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業數字化 > 正文

“遂昌模式”對山東省農產品電商和生鮮電商發展的啟示

發布時間:2019-06-18 09:18:56 物流技術與應用

近年來,浙江省遂昌縣出現了以農特產品為特色、多品類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的“遂昌現象”。本文主要對“遂昌模式”的具體運作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并結合山東省實際情況對山東如何發展農產品電商和生鮮電商,進行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山東省物流與采購協會

隋青、張長峰、于懷智、郭風軍、范志強、王國利

隨著農村電子商務和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農產品上行、下行的品控物流技術備受關注。

在平臺經濟時代,電子商務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日趨增高,區域農特產品上行量(率),對當地就業、農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農產品電商物流與傳統B2B商貿物流也有較大差別,主要是品類更多、時空跨度更大、物流速度更快,品質風味要求更高,這對物流冷鏈技術,溫控技術和品控技術提出了新的更大要求和挑戰。

農村物流標準體系應該如何構建?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下行“最后一公里”的標準體系如何完善?政府應該在戰略規劃和政策引導上做哪些前瞻性工作?在哪些關鍵節點上給與政策和資金支持?這都是需要盡快解決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例如在浙江省遂昌縣出現了以農特產品為特色、多品類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的“遂昌現象”。2013年阿里研究院發布遂昌模式報告,“遂昌現象”是以本地化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商作為驅動,帶動縣域電子商務生態發展,促進地方傳統產業,尤其是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旅游業實現電子商務化。在政策推動下,實現了讓農產品上行進城,讓工業品下行進鄉,形成信息時代的縣域經濟發展新道路。

一、“遂昌模式”的具體運作和分析

遂昌縣電子商務的具體運作,主要是由網商協會加兩個公司,聯系服務四個主體,實行六個統一,合力打造一個電商公共平臺。

1.“一協會兩公司”打造核心公共服務平臺

遂昌縣網店協會成立于2010年3月,定位為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其中遂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服務于農產品上行)和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服務于工業品下行)是該平臺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系服務全縣供應商、網商、服務商和聯系政府等各方的民營法人運營實體。

協會致力于遂昌中小企業網絡營銷與品牌推廣,為會員提供“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全程服務。該協會目前擁有網商會員1300多家,網貨供應會員120多家,10多家包括物流、快遞、銀行等在內的第三方服務商會員。2013年在淘寶網上的銷售超過1.3億元,帶動物流、旅游等方面收入超過3.5億元。

2.平臺與四個主體,實現農產品上行進城

“一協會兩公司”是遂昌模式的核心運營主體,形成了供應商、網商、服務商和政府的四位一體優質營商環境生態圈。

供應商主體,服務平臺在農特產品領域聚攏了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及個體農戶等200余家供應商作為主要供貨主體。

網商主體,當前有超過1600家網商利用服務平臺對外進行交易,網商利用分銷平臺麥特龍門店作為線下銷售點,同時也作為網貨的倉庫。

服務商主體,遂昌的服務商(主要指物流、快運、快遞服務商)數量超過了20家,涵蓋了國內大部分主流快遞企業,能夠滿足遂昌運往全國的時效性,同時降低了快運成本,提高了質量保障。

政府主體,當地政府奉行“引導不領導,支持不干預”原則,整合農業、商務、科技、質檢、工商、交通等相關部門統一對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指導和服務,并出臺了大量優惠政策支持當地電商的發展。

3.工業品在線下行下鄉和綜合服務——趕街模式

遂昌的“趕街模式”是以公共服務平臺為核心運營主體,以在農村植入、普及、推廣電子商務應用為核心,為處于交通不便利、信息相對落后的農村居民在購物、售物、繳費、創業、出行、娛樂資訊獲取方面一站式完成辦理,并形成購售一體大數據。

通過服務平臺,一是為廠家拓展了新的產品下鄉渠道;二是在政府支持下,工業品供貨商、網商、服務商等形成良好的營商生態體系;三是為農二代、大學生提供了回鄉創業就業的機會,解決了農村空心化等社會問題;四是實現城鄉同權,城鄉居民同等享有網購權、選擇權、價格權和保真權。

4.經驗及主要問題

借助遂昌電子商務發展,通過當地網銷與網購促進農業、加工業和旅游業等發展,旅游業又促進網銷網購,形成了“電商發展——電商服務業興起——電商生態圈完善——傳統產業升級——城鄉居民網絡消費提高”的良性循環。“趕街模式”的推進,形成了農工商一體化的新模式,實現了生態環境和經商氛圍的和諧統一,遂昌模式提出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新思路。

遂昌模式存在的問題包括:一是生鮮農產品上行進城中物流保鮮的品控問題,這也是中國生鮮電商物流發展的主要問題;二是工業品下行過程中,快運快遞尚無法快速按時覆蓋廣大農村地區,這是城鄉網購權益唯一的差距,是遂昌模式可持續發展的物流瓶頸。

遂昌模式對于其他縣域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促進農業升級,或者通過縣域內多類電子商務的協調發展,促進縣域經濟騰飛,都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二、對山東省農產品電商和生鮮電商發展的啟示

1.“遂昌模式”的啟示

當前國內農產品產銷矛盾加劇,急需引導和培育農村縣域電子商務發展。遂昌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找到了解決三農問題和農村城鎮化的重要路徑。我們應借鑒遂昌模式,創造營商新環境,打通流通新渠道,突破物流品控新技術,通過現代科技實現農民和市民的權益平等,創造農產品移動速度和空間新價值,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實現農村城鎮化,形成農業產銷的新常態,這是新時代城鄉一體化的新思路和農工商結合的新模式。

2.山東省借鑒和創新的優勢

山東省資源產業優勢為發展縣域電子商務奠定了基礎。山東是農產品生產大省,優特農產品種類繁多;省內交通發達,冷鏈配送能力較強;農村網絡通訊覆蓋率較高,信息化基礎條件好。

山東省內縣域生態環境優勢利于借鑒遂昌模式。廣大山區縣生態環境較好,多處縣城丘陵、山區居多,植被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越、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富集。可借鑒遂昌模式,通過縣域電商,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生產力優化布局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山東可發揮省內冷鏈品控物流技術優勢,支持縣域三農電子商務的發展。山東建有全國物流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相關院校科研機構,有突出的科技優勢來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3.現存問題及對策

針對農產品電商和生鮮電商發展,山東省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觀念問題:重生產,輕流通;重老渠道,輕新模式;重形式,輕實踐;重技術創新,輕模式創新。二是對新興業態崛起反應遲鈍:初期看不見,小了看不起,大了看不懂,強了學不會,模式創新滯后于技術創新。三是缺乏產業的頂層設計和規劃;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模式創新與科技創新的集成、協同等欠妥,三次產業的融合較淺,產業標準混亂,人才匱乏。

因此,我們建議成立山東省三農電商與物流發展規劃小組,做好三農電商物流發展的頂層設計和規劃;成立三農電商物流發展智囊團;啟動各地區的涉農電商物流人才的培訓工作,因地制宜培養縣域電商實戰實用型人才。

此外,加強冷鏈技術、品控工藝、信息技術集應用,支撐新業態的模式創新,打造服務于三農(生鮮)電商的全息物流技術體系和透明供應鏈。

并且,要進一步完善“齊魯三農網內容”和運營機制,引入遂昌模式元素,增加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內容和培訓咨詢,讓山東省電商新農人有自己學習交流的平臺和渠道。

三、推動山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建議

當前國內農產品物流發展仍然缺少一個頂層設計,還需要不斷完善科學的協同創新架構。一是冷鏈物流基礎研究大大落后于產業發展,急需建立一個交叉學科的復合型專家隊伍和科學完整的理論、工程技術體系;二是傳統商業模式中有些問題還沒有解決,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又面對更突出的問題,需要突破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配送、快遞等關鍵技術;三是優質優價的品質消費是冷鏈物流發展的需求基礎,以構建透明的特殊供應鏈(成本透明)為目標的服務標準呼之欲出,建立市場倒逼機制,依靠科技創新打造食品的全產業透明供應鏈。

“十三五”期間,為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領域研發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大物聯網技術和數據模型在農產品物流鏈中的研發和應用力度,建立完備的數據交接規范,構建完整的透明產業鏈,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

農產品在貯藏、移動時,時空環境和微環境是動態的,需要通過物聯網技術感知和控制其在物流微環境中的品質變化,通過精準的數據模型,控制農產品在物流鏈中的品質劣變。鑒于水產品對冷鏈物流的剛性需求,突破冷鏈物流關鍵技術,建立“海鏈”+“陸鏈”的數據交接規范,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水產品等,也更加重要。構建農產品透明供應鏈體系,為農產品物流提供精準解決方案,實現農產品物流過程一體化管理,為物流企業提供優化建議和決策支持。

第二,加大果蔬等冷鏈運輸品控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力度,突破“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技術瓶頸。

伴隨著生鮮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果蔬從產地快速運達用戶需求巨大,“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技術瓶頸亟待突破,對產地預冷、標準化包裝,倉儲、干線、配送一體化等冷鏈品控技術需求迫切。

第三,開發生鮮電商的專用包裝材料。

現代的綠色物流,不再是農產品保鮮時間的比賽,而是將處于最佳成熟狀態農產品快速移動至需求終端的競爭。除果蔬高效防腐、保鮮技術,還需要防止農產品在物流中的振蕩、擠壓、串味等方面的品控技術保障。針對產品生物學特性和物流環節需要,開發專用果蔬電商的包裝材料,如防結露、適宜透氣比等材料和防震包裝、防壓包裝等。

第四,加大一體化技術、一體化裝備、一體化管理等的研究和推廣力度,滿足物流產業發展的多樣性需求。

通過技術創新支持模式創新,進而減少供應鏈中物權轉移中的責任風險和商業風險,并盡量減少為環境變化和物權轉移。通過研究并融合可交換箱技術、多溫區冷藏箱技術、多溫共配系統技術、納米TiO2光催化技術等,集成研制可交換式多溫區貯運一體化裝備,形成梯級供應鏈智能化監控、追溯管理體系。從而滿足企業產地貯藏、干線運輸、銷地配送等的綜合技術要求,解決“多批次、小批量”的生鮮食品配送問題,降低物流成本。

第五,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領域基礎性標準的制定。

加快推進山東省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對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海上糧倉、農村電商等山東省新戰略新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要打造山東省上行和出口食品的品牌,物流品控標準和食品安全技術體系打造至關重要。另外,從刑事執法和行政執法的數據采集,只有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完善后才有可能。作為農業大省,山東為打造成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示范省、食品安全的示范省和農產品出口的示范省,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是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