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22 09:53:47 每日經濟新聞萬聯網整理

8月20日,德邦股份發布2018年上半年財報,上半年德邦業務件量1.92億票,同比增長45.76%,營業收入101.95億元,同比增長10.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9.58%。
公司快遞業務持續增長,報告期內快遞收入44.55億元,同比增長58.65%。記者注意到,相比于2017年,德邦的快遞業務占營收的比例從34%上升到43%,快遞件業務量占總業務量的比例也從87%上升到90%。
不過,就在幾天前,中通快運宣布日均貨量突破一萬噸。業內人士認為,當大包裹市場熱度升溫時,這片“紅海”正迎來快遞、快運公司的短兵相接。
快遞收入同比大增59%
德邦半年報顯示,營業收入方面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公司持續推進戰略升級,優化產品結構所致,其中快遞業務增長迅速,零擔業務穩步增長,整車業務處于戰略調整期。
申萬宏源的研報分析指出,對德邦而言,大件快遞業務開始貢獻業績高增長動力。
就快遞業務,財報披露,上半年德邦實現快遞件量1.74億票,同比增長54.40%;快遞收入44.55億元,同比增長58.65%,高于快遞行業整體收入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半年報中,德邦快運業務的表述已經銷聲匿跡。
“德邦的更名并不是普通的改名,而是意味著從零擔貨運轉型到快遞業務,相當于公司所處的行業都發生了變化。”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接受記者采訪表示,“不出意外將來快運的業務板塊量會越來越小,即便以后德邦以快遞業務為主,快遞占到營收的100%都不會讓人吃驚。”
德邦快遞輪值CEO韓永彥此前也表示,物流出身的德邦更有做大件快遞的基因。未來3年,德邦每年將投入35億元來積極構建與大件快遞市場需求相匹配的“大件體系”。
大包裹市場短兵相接
今年7月2日,德邦物流正式宣布更名“德邦快遞”,意圖撕掉身上貼了22年的“零擔”標簽,義無反顧投入大包裹市場,引發業界巨大關注。
德邦董事長崔維星在公司更名時就表示,大件快遞是個“千億級”市場,零擔快遞化是一個必然趨勢。
然而大包裹市場早已不是一片藍海。除了優速、日日順以外,順豐、“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對大包裹業務都有所布局。順豐有專門的業務板塊,分為重貨快運、重貨專運、重貨包裹和小票零擔;“三通一達”則相繼起網快運,并將快運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中通快運在8月16日宣布日均貨量達到1萬噸,顯示出其在大件物流市場的強勁勢頭。
在邵鐘林看來,在目前的大件包裹競爭格局中,德邦和順豐還是占據主要優勢。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此前則向記者表示,快遞和零擔物流兩個市場的同質化都嚴重,突出特點是持續的“價格戰”。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