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10 09:25:41 前瞻產業研究院
關注中物聯
我國供應鏈管理行業市場現狀
供應鏈管理就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制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供應鏈管理包括計劃、采購、制造、配送、退貨五大基本內容。
不同于傳統物流專注于倉儲和配送,供應鏈管理涵蓋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配送到終端消費者整個物流環節,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統一。
供應鏈管理業務圖
.jpg)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供應鏈管理行業市場規模
供應鏈管理行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社會貿易總規模;二是企業供應鏈管理外包的比例。
從這個角度來看,供應鏈管理行業的市場規模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電子信息行業供應鏈管理的外包已較為成熟,醫療器械、快消品、食品及酒類等行業也逐步提升供應鏈管理外包的比例以提升整體運行效率,從而為供應鏈管理行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國內仍將供應鏈管理歸類為“現代物流”范疇。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為現代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帶動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實現快速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 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229.7 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增速比上年提高0.3 個百分點。
伴隨社會物流總額的增加,我國社會物流費用(包括運輸費用、保管費用和管理費用)也表現為較為快速增長。2016 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1.1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9%,增速比上年提高0.1 個百分點。
2007-2016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社會物流費用情況分析
.jpg)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現代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行業供應商功能單一,增值服務薄弱。目前,物流及供應鏈外包服務商的收益主要來自于基礎性服務,如運輸管理和倉儲管理等,增值服務如供應鏈整合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以及供應鏈平臺建設等服務收入占比較小。
從行業覆蓋來看,電子信息行業是國內供應鏈管理行業發展最快的領域
電子信息行業技術更新速度快,用戶需求和偏好轉移的不確定性很大;同時,該等行業產品升級和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工藝復雜性增強,導致生產供給流程的復雜程度日益增加。傳統的內部供應鏈管理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該等行業對供應鏈的快速響應、高效、低成本的要求。這使得上述行業成為目前國內供應鏈管理行業市場需求最大、發展最快的行業。隨著產業升級、競爭加劇和管理理念的更新,醫療器械、快速消費品等行業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
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發展趨勢,近年在我國持續發展。供應鏈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溝通,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同時產生規模化效應,降低成本,是物流發展必然趨勢。
我國第三方物流規模持續壯大,供應鏈管理發展空間廣闊
第三方物流是供應鏈管理重要主體,同時供應鏈管理也是承擔倉儲、運輸等單一業務第三方物流發展方向。我國第三方物流規模持續擴大,2014年末達到1491億美元。龐大第三方物流規模為供應鏈管理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推動供應鏈管理實現跨越式發展
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中提出鼓勵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建設第三方供應鏈管理平臺,加快發展具有供應鏈設計、咨詢管理能力的專業物流企業,著力提升面向制造業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水平。
16 年2 月,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 力推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融資。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4年我國供應鏈管理市場規模達1.34 萬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3.1 億美元。
從資金流管理到供應鏈金融服務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主要涵蓋銀行向客戶(核心企業)提供融資和其他結算、理財服務,同時向這些客戶的供應商提供貸款及時收達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銷商提供預付款代付及存貨融資等服務。
在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的背景下,供應鏈管理服務商憑借其在供應鏈前、中、后端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力,能夠做到對于供應鏈運行中的貨物、資金的動態監管和風險控制,使得供應鏈管理服務商成為供應鏈中天然的核心企業,從而能夠為行業上下游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商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既能開拓新的業務模式,既提升盈利能力,又能增強客戶粘性,促進公司供應鏈業務量的增長。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