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1-14 08:53:21 萬聯網
關注中物聯
如今,供應鏈已不再是新鮮話題,很多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的制造行業要特別重視 " 供應鏈整合 " 與 "供應鏈協同"。
供應鏈整合,是指將傳統的針對單個企業的職能管理,擴展到整條供應鏈的各個企業之間,進行系統的戰略性整合,以改善包括整個供應鏈及所有公司的效率。
隨著信息化、互聯網等技術突飛猛進發展,給供應鏈的高效整合與協同帶來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在供應鏈層面提高效率有著眾多的可能和巨大的空間,而物流系統走向智能化是供應鏈高效整合的必要條件之一。
1、智能物流,逐漸明晰的概念
目前,很多先進的現代物流系統已經具備了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特征。采用智能決策方法,提高現代物流系統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最終實現快速響應、準時配送的優質服務,帶動現代物流配送行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是現代物流行業發展的宗旨。智能化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高層次應用,它強調物流作業中使用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解決大量的運籌和決策需求。
2、打造智能物流,制造企業內外兼修
制造企業的生產過程不僅需要生產設備、生產工藝,還有生產物流的組織。生產物流已經成為生產制造環節的重要活動。生產物流包括各種材料形態的物流,如原材料物流、零部件物流、半成品在生產時的物流運作等。此外,生產物流還包括容器、包裝、工具等的流轉。
由于制造行業分工持續細化,越來越多的工業產品都須由眾多企業共同參與生產,甚至形成全球性分工合作的生產體系,生產出實質上是 " 全球制造 " 的產品。因此可以說,很多產品生產者已經不再是單個企業而是眾多企業所構成的 " 供應鏈體系 "。這就要求供應鏈中的 " 鏈主 " 企業對整個鏈條中的物流運作進行管控。
供應鏈協同要求供應鏈上所有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在采購、生產、銷售、物流、研發、金融等方面實現協同管理。
3、制造業需求,刺激物流技術更新
隨著制造業向智能制造升級發展,制造企業對物流體系的要求越來越高,主要體現在:一方面要更精準掌控物流運作的信息,專業人士稱之為 " 透明化 " 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求物流服務降低成本和管理便捷化,這就必然需要更高質量的物流外包服務。
從整個供應鏈的層面來看,提升供應鏈的信息化水平是推動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條件,也是滿足制造企業對物流體系更精準掌控的技術基礎。由于供應鏈的復雜性,供應鏈可視化技術能夠對產品在供應鏈流轉環節中所產生的數據進行采集、加工、傳遞,因而能夠有效幫助制造企業做出快速響應和決策。因此,提升供應鏈可視化技術并與TMS系統相結合,日益受到制造企業的重視。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