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業物流 > 正文

數字化驅動成行業共識 讓“天下沒有難送的快遞”

發布時間:2019-06-10 09:22:50 快遞新聞網

近年來,快遞物流為日常消費生活帶來巨大幫助的同時,行業自身特性存在的問題也令人困擾。包裹總量激增,帶來巨大垃圾難題;大型貨品上樓,讓快遞小哥不堪重負。似乎一定要通過物流業為以下這句話作個注腳,美好的事物一定有其兩面性。從環境到人,物流已不僅是便利的代名詞,其中不乏困擾。

如何讓快遞流程更“綠色”?如何讓消費者更快收到包裹?如何讓快遞小哥們更輕松將貨品送達?

這一切的背后,無一不需智能化的驅動。

無人機、無人車、機械臂、爬樓機……5月28日,杭州,在2019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各大快遞物流企業展示出了各自的黑科技。科技賦能下的快遞業呈現出了更具“智慧”的色彩,也展現了更多問題解決方案。

快遞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根據中國快遞協會有關數據,過去的2018年,整個中國流轉的包裹數超過500億個,比前一年增加約100億個,增量接近美國全年包裹流轉總量。而在2013年,整個中國的包裹總量只有100億個,6年時間呈5倍增長。

今年4月,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8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預計2019年快遞業務量將超過600億件,同比增長22%,快遞業務收入超過7000億元,同比增長18%。

近年來,在制造業智能化、全球化發展及電子商務迅速崛起的多重推動下,中國物流行業正在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迅速轉型,物流行業迎來更多元化需求。

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表示,過去6年物流業的變化和菜鳥的快速發展,正是物流社會化大協同的結果。500億件的包裹總量,也必將為物流業的數字化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是機遇,但更是挑戰。

快遞量逐年攀升,但如何降本增效,減少末端配送人力投入,提高配送效率,成為當下物流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智能機械助力輕松物流

當前,各大快遞物流企業都在摩拳擦掌進行自動化、機械化、智能化的布局。這一點,從展會現場各企業的展示就可見一斑。

在現場,尖叫科技展示的“機械外骨骼”,通過人體仿生學等技術,助力快遞員搬運重物,讓快遞員瞬間變身鋼鐵俠,輕松搬運。

除此之外,蘇寧物流也展示了無源腰部助力外骨骼。工作人員對《中國消費者報》介紹,快遞小哥佩戴這一設備可以有效緩解腰部壓力,助力效率達60%。不僅如此,還能進行人體能耗和疲勞檢測,力圖實現有溫度的交付。

此外,德邦快遞展示的“爬樓機”也能輔助快遞員將大件商品搬運上樓,幫快遞員“減負”。

以往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技術的賦能下都已成為現實,并應用于派送環節。通過智能化手段,不僅讓快遞員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帶給消費者更好的服務體驗。

數字化驅動成行業共識

自2017年無人技術大熱后,不斷應用于消費生活場景。在菜鳥驛站自助取件系統展區前眾多觀眾排起了一字“長龍”。

進門刷臉后,小屏幕上就顯示出所取包裹對應的位置,省時省力。通過體驗,《中國消費者報》了解到,消費者拿到包裹后,將包裹條碼對準高拍儀即可自動識別,提醒用戶取件成功。、

工作人員介紹,這一自助系統目前已在廣州、上海、武漢等城市試點。不僅為消費者提供更開放、自助的體驗,也解放了驛站老板的雙手,站點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菜鳥AI空間首次亮相,除刷臉取件功能外,通過智能方式改變了“人找包裹”的傳統方式,實現了“包裹找人”。刷臉后,包裹自動送到面前。

通過特有的AI算法,還提升了儲存容量,同樣大小的空間,可以存放的包裹,是傳統智能柜的1.6倍。不僅如此,這個“聰明”的柜子還會通過智能運行方式,自動整理碎片空間,騰出位置。

不得不說,在快遞配送末端,多樣化的服務讓無人自取、高拍儀出庫等成為業內最領先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讓環保覆蓋快遞全流程

除了智能化體驗,減少快遞垃圾和節能減排也一直是被關注的焦點。

展會現場,一陣爆米花的香味吸引不少人圍觀,而這也是一撕得公司為了吸引觀眾的“小心機”。《中國消費者報》了解到,該公司生產的環保塑料袋Nbag就是用玉米淀粉加工而成。據稱,環保袋手感細膩柔軟,還帶有淡淡的爆米花氣味。

擔心價格高昂?據介紹,目前環保袋價格與普通塑料袋價格持平,未來新品研發后價格會更低,現在已與百世、順豐、郵政等快遞公司進行了合作。

蘇寧、菜鳥也紛紛展示了漂流箱、綠色零膠紙箱等產品。

一架名為“小青龍”的無人機來到了現場,就在5月24日,菜鳥ET物流實驗室成功實現無人直升機跨瓊州海峽飛行,從廣東湛江抵達海南海口秀英港附近,飛行32公里,用時25分鐘,創下全球物流無人機飛躍大型海峽的新紀錄,展現了無人物流的強大。

此外,各類無人車也同臺亮相,最新投入測試的新能源無人車可實現太陽能或氫能源發電,組成了“綠色無人物流天團”。

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1天處理快遞量1.8億件。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峰表示,當前82%的快遞包裹進行了公路運輸,17%是航空運輸。但數據表明,貨車空駛率達到40%。

由此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高宏峰稱,現階段必須探索新的發展路徑,要從規模驅動到技術驅動,運用科技和信息化的力量,提高運輸效率,才能讓物流和交通運輸業實現雙贏。

數智化的世界剛剛開始

當前,電子面單、自動化分揀、智能快件箱、智能語音、智能倉儲、智能安檢機、人臉識別等技術正在迅速研發普及。而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也在蓬勃發展。整個物流業正在進入全面的數字化時代。“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產生的包裹,商業形態的演進影響著物流業態的變化。”張勇表示,物流訂單的產生,都源于商業和交易訂單的發生。如何滿足用戶“快、準、省”的需要,同時滿足客戶和商家對貨物效率的需要,這是整個產業共同面臨的目標。

張勇認為,實現貨物流轉效率的最大化,決定了物流必然和供應鏈管理高度結合在一起,這是未來一定會發生的趨勢。“只有實現整個產業鏈不同企業間的全面聯動,數據打通,才能讓端到端的整體流轉效率變得更高。”

以傳送帶為例,在地鐵、車站、展館等場所司空見慣,但傳統傳送帶容易出現磨損、拉長、斷帶等情況。而在展會現場,動力球擺輪分揀是由多個動力球組成,看起來小小的改動,每小時卻可以做到傳送包裹5000-6000單,大小件都可以進行分揀。

“快遞行業正處于由規模驅動向技術驅動。過去的人海戰術推動行業發展,現在必須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加大技術驅動力度,走創新發展之路。”高宏峰說。

高宏峰還對整個行業提出了期待。快遞業不僅要長塊頭,也要長肌肉。雖然快遞行業成績顯著,但與期望差距還很大,要樹立“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理念,服務要智能化,管理要現代化,運輸要高效化。“2017年是中國快遞業轉折年,也是智能化設備元年。”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快遞分論壇上,雙壹咨詢創始人兼總經理龔福照表示,快遞進入規模時代,三年將破萬億元。原有模式不可持續,必須進行改變。模式創新是基礎,應盡一切可能減少對人工的依賴。

張勇表示,未來的新技術發展,特別是IoT的發展,不僅會帶來現有物流要素的數字化,走向智慧化和智能化,也必將會創造新一代的物流要素。

與消費者最近的“最后一百米”,實則也是對企業實力和服務能力的考驗,需要長期的投入。

中通快遞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賴海松表示,2019年最大的挑戰是提升能力的挑戰,包括健全農村配送網絡,拓展跨境網絡,提升末端配送,加大智能化投入等。他認為,未來“最后一百米”一定是共配共建共享,開放、賦能的模式。

從手寫地址到電子面單,從人工分揀到自動化流水線,從車貨匹配到無人配送,從包裹擁塞到一天10億件包裹,中國物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消費者、商家真正實現了“全球買、全球賣”,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也正向消費者走來。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