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業物流 > 正文

15年的發展,倉儲正迎來這些新變化

發布時間:2018-05-21 10:27:59 物流時代周刊

從2003-2017年的15年間,我國倉儲業經過了飛速的擴張和質的轉變,這主要得益于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回顧倉儲業15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用4個顯著特點概括。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從資產量看,2003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經濟普查,有關倉儲業的數據是:倉儲業法人單位10,177家,從業人員39.9萬人,總資產2578億元,運營收入897億元,利潤21.6億元。這是第一次摸清倉儲業的“家底”。2014年,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倉儲業數據僅剩一項,即2013年資產總額為16,878億元。10年間,倉儲業資產增長了5.5倍。 

此外,僅2013年,全國倉儲業投資就達4200億元,比上年增長32.7%,當年全國工業用地平均出讓價格為690元/平方米,合46萬元/畝。2016年,倉儲業投資6,983.5億元,增長5.5%,2017年倉儲業投資6,855.78億元,增速-0.5%。從2008-2017年,倉儲業累計投資額達40,128億元。不難發現,2016年是倉儲業投資的拐點,增長率降低到個位數。 

2013年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規劃,它標志著物流園區進入規范化、科學化、理性化的發展時期。2015年,公開數據顯示,當年全國有物流園區1210家。2016年,相關機構對物流園區做了一次評價,參評物流園區189家,通過20多個指標的測評,50家園區成為優秀物流園區。優秀物流園區平均占地面積4950畝,平均物流強度每平方公里吞吐量504萬噸,平均就業人數9300人。 

15年間,倉儲業遇上兩次寒冬。一次是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11年GDP增速只有7.7%,倉儲業收入利潤率只有1.5%;另一次是城市的擴張和重新規劃,把倉儲設施“趕到”更遠的地區。北京周邊的廊坊、固安、武清,以及上海周邊的嘉興、太倉等地都出現了倉儲帶,減緩了倉儲用地的壓力。 

行業地位不斷提升。倉儲業曾是被人看不起的行業,但在經濟體量日益增長的情況下,倉儲業的重要性日漸顯現。大規模的貨物流動,需要倉儲進行集散;市場的充分競爭,推動庫存前移;電商的發展,促使庫存管理成為快速送達的保障;生產的擴大,需要供應鏈金融支持等。 

2014年9月12日,國務院發布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確定了物流業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的地位,倉儲業又是物流業的基礎。電商的迅猛發展,要求倉儲業盡快適應電商少批量、多批次、頻率頻次加快的需求。各地紛紛設立電商物流園區和快遞分撥中心,據估算,此類園區有1000多家。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這一倡議,推動了物流的“向西”拓展。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3673列,海外倉的建設也迅速興起。 

行業質量大幅度提升。2003年,我國倉儲業處于傳統狀態,表現為土木磚混庫房較多,設施設備簡陋,倉儲業務單一。15年后,投資的倉儲設施絕大部分是輕鋼結構,層高8米以上,有裝卸站臺,叉車托盤貨架組合的倉庫成為這個時期的標配。在土地稀缺地區,出現許多多層庫和立體庫。上千個鐵路貨場被改建為鐵路物流中心,水鐵、鐵公多式聯運設施加快建設。 

如今,倉庫分類更加細化,大宗原材、日常消費品、冷鏈、醫藥、電商、快遞零擔分撥、化危等專業倉儲設施有效地滿足了社會需求。同時,機械化、自動化的存儲分揀設備被大規模用于倉儲業。在一個國家級智能倉庫評價中,樣本43個倉庫單位,平均每個倉庫單位投資6.1億元;平均擁有庫房面積12.4萬平方米,90%為自用,規模大大高于2003年平均擁有1萬多平方米庫房的水平;平均綜合投資3600元/平方米(含土地技術裝備);平均信息化投入占總投資的6.4%,設備投入占18.6%,二者合計占總投資的25%。 

自動化倉庫的發展帶動裝卸搬運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在2016年的一個行業評審中,有24家物料搬運企業參評,其產品供不應求,且全部盈利。服務質量的變化更引人注目,以快遞行業為例:短短幾年工夫,就實現了全程可視化、貨物追蹤查詢、App終端、付費結算電子化、全自動分揀、3小時送達等服務。倉儲業的標準建設也很快速,有關倉儲業管理標準、作業服務標準就達40多個。 

信息化水平迅速發展。首先,計算機應用更加普遍。2003年,計算機普遍是打字和簡單統計的工具。現在,幾乎所有的業務管理、企業事務都使用計算機。以WMS為代表的倉儲管理系統;以RFID、條碼、二維碼為代表的信息采集系統,以互聯網、無線通訊為代表的信息傳送技術;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分析應用系統等,大幅度提升了倉儲物流的技術含量。智慧倉儲在學習、改進、評估、優化、創新、決策、執行等方面,將引領倉儲業發展的方向。 

其次,計算機技術與機械化的有效結合,使物流作業和管理精準化。如自動存儲、自動分揀(含語音揀選、燈光揀選、交叉分揀、貨到人)、自動包裝、AGV小車、穿梭車裝卸搬運、堆垛機、自動駕駛、機器人(機械手)加工裝配、包裝機、輸送機、溫控自動作業裝備、遠程控制、無人機巡查盤點等。 

15年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需求是倉儲業發展的原動力,科技是倉儲業發展的翅膀。當前,倉儲業的痛點仍在于用地難而貴、倉儲規劃不科學、受城市規劃的影響較大、稅負較重等,但這些并不妨礙該行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保障性產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精益化、科學化,用較少的投入獲取更大的效益,而不是大鋪攤子、亂鋪攤子,集約節約使用土地,助力或引領其他產業的發展,讓這個將持續千年行業煥發新的活力。 

作者系中國物資儲運協會名譽會長 姜超峰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