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5-08 07:05:44 經濟參考報

收到一件快遞,撕開膠帶,打開紙箱,扔掉里面的填充物……這樣的操作,想必是很多人都已經非常熟悉。但在這件我們“習以為常的小事”背后,卻是目前難以解決的海量快遞包裝垃圾。2018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由此產生的包裝垃圾,成為生活垃圾最大的增量之一。如何在快遞業推行“綠色包裝”,使之實現減量化、可循環,成為城市生態文明的“關鍵小事”。
現狀:快遞包裝減量進行中
在上海財經大學的一家菜鳥驛站里,除了五組智能快遞柜,還放置了三個綠色回收臺。同學們拿到快遞后,可以選擇現場拆包,把包裝盒、包裝袋、塑料填充物扔在回收箱內。來站點寄件的同學,可以對這些包裝物進行二次利用。
據站點負責人葛均國介紹,這家驛站的日均包裹量在3000件左右。通過設置回收系統,如今站點包裝物的二次利用率達到了40%左右。菜鳥網絡方面表示,目前已在全國200個城市的驛站設立了約5000個綠色回收箱,為快遞包裝循環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菜鳥驛站只是一個縮影。快遞物流行業的“綠色化”,遍布于包裝、配送、回收各流程中。以快遞包裹上的電子面單為例,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表示:“原本的四聯手寫快遞單變成了現在的兩聯電子單,單子的面積、數量都降低了,用紙比原來節省至少40%。目前國內快遞業的電子面單普及率超過90%。”
快遞物流行業“綠色化”背后是無法不去面對的快遞包裝垃圾“圍城”。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同比增長26.6%,預計2019年快遞業務量將突破600億件。相應地,過度包裝和海量的快遞包裝垃圾接踵而至。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在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在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不斷提升,前者增量已占到后者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為85%至90%。
令人欣慰的是,在市場各方的努力下,如今快遞業的“綠色行動”蔚然成風:中國郵政推行膠帶“瘦身計劃”,在不影響快件包裝效果的前提下,將膠帶的寬度進行縮減。蘇寧等電商平臺推進生鮮領域冷鏈保溫箱的循環使用,現場簽收,即時回收。不少快遞公司對包裝填充物進行減量化設計,用大顆粒氣體填充物代替小顆粒填充物……
挑戰:總體回收率不到20%
盡管市場各方已經行動起來,但“綠色快遞”仍然任重道遠。有專家估計,目前我國快遞包裝的總體回收率還不到20%。記者采訪了解到,推行“綠色包裝”,目前還存在以下難點:
——嫌麻煩。去年以來,一些電商平臺在配送方式上為用戶提供了“綠色包裝”選項。然而,使用可循環包裝箱、即時回收的送貨方式并不受打包和配送人員待見。有業內人士介紹,一方面,“個性化”的綠色包裝會增加打包人員的時間,影響配送效率;另一方面,因為要即時回收,開箱取貨也會耗時更久。而配送員和打包員的工資皆與單量掛鉤,因此缺乏“綠色”動力。
北京市民任小姐就遭遇過這樣的情況。今年年初,任小姐在一家生鮮電商平臺上購買了一些生鮮制品,考慮到雙休日在家,不需要一次性包裝,特意選了“需當場回收的環保保溫箱”,結果第二天送上門的仍是一次性泡沫箱。她懷疑,部分電商的綠色包裝只是“做做樣子”。
——價格貴。菜鳥綠色行動負責人牛智敬表示,無膠帶紙箱和環保快遞袋的市場價格,約為普通紙箱和快遞袋價格的1.5倍到2倍,可降解膠帶價格是普通膠帶的5倍。有估算顯示,如果國內500億件快遞全部采用綠色包裝,增加的成本可能達到百億元級別。
中通快遞研究院院長朱逸表示,低成本的綠色耗材對推廣綠色包裝至關重要,“快遞行業的利潤已經很薄了。”
——合力難。除了成本問題,快遞綠色包裝的難點還在于,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力才能發揮效果。
一些快遞公司的人士也表示:“70%的包裹都是商家或消費者自己打包。”“快遞公司只是轉運寄遞系統,我們并不能約束消費者或商家使用什么樣的快遞包裝。拆除的快遞包裝回收循環,也需要多部門聯合。”
展望:適時推出強制性標準
為了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中央和地方已經出臺了不少政策文件。
2017年,國家郵政局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2018年,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發布,綠色化是其中的重要內容。2019年初,《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制定本市快遞業綠色包裝標準,促進快遞包裝物的減量化和循環使用。”
目前看來,綠色快遞的有關標準主要仍是推薦性標準,而非強制性標準。這與綠色包裝的成熟程度低、相關企業的成本承受能力弱、管理難度大都有關。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秘書長唐艷菊說,針對綠色包裝材料帶來的成本增加、快遞垃圾中的低價值塑料回收等難題,是否存在市場失靈,是否需要政府適度介入、怎么介入,需要進行全鏈條的成本分析。“希望盡快啟動相關研究,開展基本數據的測算。”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可擇機推出綠色包裝強制性標準,實現社區回收、第三方企業回收、電商物流企業回收相結合,形成完整的快遞包裝回收系統。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