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04 10:53:21 華商報
關注中物聯
生鮮是指未經烹調、制作等深加工過程,只做必要保鮮等初加工而出售的初級農產品(主要包括果蔬、肉類、水產,被稱為“生鮮三品”),以及面包、熟食等現場加工品類的商 品的統稱。生鮮產品是廣大消費者日常飲食的必需品,鮮活程度則是決定這些生鮮農產品 價值的重要指標。
生鮮電商滲透率快速增長,消費者滿意度逐漸增強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居民深刻體驗到了電商渠道商品的豐富度與送貨上門的便利性,對生鮮商品也產生了同樣的需求,生鮮電商應運而生。我國最早的生鮮品類電商——易果生鮮,成立于 2005 年,此后各種類型的生鮮電商紛紛涌現,但由于商業模式、消費者體驗等多方面的缺陷,生鮮電商滲透率始終不高。
2012年,本來生活網“褚橙事件”營銷大獲成功,同年順豐優選、京東生鮮頻道上線,生鮮電商迎來高速發展期。從近五年的情況看,2012 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為40.5 億元,2016年增長至913.9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在生鮮零售終端的占比也由2012年的0.55%增長至2016年的2.12%。
我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
2012 年,本來生活 網“褚橙”事件營銷大獲成功,同年順豐優選、京東生鮮頻道上線,生鮮電商迎來高速發 展期。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生鮮電商行業解決方案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420.8億元,同比增長58.8%,預計2018年可到達2066.3億元。2016-2017年市場迎來洗牌期,大量中小型生鮮電商倒閉或并購,市場遇冷;但電商巨頭不斷加碼供應鏈及物流等基礎建設投資,以及線上線下模式的融合,使得生鮮電商市場重振活力。
2013-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及增長情況
.jpg)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鮮電商產業鏈
從生鮮電商產業鏈來看,上游為蔬菜水果等供應商,下游為消費者,物流方面為自建式和第三方物流。產品和物流為生鮮電商核心要素。
生鮮電商產業鏈
.jp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生鮮電商排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2月生鮮電商APPTOP10榜單中,多點以661.46萬活躍用戶規模占據榜首,每日優鮮以162.62萬活躍用戶規模位居第二,盒馬以157.14萬活躍用戶位居第三。兩鮮、光明隨心訂、多點活躍用戶環比增速最大。
全程冷鏈模式:冷鏈成本高配送時間長,盈利難度大
基于生鮮產品冷藏要求高、保質期短、易損耗的特征,冷鏈倉儲與物流是生鮮電商的必須選擇。由于我國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較難完成地點分散、配送時間不穩定的生鮮配送業務,部分有實力的生鮮電商企業如易果生鮮、中糧我買網、順豐優選等紛紛采取自建冷鏈模式,在采購、儲存、配送等環節全程使用冷鏈以提高客戶滿意度,但成本始終高居不下。而為了盡可能覆蓋高額的冷鏈配送成本,生鮮電商必須提高其客單價,因此生鮮電商經營的品類往往以中高端為主,免郵起步價普遍較高。
另外,全程冷鏈模式下的另一大缺陷則在于配送時間過長,消費者對生鮮的即時性消費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我們對易果生鮮、中糧我買網、順豐優選等知名生鮮電商的送達時間進行了統計,發現其送達時間普遍以次日達為主。生鮮作為一種消費計劃性弱、即時性消費性強的商品,過長的配送時間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消費者選擇生鮮電商的意愿。
線下仍為主力,但線上增長迅速
中國的生鮮消費市場仍將以線下為主,占據75%-85%的市場份額,生鮮品類在線上的起步較晚但增長勢頭迅猛。上層中產和富裕消費者、新世代消費者、經驗豐富的網購者為促進生鮮線上業務增長的三大消費力量。根據市場不同的消費動力以及供給面的可能發展,預計線上生鮮消費到2020年將占城鎮生鮮總消費的15%-25%。
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專業化品控是生鮮電商的生存根本
產品在上架銷售之前需制定一整套標準流程的審核機制,這些標準早于消費行為建立,存在于消費者不會涉及到的領域,即上游生產端和中游倉儲物流環節。實行標準化是加強生鮮產品質量安全過程控制的根本舉措。通過標準化生產縮小產品的差異性,擴大產品的相似性,打造一定量級的可復制性產品,才能實現電子商務的貨源穩定。通過標準化倉儲和冷鏈運輸減小產品的損耗率。規模化對于生鮮產品的高速流轉、成本均攤意義重大。
品牌化是實現高回購率和高溢價的重要手段
品牌和IP的建立意味著品質保證和知名度的建立,是提高客戶消費粘性和高溢價的最有效手段。目前國內水果叫得響的品牌寥寥無幾,品牌化的發展是必然也是必要的。專業化則多體現在商業行為,售前溝通、送貨速度、售后及時性等等,提高客戶的消費體驗,專業化是品牌建立最重要的一步。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