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7-16 11:38:49 中國環保在線
關注中物聯
值得注意的是,快遞量幾何級增長的同時,快遞包裝所需的包裝箱、膠帶等物品的消耗量也十分驚人。業內有聲音稱,隨著電商平臺和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快遞包裝廢棄物遠越來越多,并有從城市向農村擴大的趨勢。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共消耗99.22億個包裝箱、169.85萬米膠帶、82.68億個塑料袋;2016年,共消耗約32億條編織袋、約68億個塑料袋、37億個包裝箱以及3.3億卷膠帶。而以上數據表明,快遞垃圾開始成為環境治理的一個新難題。
眾所周知,快遞用的塑料袋往往成分比較復雜,主要由化工材料、生活垃圾等再加工而成,含有有害污染物質,不能重新加工,也不能降解,大多數只能填埋或焚燒,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買賣雙方一個為“利”、一個為“美”,快遞包裹經常是里三層外三層,過度包裝甚是可怕。而與之相對應的現實卻是,我國包裝垃圾的總體回收率小于20%,其中紙盒只有不到一半被回收,圍城態勢更加嚴峻。一直以來,快遞包裝量過大、回收利用率低下、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快遞過度包裝就飽受詬病。業內人士表示,小小包裝,是折射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面鏡子,粗放式發展的快遞業是時候轉型升級了。因此,快遞包裝如何“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亟待解決的問題。源頭減量。從某種程度上,源頭的控制相對末端要容易。相關部門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明確推行商品和快遞包裝的減量要求,包括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的使用,要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規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曾表示,為源頭減少快遞包裝垃圾,建議推進綠色包裝、綠色采購、綠色物流、綠色回收、大幅減少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已經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中端回收。多數快遞包裝最終都會被消費者當作生活垃圾廢棄,而這些東西有的是可回收的,有的是不可回收的。為促進快遞垃圾減量化,應提升全民回收意識,建立完善的回收體系,并出臺必要的鼓勵機制。關于包裝垃圾回收問題,也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如:日本通過制定并實施《包裝再生利用法》,致力于回收體系的建設,鼓勵在境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制造處理。使用綠色包裝。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有效解決廢棄物污染問題,必須建立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通過明確貨品的包裝技術標準,強制性規定回收包裝廢棄物,從源頭上遏制浪費、降低污染。當然,快遞“過度包裝”問題涉及包裝材料供應商、電商平臺和商家、消費者、快遞企業等多個主體,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需多方共同努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