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12 09:44:46 浙江物流網

在電商物流席卷全國各地時,一批批快遞從業人員也發現商機,回鄉創業,一個個小包裹搭建成他們通向夢想的“路徑”。在江西新余,快遞行業迅速發展,目前全市共有19家快遞公司,從業人數已逾千名。今年3月,新余市正式成立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全市700名快遞從業人員集中加入工會。快遞在悄然改變這個城市,也在改變這些快遞行業“追夢人”的生活軌跡。
女快遞員入行11年見證行業發展
3月底的新余,細雨不斷,中午12點半在天天快遞新余高新開發區網點,42歲的章小蘭正在給一臺電視機做最后的固定,幾十件快遞把小三輪車塞得滿滿當當,章小蘭帶上頭盔和手套,拉好沖鋒衣的拉鏈,一個跨步擠上車去,手腳麻利地把雨披罩住所有快件,以免被雨打濕……
晚上8點,章小蘭回到網點,邊分揀快遞,邊樂呵呵說道,“最近快遞多,半天就送了七八十件了,發現自己體力還是不錯。”作為這個網點的負責人,章小蘭不僅和快遞員們打成一片,網點人手不夠時,她也常常補空上去,當起“快遞小哥”四處送貨。
“做快遞,只要肯吃苦就有奔頭。”入行11年,章小蘭笑言自己是快遞行業發展的見證和參與人。
2008年,家鄉在新余市分宜縣雙林鎮的章小蘭和丈夫在浙江一家眼鏡廠打工,廠區旁一家準備租出去的小型快遞點引起夫妻倆的興趣。“那時候快遞點的單子不多,兩個人就能做下來,但是利潤很不錯。”了解到情況后,一心想著多賺錢早點回鄉的夫妻倆,辭掉工作決定放手一搏。
談業務、手填單子、收貨、打包、送貨……夫妻倆開始每天和紙箱子、膠帶、快遞單“打交道”,但章小蘭對這份工作很認可,“不比當廠工,快遞行業就是努力干能得到回報。”
不到3年,夫妻倆就在老家蓋了小洋樓,還在縣城里買了房,買了車,成為了鄉親們眼中“先富起來的人”。“說實話,在外面賺再多錢,還是想回到家鄉陪伴老人、照顧孩子。”2011年,眼瞅著女兒馬上就要初三了,夫妻倆決定放棄浙江的快遞生意回到新余。但是,回到家鄉能做什么?章小蘭犯了難,又做回快遞嗎?
“做生還不如做熟!”在朋友的勸說下,章小蘭開始查資料、打電話、聽建議、找網點,在熟悉了新余市場后,2013年,章小蘭拿出自己全部積蓄32萬元,開了這家快遞網點。
經營初期,章小蘭既是老板又是員工,干起活來一點都不比其他男員工差。隨著快遞員的增加,雖然不用再風雨兼程地去送快遞,但她比之前更忙了:早上7點開門,開早會,跟著員工一起分揀快件,給員工做飯,兼著客服,還要跑業務,一忙就要到晚上8點。
“雖然利潤已經不如早年那么樂觀,但是哪一行都有優缺點,至少回鄉做了喜歡的事,而且,我已經把這個當成我的事業了!”章小蘭信心滿滿。在她的管理下,這個不到100平方米的快遞網點,聘用了20名快遞員,每個月派件超萬余件,年創收也達到了185萬元。
“門外漢”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難題
“以前我們的快遞都是送到小區外面的超市,亂七八糟扔在地上,還丟過快件。現在快遞超市設在物業,貨架擺放得很整齊,刷一下手機不到一分鐘就能拿到自己的快件。”新余市某小區業主吳先生對于社區快遞超市十分認可。
吳先生口中的“快遞超市”是80后晏紅兵在2018年3月成立的通達配送服務公司作為第三方平臺建設的小區快遞超市。如今,快遞超市已經覆蓋了新余市區50多個小區。
1981年出生的晏紅兵,在快遞行業是個“門外漢”,曾在廣東、福建等地務工,從事過保安培訓、酒店管理等工作。2017年,晏紅兵在深圳偶然看到了小區的快遞超市,“感覺有很大的潛在市場。”一直想回老家陪伴妻兒的晏紅兵,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回鄉機會。
為了摸清項目的可行性,他在網上學習快遞相關知識、與快遞企業和網點建立關系、與一線快遞員交朋友……在一系列市場調查后,他認識到快遞末端服務有很高的隱形門檻。“當時還沒有物業免費提供快遞用房的先例,為了讓網點能在物業安家,我先后找到郵政管理局、房管局、業主委員會,還發放近千份的業主征求意見書爭取小區業主的同意,終于在物業管理用房中爭取到了30余平方米的用房。等到電腦、貨架、監控都配備完善后,快遞企業不愿入駐又成了傷腦筋的事情。”說起創業之初的艱難,寡言少語的晏紅兵話也多了起來。
之后,他與各品牌的快遞網點一一對接,尋找對方的業務痛點,完善自身業務流程,讓新余市第一個快遞進小區點正式運行。
順利打響第一槍之后,晏紅兵意外收獲地方政府的“大禮包”。去年3月,新余市郵政管理部門和市房管部門下發《關于規范新余市住宅小區快遞服務的通知》,明確提出:“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應通過業主大會決策為快遞企業設置小區快遞服務中心(站點)提供場地保障。”看到這個文件,晏紅兵跑遍了市里各個小區,一年之內在50多個小區設立了快遞超市。
“目前,所有設立站點的小區,住戶到超市取件的直線距離不超過180米,不僅收件便捷,快遞員的工作壓力也大幅減輕。”晏紅兵說。
隨著一個個網點的建立,也吸引了一批批人回鄉就業。“之前,我一直在外打工,今年過年的時候聽老晏說起,覺得挺靠譜,就申請做一個網點。”新余尚品國際小區快遞超市負責人簡六平說,現在雖然每個月的工資只有2000多元,但離家很近,照顧老人孩子也方便。“以后派件量肯定會越來越多,收入也會水漲船高。”
晏紅兵的公司成立一年多來,已經解決了180余人的就業問題,其中大部分是農民工,還有個別是貧困戶。“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計劃3年內在新余市所有小區內設立快遞超市,幫助更多的人解決就業問題。”對于今后的發展,晏紅兵躊躇滿志。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