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30 10:01:01 綜合環球網

激蕩四十年 ,快遞業。
郵政開途快遞先,民營潮涌更超前。
外資準入風云起,優勝雄出強者關。
40年春風化雨,40年跨越騰飛。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百廢待興,尋求加快經濟發展路徑成為當時一代人的努力目標??爝f業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穩步發展,市場潛力巨大。40年前,書信、報紙等函件快遞為主到現在形形色色的各種物品的郵寄,與時俱進的中國經濟發展更使得快遞業在中國大地風起云涌,快遞業的年增長率遠高于同年GDP的增長率。
郵政開途快遞先:中國郵政開中國大陸快遞業先河
國際快遞業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中國第一家快遞企業成立于1979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同時不斷改善的交通狀況及信息管理技術的提高,中國快遞業應運而生。
中國郵政先后于1980年、1984年開辦了國際、國內特快專遞業務,開中國大陸快遞業之先河。
1980年中國郵政開辦全球郵政特快專遞業務(EMS),隨后國際快遞巨頭也紛紛通過合資、委托代理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1986年頒布的《郵政法》規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質的物品的寄遞業務由郵政企業專營,但是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但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郵政企業已經無法滿足外貿行業對報關材料、樣品等快遞傳遞的需求,民營快遞企業因此迅速崛起。
1978年至1988年,世界快遞巨頭“Fedex、UPS、DHL、TNT、OCS公司”。先后與中國對外運輸總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國際快遞公司業務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順豐速運是一家民營區域性快遞企業,于1993年3月在廣東順德成立,主要經營國際、國內快遞業務及報關﹑報檢等業務。
民營潮涌更超前:民營快遞企業風起云涌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國郵政EMS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業務量收年均增幅分別達到90%和86%,業務覆蓋面擴大到國內近2000個縣(市)和全球220個國家及地區,統一的特服專號、郵件跟蹤查詢網、專業機構相繼建立,中國郵政EMS業務蓬勃發展,成為中國郵政的重要業務之一。
在我國快遞市場巨大潛力的驅使下,國內相繼成立的不同模式的快遞公司,雖分屬不同的運輸系統,以不盡相同的經營模式,在不盡相同的快遞市場中不斷摸索和發展,但已顯示了一定的活力。其主要代表應該是大通快遞(EAS)、民航快遞(CAE)和中鐵快運(CRE)。其中EAS通過與FedEx的合作展開國內業務;CAE則一直是借助民航系統的航線和場站優勢,借助國際交往的優勢,國內和國際并進;CRE則是在利用中國鐵路的旅客列車行李車作為主要運輸工具,輔以快捷方便的短途接運汽車,開辟了別具特色的利用鐵路的快遞服務,并開始涉足國際業務。
另外,國內許多民營企業開辦的快遞企業,風起云涌,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1993年,順豐速運在廣州成立,業務范圍包括國際快遞與國內快遞。
外資準入風云起:全面對外資開放物流及快遞業
進入21世紀,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成快遞行業最大的推動力??焖僭鲩L的市場吸引著眾多的參與者,我國快遞企業已經超過了一萬家,民營快遞企業數量龐大,增長速度驚人。
2005年至2008年,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7.23%。
在這10年里,申通快遞、圓通快遞、中通快遞、韻達快遞等民營企業紛紛成立,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快遞公司的經營模式分為直營和加盟兩種,民營陣列里的順豐和宅急送是直營模式,而“四通一達”采取的則是加盟模式。在民企野蠻生長的年代,為了快速布點,許多快遞企業選擇了松散的加盟模式。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資金投入相對少,業務覆蓋和發展的速度快,可以迅速地占領市場。但加盟模式的明顯缺陷是各網點之間營收效益不均衡,導致地區間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一旦遇到問題,加盟形式形成的公司應對沖擊能力也較低。星晨急便的隕落也被歸因于加盟模式的硬傷。
2005年12月,中國按照WTO協議全面對外資開放物流及快遞業。同年,據專家測算國際快遞巨頭已經占據了我國國際快遞業務市場份額的80%左右。2007年9月,《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發布為快遞業提供了規范服務行業標準。2008年7月,《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優勝雄出強者關:未來快遞行業將進入寡頭時代
2009年10月1日,《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和新修改的《郵政法》同步實施,首次在法律上明確了快遞企業的地位,并提出了快遞業的準入門檻。
2012年,交通運輸部對《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對該辦法都有明確規定,泄露用戶信息的快遞企業將處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罰款。
伴隨著快遞業的逐步規范完善,野蠻生長過后一幫快遞企業倒下,未來快遞行業或將迎來寡頭時代。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法則,快遞企業的倒閉與兼并重組是正常市場現象。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達到400.7億件,同比增長28%,占據世界份額超40%,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同年,跨境寄遞業務量達到8.3億件,同比增34.5%,占全行業比重2.1%。
2017年,監管部門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落實相關規定,通過系統抽取,提升了科學性和公正性。
2018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20億件,同比增長27.5%。全國已運營快遞末端公共平臺服務站達到4.2萬個、智能快件箱達到24萬組,分別較去年末增長35%和16%。通過智能快件箱,現在每天處理的快件量超過1000萬件。
據悉,為了更好地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中國將為快遞末端服務創造更加優質的政策環境。研究出臺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同城即時送寄遞業務監管模式,在法制層面上為新興快遞服務創造有利的環境。
另據《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8)》,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快遞包裝在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將持續鼓勵快遞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一起開展供應鏈綠色流程再造,加強能源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廣綠色包裝,探索建立包裝生產者、使用者和消費者等多方協同回收利用體系。持續推動綠色運輸和配送,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
- 醫藥工業“鏈”上數智化!7部門發文釋放新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