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12 11:05:01 北京商報

醞釀了一段時間的物流樞紐名單終于出爐,包括天津、上海、成都在內的首批23個國家物流樞紐9月11日對外公布。物流樞紐建設正式成為一項國家戰略,一方面顯示頂層設計對物流業降本增效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國物流費高企的現狀。而作為行業發展的細胞,物流企業未來的布局也值得關注。
涵蓋6種類型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9月11日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共有23個物流樞紐入選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其中,東部地區10個[天津、上海、南京、金華(義烏)、臨沂、廣州、寧波-舟山、廈門、青島、深圳]、中部地區5個(太原、贛州、鄭州、宜昌、長沙)、西部地區7個(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南寧、重慶、成都、西安、蘭州、烏魯木齊)、東北地區1個(營口)。
23個物流樞紐涵蓋陸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6種類型,區域、類型分布相對均衡,有利于支撐“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實施和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0年)》明確指出,國家物流樞紐原則上基于已投入運營、基礎設施相對完備、市場需求旺盛、發展潛力較大、區域帶動作用較強、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物流樞紐進行建設。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高級統計師葛金梅此前表示,從區域的整體情況來看,二線城市的航空貨運比重在不斷提升。隨著近年來市場集中度的不斷下降,中西部地區的鄭州、武漢、重慶、西安、成都等二線城市正在成為新的市場焦點。
高企的物流費
實際上,2018年底兩部委已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提出到2020年布局建設3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形成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基本框架;到2025年,布局建設15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同時推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
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由于一些物流樞紐與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以及產業集聚區距離較遠,相互之間暫時沒有產生很好的銜接,造成我國集疏運成本較高。雖然我國物流業成本在逐年下降,但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仍然有待進一步降低。
相關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15-201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分別為16%、14.9%、14.6%、14.8%。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介紹稱,據統計,我國貨運車輛平均實載率比歐美發達國家要低1/3,車輛日均有效行駛里程僅為發達國家的1/2,由于缺乏集約化組織,難以充分發揮運輸業的規模效益和網絡效益,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趙堅指出,當前物流行業的體制上、結構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都亟待解決,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未來物流成本下降的空間比較大。
“2019年通過綜合施策,預計降低物流成本1209億元。”今年3月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表示。
企業加大布局
首批物流樞紐名單正式公布,對物流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業內人士指出,物流樞紐的根基還是在產業,樞紐是手段不是目的,終極目標還是為一個區域的產業發展服務。六大類樞紐城市中,生產服務型樞紐城市最具潛力。
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平臺從五年前就開始打造“物流骨干網”,將與國家物流樞紐戰略全面對接,意在提高物流運轉速度。
截至今年初,菜鳥已經形成全國7個區域樞紐+數百個區域倉、城市倉+城市配送網絡+末端驛站布局。
京東物流已與超過200家行業企業達成共生的戰略伙伴關系,在云倉配、多式聯運等方面尋求全鏈共生。目前,京東物流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速運、跨境、眾包六張網絡,已實現廣泛覆蓋。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則認為,現階段,傳統物流效率已達到極限,未來一定要靠物流網絡效應。無論是與各國海關系統的對接打通,還是調度全球資源解決物流高峰的天量包裹,不是單一物流公司能做到的,需要國家的支持和企業合作才能完成。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物流樞紐是物理性的存在,但今天我們更需要數字化的未來,而人、車、貨、倉都會變成數字在流轉,這不僅是單體流轉,而是從采購到倉配等一體化閉環的供應。”楊達卿表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