不高,而且航運領域的數據、通信、資產、物流等資源的重要性較高,一旦出現問題,社會面影響大。因此,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航運領域,要獲得社會承認,還需要政府、區塊鏈企業和研究機構的深入合作與加速推進。
第二,轉型期需并行使用。在將航運領域數據完全承載于區塊鏈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原始的應用系統仍然需要并行使用,這就要求兩個系統之間需要具備銜接性,才能保證順暢的數據對接。“改變港航EDI和口岸‘單一窗口’應用”可能是一個長久博弈的過程,要讓政府改變運作和服務方式很難,特別是整個供應鏈的“航母”變道也非一蹴而就的。國際航運往往涉及到海關、檢驗、海事等國家主權機構,要打通跨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和非貿易壁壘,還需要假以時日。
第三,海運業面臨艱難和不可預測的未來。產能過剩、信托問題、利潤下降、競爭日益激烈,這些挑戰以及社會對物流供應鏈的透明度、問責制和責任感的更高要求,將推動行業探索新的解決方案。從這一點看,航運業與區塊鏈一拍即合,但不可忽略的是,區塊鏈的發展仍然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和局限性。一方面,區塊鏈這種新興技術意味著初期投入,這一壁壘會減緩中小企業,尤其是行業利潤率很低的航運企業去快速吸納;另一方面,這種技術及相關配套政策等均處于初級階段,還在不斷的快速變化。但可以預見的是,區塊鏈必將與其他數字化創新技術,成為航運業在低谷期尋求發展的催化劑。
第四,缺乏統一標準。區塊鏈技術目前是各區域自行測試、完善,而實際投入運行之前,需要在全球建立更為廣泛的行業標準和技術協議,以確保行業、設備、系統、數據間的正常交互。數據冗余機制需要進一步優化,以減少在各節點的資源開銷;區分哪些數據需要去中心化、哪些則仍需要中心化,這需要進一步厘清,因為這關系著責任主體、商業渠道的掌控權和整個貿易鏈的協調問題。
航運區塊鏈破局之道
區塊鏈技術自亮相之后,最先進入的是金融業,但它也正在進軍航運業,更是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蔓延。如何能讓區塊鏈在航運業落到實處和推廣呢?
首先,航運供應鏈運作模式的變化。基于區塊鏈的優點,可預見到,傳統的運作模式會發生改變,一些機構職能也可能發生轉變,如貨代相關機構可能會轉變為專門提供知識服務和技術服務的機構。此外,區塊鏈可能還會為航運業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一方面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運作模式,不僅能繞過一些中間機構,而且將簡化運作流程、提高運作效率、節省運作成本。另一方面是基于區塊鏈上的支付活動是可編程的,即智能合約。利用智能合約,大量單證可以被消除,航運可以實現無紙化運作,從而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同時通過智能合約,各節點之間的資金流轉也變得安全、高效,也許可以繞過第三方機構(如銀行)完成支付。
其次,面向國際供應鏈,形成通道堆疊模式。如果每個線上交易服務都是提供一個交易信息通道的話,那么通道堆疊后并不會降低信息交換效率,反而可以通過堆疊實現更廣的信息傳播范圍。因此,在P2P為代表的未來國際供應鏈交易中,線上交易通道的堆疊模式可能會形成新的主流模式。另外,對于國際供應鏈來說,線下的操作鏈條的確需要壓縮,包括去除中間環節、操作、步驟、運輸、加工等,但對于線上的交易而言則未必要去中間化。
再次,改變港航電子數據交換系統。一是區塊鏈將在貿易運輸的各相關主體間實現國際貿易提單等電子單證的交換應用;二是區塊鏈將會實現國際供應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并替代部分物流,形成線上交易通道的堆疊模式。當貨物運輸過程中出現問題,貨主、海關、承運人、保險公司都可以追溯可靠的電子證據,從而清楚界定各方承擔的責任,提高付款、交收、理賠的處理效率。未來國際貿易所涉及的各種法律文書也都可以采用類似提單信息交換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實現安全、可靠、互認的傳輸。
最后,改變信用評價系統、創新金融服務。區塊鏈對于涉及多個交易主體的復雜交易場景的用處應該是有意義的,風險控制重要的就是交易是否真實,因為底層的數據是打通的,所以可以解決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痛點。在平臺時代,假如相關交易主體的信用相關信息都保存在區塊鏈上,可以輕松獲取,那么交易主體之間完全可以直接進行點對點的可信交易,中介的角色則更接近技術顧問。事實上,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的確逐漸由數字貨幣向“區塊鏈+”過渡,由金融領域逐步向物聯網等非金融領域延伸。另外,通過區塊鏈將資產化的航運資源,以數字形式放上云端后,交易、融資都更加靈活,資產的追蹤和管理更加便捷。
無論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還是區塊鏈,要真正落地還需要很多人、很多年的努力。因此,中國航運企業、物流企業和港口企業同樣要在區塊鏈領域上盡早規劃。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