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12 13:52:22 中國政府網

9日起,第三屆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在浙江桐廬舉行,來自全球20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共謀快遞業發展新藍圖。在這片藍圖中,由國際合作拓展而來的“全球化”,物流新裝備產生的“智能化”,以及快遞企業成長下的“法治化”,開始成為快遞物流行業邁向“量質齊升”的新關鍵詞。
物流新裝備,智能化成為快遞業發展“利器”
智能倉儲分揀機器人,一小時內完成約15000個訂單的分揀處理;智能圖像系統,為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提供數據基礎;快遞“無人機”,實現在崎嶇山路的定點垂直起降和貨品投放……
琳瑯滿目的物流新裝備,成了此次快遞業大會的新亮點。
“在快遞行業,以往依靠眼力、體力的工作,如今正交由機器人操作。”圓通速遞副總裁相峰表示,過去幾十年,中國快遞業依靠商業模式的創新,做到了規模全球第一。如今,在向“智能+”時代邁進的過程中,誰的科技創新越多,誰就占據了快遞業競爭的制高點。
當前,中國快遞行業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正有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目前,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已經實現無人化操作,物流行業整體開始了數字化轉型。
與會專家表示,從快遞科技未來發展趨勢來看,與快遞業相關的汽車、貨運飛機、分揀設備、機器人、無人機等產業鏈在未來也將獲得充足的產能釋放。
國際合作,構建全球“朋友圈”
“國際化一定是未來中國快遞最大的增長點之一。”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在接受采訪時的話語擲地有聲。
如今,中國快遞企業在全球一體化、命運共同體的格局下不斷擴大“朋友圈”,一批具有國際眼光的快遞從業者,正把中國帶到全球經濟共同體當中,他們服務跨境電商,銜接境外物流,構建覆蓋“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跨境技術網絡,在中國智造與世界生活當中建立新的可能。
近年來,申通快遞先后開通了伯明翰、紐約、洛杉磯倉配分撥中心;在美國上市的中通快遞,向世界打開了“中國快遞”新的窗戶;圓通推出“全球閃送”,國際急件最快只需10小時;韻達國際物流服務網絡已開通至30個國家和地區。
快遞業國際化浪潮的背后,是巨大的國際市場需求。據行業預測,今年中國快遞量約為600億件,其中跨境快遞20億件,僅占整體快遞量3%。跨境物流仍然大有可為。
對此,與會專家建議,中國快遞企業一方面要積極拓展全球服務網絡,夯實中國快遞業聯通世界的基礎地盤;還要深化產業協同,賦能中國快遞業聯通世界的動力源泉;同時,促進科技創新,構筑中國快遞業聯通世界的競爭優勢。
法治實踐,行業內的自我革新
“一個行業需要有自己更嚴謹的法律規則,才能在新業態下更好地發展。”隨著中國快遞業的不斷發展,以及面向海外的戰略需求,快遞從業者越發感到一個統一有效的服務標準和管理舉措的必要性。
在中國政法大學商法研究所副所長鄭佳寧看來,平臺經濟時代下,法律規制是必然繞不開的。對傳統快遞物流行業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監管部門、企業、消費者如何來應對,最好的方式就是制定高階位的法律,來保障快遞業創新發展。
另外,很多國內快遞企業在走向國際時,對國外快遞市場相關法律、政策等缺乏深入研究。比如合規經營、用工規則等,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法律政策,這必然制約國際市場的開拓。
圓通速遞法務總監胡斌建議,快遞企業邁向國際化過程中,除嚴格遵守中國法律對于快遞企業海外投資的相關法規,還需要充分尊重投資目標國的法律、規章,并對該國家、地區整體政治、社會、人文、習俗、環境等狀況進行全面調研與評估。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