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16 10:09:41 億歐

在8月的上半月,兩則消息刷爆了業內人士的朋友圈:蔚來在美提交IPO申請、馬斯克計劃私有化特斯拉。
蔚來需要資金來支撐其快速推出產品和快速放量,以便盡早形成規模效應、建立競爭壁壘;特斯拉需要排除外界干擾和惡意做空,保守商業機密、提升運營效率。在億歐汽看來,中美新造車勢力的一進一退都隱隱透露出急切心情。
他們到底在為什么著急?億歐汽車預計,這是因為傳統車企“大象轉身”即將完成。
大象轉身: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
美國時間2018年6月24日,來自大眾集團的I.D.R純電動跑車以7分57秒148的成績在2018Pikes Park派克峰國際爬山賽上奪魁。這個成績不僅打破了2013年由標致208T16創下的8分13秒878的賽事紀錄,也將此在賽事中曾創下紀錄的兩款電動車特斯拉Model S(11分48秒264)和FF 91(11分25秒083)遠遠甩在身后。預計最早于明年,大眾基于MEB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產品就將與普通消費者見面了。
同樣在今年6月,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宣布,該國部分企業及學術機構將在未來5年內聯合研發下一代電動車全固態鋰電池。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00億日元(約5.8億元人民幣),豐田、本田、日產、松下等23家汽車、電池和材料企業,以及京都大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15家學術機構將共同參與研究。
在即將到來的9月,奔馳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EQC和奧迪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e-tron將先后迎來全球首發;10月,寶馬全新一代3系的電動版車型將正式亮相,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動版將在華上市。對于傳統汽車巨頭來說,不推出智能電動汽車則已,一旦推出,就會是擁有極高成熟度的產品。
自動駕駛方面,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部門Cruise于今年7月獲得來自軟銀的22.5億美元投資,估值躍升至115億美元。回溯到在2016年,通用汽車收購Cruise僅用了10億美元。由于Cruise的強大研發實力,在美國咨詢公司 Navigant Research發布的2017年自動駕駛技術排名中,通用排名第一。就在這份榜單中,除了排名第二的Waymo和排名第六的安波福外,其余均為傳統車企或有傳統車企參與的聯盟。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榜單中排名倒數第二。
不怕有人比你優秀,就怕比你優秀(有錢)的人還比你努力。不僅自己研發自動駕駛相關技術,戴姆勒、寶馬、豐田、福特等傳統車企的出手已伸向自動駕駛上游企業,高精地圖、激光雷達、AI算法……在這些領域,凡是能顯示出一定潛力的初創企業幾乎都有傳統車企的資本進入。
隨著更多技術的整合,傳統車企自動駕駛落地時間也基本確定,預計在2020年~2025年會有大批L4級自動駕駛技術進入C端市場。通用汽車在特定區域內的無人駕駛產品即將于近兩年投入商業運營;豐田旗下自動駕駛電動商用車e-Palette 將于2020年東京奧運會期間在奧運村投入使用。目前,奧迪全新一代A8已經可以實現部分低速路況下的L3自動駕駛技術;凱迪拉克的Super Cruise也已允許駕駛者在部分高速路況下雙手離開方向盤。
當然,在移動出行方面,傳統車企也并未落后。奔馳和寶馬已經展開合作,通用與美國第二大網約車平臺Lyft建立了合作關系,大眾、福特、FCA等車企旗下也都有出行服務公司。在我國,上汽的EVCard和吉利的曹操專車也已經運營了較長時間。
機會:創新與速度
可以說,在自動駕駛、新能源、出行服務方面,傳統車企正在不斷發力,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此同時,在技術方面,所新造車勢力們卻并未展現出任何遠超傳統車企的能力。
那么,新造車勢力的機會到底在何處? 答案無外乎兩個:“創新”與“速度”。
特斯拉能在八年內市值瘋長數十倍,就是因為這家公司在這兩方面都做到了優秀。特斯拉是行業首個推出17英寸中控屏,并在該屏幕實現了遠超同時代其他產品的人機交互能力,支持OTA遠程升級,并首次將自動駕駛技術引入產品,給消費者帶來異乎尋常的用車體驗。
緊隨特斯拉登陸美股的蔚來也實現了自身的創新:首家將人機交互系統具象化的企業,首家提供私人換電模式的企業,尤其是蔚來首次為車主提供了用車之外的價值,比如NIO HOUSE、比如蔚來APP上的交流功能、比如蔚來積分兌換功能等。汽車仿佛成了蔚來服務的體驗券和蔚來“朋友圈”的門檻和門票。
今年北京車展前夕,威馬EX5公布售價,補貼后9.90-21.63萬元的價格,讓其成為我國售價最低純電動緊湊級SUV。8 月初,威馬EX5配置公布,極高的基礎配置讓其性價比優勢讓對手汗顏。甚至有新造車勢力內部人士直言:“EX5這么高的配置,要是讓我們造出來還賣這個價格,估計得虧2萬。” 性價比成為其短期內搶奪市場的重要路線。
由于創新和造話題能力的強大,以上車企并未在PR方面有多少支出,卻都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然而,對于上述車企來說,有創新、搶得部分領域行業第一、曝光度極高,仍難以改變備受外界質疑的現狀。在數以百計的新造車勢力中,那些沒有足夠創新、未能搶得先機的企業的生存狀況將更加惡劣。
“慢”約等于死亡
不論對于傳統汽車制造商來說,還是對于新造車勢力而言,即將到來的2019年將成為自身歷史上的重要一年。在這一年,傳統車企研發的智能電動汽車將陸續涌入市場,主要新造車勢力則將迎來萬輛級別的大規模交付元年。
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的這段時間,各大傳統車企推出的首款智能電動汽車才陸續進入市場。由于車型少、產能小、價格高,再加上補貼政策仍未完全退坡,預計跨國巨頭仍無法大批量占領我國電動車市場,更無法對新造車勢力形成巨大的威脅。自主品牌方面,由于歷史遺留的品牌劣勢和創新性的缺乏,預計也沒有機會將新造車勢力“掐死在搖籃里”。
所以,億歐汽車預計,2019年將成為新造車勢力迎來銷量爆發式增長的一年。然而,由于新車企還是個“孩子”,所以會更加脆弱。只有在2019年實現了大規模交付、交付產品未出現質量問題、獲得了一定的市場認可,這樣的新造車勢力在未來才有發展的機會。
到了2020年,隨著補貼政策完全退坡、部分跨國巨頭全球化電動汽車國產、自主品牌優勢電動車產品逐漸脫穎而出,新造車勢力預計將遭遇來自傳統車企的首波沖擊。這也意味著,新造車勢力淘汰賽將正式開始,而淘汰就意味著離死亡不遠。
在2020年,那些生存困難的新造車勢力至少占據兩大特點之一:上市的車型毫無創新可言;許諾的產品遲遲無法量產交付。由于頭部新造車勢力已產生規模效應、傳統車企更是擁有強話語權,供應商定會將有限的產能交給這些大單客戶。而那些因產品力底下導致交付量極小或遲遲無法交付的新造車勢力,供應商會快速將其拋棄。
彼時,供應商不給供貨,產品更難交付,企業將陷入惡性循環。隨著交付問題短時間無法解決,投資人也將會把新造車勢力尾部企業“籃子里的雞蛋”拿出來交給頭部新造車實力。新造車勢力數百家,對于投資人和供應商來說,機會還有很多;對于企業自身來說,機會只有一次。
強如特斯拉、蔚來、威馬,都已開始趕交付進度,那些在2020年還深陷交付問題的企業恐怕面前只有死亡這一條路。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