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8-26 09:13:20 國家郵政局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目前,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越來越多的人要“‘垃’開架勢,見‘圾’行事。”我們每天都要產生各種各樣的垃圾,在這當中包裝占有相當一部分。這些包裝形狀不同、用途不同,材質更是形形色色。有紙質的、塑料的、金屬的、木頭的、玻璃的等等。如果能夠減少包裝的用量、提高包裝的利用率,那么,就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怎么辦?先看看這些人是怎么做的。
李阿姨是北京市昌平東關南里小區的居民,原來家里的一些包裝袋都當垃圾扔掉了。現在小區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她足不出戶,用微信小程序就可以預約上門處理垃圾了。
這些可回收的垃圾,回收公司按照每公斤8毛錢付給居民,所有收上來的垃圾都會被送到回收公司的分揀中心進行分類處理。在這里,記者看到大部分垃圾都是各種包裝物。
老徐干了幾十年廢品回收工作,這幾年,回收上來的廢品中,各種包裝物越來越多,特別是紙盒包裝和餐盒包裝。
根據調查,居民家庭丟棄的生活垃圾中,20%到30%是可回收垃圾,其中大部分是各種包裝物。這些包裝盒的材質不同,回收處理的方式就會不同,對老徐來說,更麻煩的是這些塑料包裝盒。
這些餐盒看上去都是透明無色的塑料,但是材質卻不一樣,隨便翻揀幾下,就能看到四種材質。
如果沒有進行回收和分揀,這些塑料包裝盒就只能進入垃圾處理的焚燒廠和填埋場,甚至會廢棄在野外,漂在海里。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已經從2012年的648萬噸增長到了2018年的929萬噸,6年的時間就增長了43.3%,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每日填埋垃圾1.09萬噸,已經接近飽和,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更是長期超負荷運行。
怎樣才能減少這些廢棄的包裝物,又如何讓這些包裝物可以循環利用呢?今年5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推薦性國家標準《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針對綠色包裝產品低碳、節能、環保、安全的要求,規定了綠色包裝的評價準則、評價方法、評價報告內容和格式。
包裝行業是一個服務性的行業,是為商品服務的。2018年,全國包裝企業有25萬余家,包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有2萬億元。那么,根據這個新的國家標準,如何對包裝進行評價呢?
對綠色包裝來說,減量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小小瓶蓋功能一樣,但是重量卻不同,企業在生產時主動減輕重量,消費者在選擇時主動選擇輕薄的瓶蓋,就能減少數十萬噸的廢棄塑料垃圾。除了減量外,可循環使用也是綠色包裝的一個重要指標。
通過優化產品設計,實現減量化,重復使用,可循環,可降解,這些只是綠色包裝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在《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中,分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在一級指標中分別有資源屬性、能源屬性、環境屬性和產品屬性。在資源屬性中關于包裝材質種類,強調了在包裝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都要優先選用無毒無害環保型和單一材質的包裝材料;復合包裝材料生產要采用易于拆解或分離的加工技術。
包裝生產企業可以采用這個標準對所生產的產品進行自我評價打分,用戶也可以采用這個標準評價其供應商,同時這個標準為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了技術支撐。在《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中,還有一項指標是實際回收利用率,鼓勵企業建立完整的回收利用體系,實際回收利用率可以根據具體行業特點制定。比如,一次性餐飲具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的實際回收利用率要大于75%。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為313.5億件,共耗用編織袋約32億條、塑料袋約68億個、包裝箱37億個、膠帶3.3億卷。在行業嚴控成本的影響下,快遞用塑料包裝多為不可降解的劣質塑料制品,其成份和數量對環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2016年8月,國家郵政局出臺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實施方案》,鼓勵包裝綠色化和減量化發展,為快遞行業的轉型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辦法。
膠帶從60毫米寬減少到45毫米寬,從2016年到2018年,雖然快遞量在增加,膠帶的使用量也在增加,但是因為膠帶進行了瘦身,就控制了膠帶使用的總量。這幾年,國家郵政局推行電子運單,目前,電子運單使用率已達96%,傳統的紙質運單幾乎見不到了。與傳統紙質運單相比,每張可節約相當于一張A4紙的用紙量。原來大部分快遞公司在中轉時都使用的編織袋,現在已經逐步淘汰了,在中轉時都使用可以循環使用的中轉袋。
這樣的袋子可以重復使用上百次,出現破損還可以進行縫補,真正實現了綠色可循環。在2018年,郵政行業共使用中轉袋13.6億條,其中可循環集裝袋3億條,占比22%,可節約一次性塑料編織集裝袋約61億余條。
可循環使用是綠色包裝的一個發展方向,怎么才能讓這些快遞包裝循環使用呢?記者在某快遞公司的包裝實驗室看到了一種新的包裝盒子。
一種可循環使用的物流快遞箱經過10次跌落試驗后,里面的產品還是完好無損,承重能力要遠遠大于同規格的普通紙箱。目前,這種可循環使用的快遞箱已經開始投放運營,但是還需要消費者能夠接受和使用。
為了最終實現這個目標,國家郵政局還推出了《快遞業綠色包裝指南(試行)》。但是綠色包裝涉及各個行業,還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更易操作的措施。
要想包裝綠色起來,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事,我們每位消費者更要行動起來。比如不管我們是在使用或者打開包裝的時候,是否都能考慮一下手里的包裝是否是綠色包裝,是否能回收再利用?因為消費者的選擇最終也會影響生產廠家選擇什么樣的包裝。包裝看起來很小,但卻涉及“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為了我們的生態更好,環境更美,為了綠色中國,請從我們手里的包裝做起。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