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3-20 10:15:04 浙江物流網

“智能制造對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智能制造領域走在前面的信息化水平相對更高的行業領軍企業,應牽頭構建行業智能制造新生態,賦能該行業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長(簡稱:中國電科十四所)胡明春在接受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指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步伐。在胡明春看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很多抓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智能制造,通過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傳統制造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演進,不斷構建一個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個全生命周期的產業生態,其中各企業、組織或單位,關鍵要素相互協同分工協作,高效率、高質量、高水平提供產品和服務,從而促進整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科研團隊“領頭人”的胡明春,在中國電科十四所已經工作了35年。這家研究所如今已成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綜合型電子信息工程研究所。據胡明春介紹,他們不僅自主研發了智慧企業整體解決方案,還牽頭制定了部分智能制造的行業標準,自主開發了工業軟件、智能裝備、測試儀器。2018年,中國電科十四所主動扛起探測感知、智能制造、軌道交通、網信體系建設等領域發展責任,率先提出“五大作戰預警體系”,加快“三個轉變”,超額完成年度各項經營目標,榮獲多項國家獎項。胡明春告訴記者,在軍民融合領域,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探測感知、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企業、智慧物流五大軍民深度融合產業。在智能制造領域,初步建成了智慧研究所,率先提出了智能車間、智慧企業、云制造服務平臺三層次整體解決方案及服務,已廣泛服務于航空、航天、汽車、交通、船舶等行業100多家大型企業,在能力提升和產業拓展兩個方面努力探索、發展。
胡明春表示,智能制造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自身通過智能制造實現高質量發展。二是有能力的企業通過提供咨詢和系統集成服務,幫助其他企業提高智能制造能力,邁向高質量發展。這一點其實就是指那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尤其是當前,中國制造業存在大量中小微企業,他們還沒有能力獨立完成智能制造,因此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搭建云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顯得格外有意義。在這方面,由于搭建的是公有云平臺,中小微企業數據會放在云上,因此會涉及數據安全問題,胡明春建議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行業協會以及其他中立機構通力合作,發揮軍工企業品質優勢,保障中小微企業數據安全,打消企業的后顧之憂。同時,他也建議我國政府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在智能制造領域走在前面的信息化水平相對更高的行業領軍企業,牽頭構建行業智能制造產業生態,賦能該行業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
談到如何打造第三方物流平臺,構建行業智能制造產業生態時,胡明春表示,一要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化來做,二要做供應鏈管理服務,三要為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信息服務。要走在技術前沿,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訂制,包括后續服務,通過有保障的網絡系統對產品進行更新升級。要為客戶提供最優方案,通過產品設備碼識別,自動調動工藝傳輸,供應鏈管理要延伸到生產廠家,與信息化管理相匹配,實現物流管理全覆蓋。同時,根據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一方面可以通過規劃牽引器件生產廠家開展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搶占市場先機;另一方面,可以發揮十四所技術優勢和行業資源整合能力,為其他電子設備企業提供最佳物資配套解決方案,大幅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競爭力。目前十四所涵蓋了智能制造、現代物流、高端芯片、軌道交通等產業版塊,電子產品齊全,涉獵行業廣泛,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企業的方方面面,將來還要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多地服務。“十四所憑借自己能與國際最先進企業比肩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目前已形成了多套包括供應鏈管理、云服務在內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不僅為十四所自己所用,而且為國內的電子科技、航空、船舶、汽車工業等行業的外部伙伴,乃至民營企業提供服務。國外的先進制造企業,像泰雷茲、雷神、空客、洛馬等公司都在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著力推廣數字化全性能樣機、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的規劃建設,在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進程中已經搶先一步。十四所將持續推進智能制造SIC戰略,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深化數據采集器、工業軟件等產品的研發,提升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服務能力。”胡明春談道。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在發展智能制造過程中,互聯互通的標準統一至關重要。“打通信息孤島看似老生常談,但其實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難處。從過去企業信息化初期開始就面臨打通信息孤島這一課題,只有信息孤島打通了數據才能流動起來,企業信息化水平才能提高。同樣,在智能制造領域打通信息孤島也至關重要,當然面臨的困難也更多更大。隨著自動化、信息化發展,制造業企業各個層面尤其是制造層面積累了各種不同廠商不同標準接口的設備,統一標準實現設備互聯互通任務更加艱巨。”胡明春對記者說道。
據透露,中國電科十四所下一步將聚焦子集團建設,戰略目標是打造一個科技創新引領的、國際一流的電子信息集團,從設備供應商轉變為設備供應和系統服務商,占據價值鏈高端和國際市場相應份額,帶動整個產業鏈共同發展。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
- 醫藥工業“鏈”上數智化!7部門發文釋放新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