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3-05 10:04:51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當前,我國正在培育和發展經濟新動能,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的數字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不僅是新業態、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發展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經濟新動能,并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談到基礎設施,還以為就是“鐵公基”嗎?如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等領域基建被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建尤其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2019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是投資領域的重中之重。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表示,2019年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業界專家預計,今年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將達到數千億元。
補齊基建短板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面臨下行壓力,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表示,我國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
在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資的情況下,更要注意把投資集中到成長性更好、效率更高、產業帶動效應更大、抗風險能力更強的產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軟件所所長潘文分析說,一方面,傳統基建已趨于飽和,要避免重復建設導致經濟結構失衡;另一方面,傳統基建的邊際效用快速下降,亟需新的經濟增長點。而能支撐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正是我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所在。
寬泛定義下的信息基建,主要包括新一輪的網絡建設(如光纖寬帶、窄帶物聯網等),數據信息的相關服務(如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以及信息和網絡的安全保障等)。“加快信息基建符合我國基建補短板的戰略部署,也符合全球化技術重新定義分工發展機遇期,尤為重要的是,我國還將借此契機搶占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潘文說。
事實上,信息基礎設施早就存在。“但是以前只在討論信息化建設的時候才被強調,并沒有將其納入基礎設施的范疇。現在,信息化日益成為承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因而信息基礎設施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廣乾說。
助推轉型升級
潘文認為,相比老基建,新型基建更偏重于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代表未來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的基礎設施領域。
當前,我國正在培育和發展經濟新動能,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的數字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不僅是新業態、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發展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經濟新動能,并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我國5G測試已進入第三階段關鍵時期,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于試點城市進行了5G規模及預商用實驗,設立開放實驗室并開展垂直領域研究,涵蓋了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冬奧、智慧醫療、智慧安防、5G車聯網等眾多5G創新領域。
“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相關企業已超過2000家,正逐步在底層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創新、上層行業應用之間建立初步產業鏈條。”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所長安暉介紹,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呈爆發式增長,北京、上海、天津、廣東等地初步形成特色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截至2018年初,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2200億元。
當前,我國大數據產業正呈現健康快速發展態勢,包括大數據硬件、大數據軟件、大數據服務等在內的大數據核心產業環節產業規模有望達到5700億元。大數據推動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高了各產業商業應用和業務洞察力,已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
“這些信息基礎設施能夠帶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創新商業模式等優勢,已成為全社會的一項基礎工具,并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李廣乾說。
吸引多方參與
新型基建是2019年穩投資、穩經濟的新支點。潘文認為,今年,從國家層面來看,互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高速發展,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有更多投入,去年以來的基建項目今年也將快速落地。
年初,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將圍繞“建設、改造”這兩個關鍵詞加大投資力度。而在“建設”的重點里,“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居于首位,包括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改造”即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業界推測,預計今年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將達到數千億元。
近年來,信息基礎設施一直是投資熱點。在5G方面,僅三大運營商在5G上的投資就不容小覷。“從未來承接的產業規模來看,5G將是新技術中最值得期待的方向,我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產業,如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企業上云、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等,均需要以5G作為產業支撐。在前期投資建設中,主設備、基站、天線、光模塊無論是體量還是業績彈性都相對較大。”潘文說。
對于新型基建尤其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注意的問題,專家表示,一方面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政策協調,避免出現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甚至是惡性競爭的情況;另一方面要著力引入民間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并加快探索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商業可持續模式,做到風險可控。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