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30 10:05:40 《中國民航報》

2018年,鄭州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51.5萬噸,旅客吞吐量2733.5萬人次,行業排名分別位居全國第7位和第12位;客貨運規模穩居中部地區“雙第一”,機場貨運量位居全國第四。
戰略定位頗具國際范兒的鄭州機場,起步于1951年擴建的燕莊軍民合用機場。1997年遷入現址,2003年,在全國民航機場屬地化改革時,移交河南省人民政府管理。作為一座內陸省份的機場,近年來,鄭州機場在全國的排名迅速提升,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成規模、十年立新城”的總體目標,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這源自河南搶抓“一帶一路”機遇,積極實施對外開放的一系列重大舉措。
“早上6點,從新加坡飛來的新航TR116航班落地。一批來自澳大利亞的金槍魚運抵鄭州機場,通過快速轉運,晚上就能端上北京等地居民的餐桌。”在鄭州機場的貨運站里,上海邦達天元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負責人郭黎民一邊忙碌,一邊說著。一個多小時后,這批貨物在完成清關和理貨程序后到達機場西貨站。在這里,海關人員開箱對金槍魚進行檢驗檢疫。他們運送的貨物大部分是生鮮,之所以選擇鄭州機場是因為這里的國際航班多,清關效率高。而且鄭州到全國各地的距離適中,具有很明顯的區位優勢,可以實現快速轉運。
停在鄭州機場停機坪上的盧貨航“鄭州號”全貨運飛機。
抓住機遇 從中部腹地飛出的“雄鷹”
河南地處我國腹地,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但同時面臨著“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的對外開放劣勢。為尋找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戰略突破口,河南提出“民航優先發展戰略”,鄭州機場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被推到了最前沿,迎來了大發展的機遇。
工人師傅用標準的手勢和哨音,引導著一輛輛貨車準確地停靠在裝載機旁,他們身姿挺拔、從容不迫,確保貨物安全有序登機。
河南省機場集團副總經理康書霞介紹,2011年,鄭州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但與當時中部地區幾座機場相比,并不具有太大的競爭優勢。如何突破?鄭州機場想到了“錯位發展”。2012年,鄭州機場提出了“貨運為先,以客帶貨;國際為先,以外帶內;以干為先,公鐵集輸”的“三為先”樞紐發展戰略目標。
錯位發展讓鄭州機場發揮出了自己的新優勢,并且抓住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性機遇。
2013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國務院批復,這是全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2014年,河南航投正式收購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35%的股權,首條鄭州—盧森堡全貨機航線開通,打通了一條連接河南與世界的“空中絲路”。
鄭州—盧森堡雙方確定了以鄭州為亞太物流中心,以盧森堡為歐美物流中心的“雙樞紐”發展戰略。根據規劃,雙方以構架亞歐“空中大陸橋”為起點,逐步織密織大以“雙樞紐”機場為核心的航線網絡,帶動物流、人流、資金流等高端要素資源向樞紐機場集聚。同時,逐步深化在航空運輸、國際貿易、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促進現代化的高端產業轉移與升級,激發雙邊區域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實現“空中絲路”經濟同頻共振、民心相通。
數據顯示,鄭州機場的客、貨運量從2013年的1314萬人次、25.6萬噸分別增長到2018年的2733.5萬人次、51.5萬噸,排名分別由全國第18、第12提升至2018年的第12、第7,貨運吞吐量躋身全球機場50強,國際貨運量穩居全國第4位。去年,鄭州機場進出口貨物量達到32.92萬噸,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貨物達60%以上。而盧森堡貨航周航班量加密至18班,年貨運吞吐量占到鄭州機場的1/4,帶動盧貨航全球排名提升至第6。“雙樞紐”實現了互利雙贏。
從點到面 創新平臺服務大物流
2014年1月14日,河南航投出資2.16億美元收購了盧貨航35%的股權。2014年6月15日,鄭州—盧森堡貨運航線正式開通,建立起了以鄭州為中心,一點連三洲,一線串歐美的航空國際貨運網絡。“空中絲路”的建立讓這座中部機場發生了質的改變。隨著航線航班加密,客、貨運量連年增長。短短5年間,這條“空中絲路”上的航班,由每周2班加密至最高每周23班,通航點由鄭州、盧森堡增加至芝加哥、米蘭、亞特蘭大、倫敦、吉隆坡等14個城市,航線覆蓋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的23個國家100多個城市。
登記人員日復一日、認真仔細地記錄每一件貨物的詳細信息。這件看似簡單的工作卻是確保貨物能夠準確無誤送達目的地的關鍵所在。
鄭州機場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干線樞紐機場和空中交通樞紐。它的貨運航線通達全球主要貨運集散中心,初步構建起了覆蓋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另外,鄭州機場采用進出口貨運“提前申報”模式,針對生鮮、冷鏈等特種貨物采用個性化通關模式。自今年4月1日起,鄭州海關、鄭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建立了7×24小時通關機制。也就是說,一天中的任何時刻,貨物都可以在鄭州機場“隨到隨走”。
深夜里,裝載人員仍堅守崗位,指揮一件特大型貨物通過機頭方向進入貨倉。
鄭州麗服倉儲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牟益民對“鄭州速度”深有體會:“從飛機落地到調撥、清關和分揀,一共只需12個小時。之后,貨物就可以發往各地。”在牟益民看來,清關服務效率是選擇集散分撥地的重要考量因素,鄭州海關在機場提供7×24小時綠色清關服務,隨到、隨檢、隨放,堅持人等貨,不讓貨等人。深夜和凌晨,經常是國際貨機進港的時候,工作人員徹夜不休。鄭州機場被稱為“有著大機場的保障能力和小機場的服務態度”。
通關效率高只是鄭州機場眾多優勢中的一個。實現各種交通方式高效對接的多式聯運,則是鄭州機場建設大樞紐、大物流的利器。在鄭州機場西貨站營業大廳,還建有國內唯一以機場為中心搭建的智能化平臺,是以機場為核心、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現代物流體系。目前,初步實現鄭州至盧森堡、芝加哥兩條專線的在線訂艙、境內外卡車在線約車和物流信息全程追蹤等服務。下一步,還將實現與鐵路、海港間的聯運。此外,鄭州機場發起成立“國際物流數據標準”聯盟,與航空公司和貨代企業完成物流跟蹤數據對接工作,初步建立航空物流大數據。
多元發展 “四路”建設繪出新畫卷
“空中絲路”建設不僅帶動“大物流”,也帶動了產業聚集。智能終端產業、生物醫療產業等在這里形成集聚效應,僅電子信息產業年產值就突破3000億元。富士康、中興、華銳等企業在這里安家落戶。目前,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基本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機生產制造基地。
近年來,以“空中絲路”為引領,河南統籌推進“陸上”“空中”“網上”“海上”4條絲綢之路建設,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內陸的開放高地。目前,中歐班列(鄭州)累計開行超過2000班,實現了多口岸、多線路、每周“去九回九”常態往返、均衡對開,滿載率、運載總貨值貨重及業務覆蓋范圍在中歐班列中位居前列。
近年來,鄭州機場運力加大為“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帶來了新的契機,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與國外消費者享受到同質同價的優質商品。鄭州還通過打造“無水港”,將“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空中”高效對接,成立了國際多式聯運物流中心。航空物流產業再升級、再提速。以冷鏈、快遞、電商物流為突破口,積極培育引進以鄭州機場為基地的大型貨運承運商和物流集成商。
2016年1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網上絲綢之路”拉近了河南與世界的距離。由河南保稅集團首創的“保稅區內備貨+個人納稅+郵快遞終端配送”監管服務新模式,被海關總署賦予1210代碼,在全國復制推廣。
2018年,《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發布實施;同年,國務院發文支持鄭州機場利用第五航權,空中絲綢之路將越飛越廣。未來,鄭州機場將發展成為全球航空貨運樞紐、現代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航空物流改革創新試驗區以及中部崛起的新動力源。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