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0-16 09:06:49 中國水運報

近日,交通運輸部啟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河南是全國首批13個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之一。記者了解到,對標《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要求,河南正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力爭實現“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的發展目標,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河南方案”。
泱泱沙澧水,悠悠螺灣渡。斷航四十余載的漯河于今年再次迎來船行如梭的景象,一批批的糧食、煤炭、砂石等貨物搭乘著船舶,沿沙潁河向下游進發,踏上各自出市、出省、出國的水上之旅……為交通強國建設添磚加瓦、夯實基礎,一幅千帆競發達江海、以水潤城新河南的美好畫卷正磅礴展開。
前景廣闊
復興內河水運勢在必行
河南地處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水運運量曾占河南省社會總運量的48%,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后因歷史原因,原本通航河流大部分斷流,河南內河航運開始逐年萎縮,通航里程多年徘徊在1100多公里。
近年來,水運受到高度重視,河南省內河水運復興工作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斷航多年,河南水運如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總體上看,河南省航運目前還存在航道等級低、里程短,港口規模小、吞吐能力弱,投資力度小、長期低位徘徊等問題,河南省內河水運還處在加速建設成網階段,與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存在“代際差”與河南經濟發展水平不匹配。
但短板存在,優勢卻也明顯。
“河南省內河水運具有運能大、占地省、能耗低、環境友好、樞紐功能強和運輸成本低的優勢一直存在。”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航務局局長王東表示,河南省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60條,河道總里程約2.6萬公里,淮河、沙潁河、沱澮河、唐白河等河流具有發展水運的自然條件,發展有資源。并且,全省港口泊位97個,吞吐能力2000萬噸,運營船舶5600余艘,內河船舶運力在長江流域居第3位,發展有基礎。
王東認為,河南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內河水運發展前景廣闊,加快內河水運發展、實施內河水運復興工程恰逢其時、勢在必行。
為此,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內河水運發展新思路,全面推動內河水運復興,加快構建發展綠色化、設施網絡化、船舶標準化、服務品質化、治理現代化的河南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體系,推動河南省主要城市和重點產業與長江經濟帶、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的深度銜接,把河南省內河航道建成一條條經濟航道、生態航道、民生航道,助力河南全面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培育河南省區域競爭新優勢,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提供堅實支撐。
豫貨出海
沙潁河全線通航指日可待
近年來,河南省圍繞經濟建設需求,努力發揮內河水運的優勢和作用,謀劃實施了一批河道復航工程,其中沙潁河航道便是河南省境內第一條恢復通航的河流。
沙潁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依托沙潁河,河南可通過水運到達蘇、滬、航地區,是一條河南與華東地區進行物資交流的水運捷徑。恢復沙潁河航道通航,是改善河南省航運面貌、增強活力的關鍵,也是通過水路將河南煤炭和農產品等物資運銷出去,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為恢復沙潁河通航建設,打通河南水運出省通道,自1975年起,河南就抓緊開展沙潁河復航研究工作。2005年年底,周口港開港,沙潁河恢復通航,周口的船舶入淮河匯長江,河南再圓通海夢。2011年,沙潁河航運工程的重要部分沙潁河漯河段開建、。
據了解,漯河港將與京廣、孟平鐵路及京港澳、南洛高速和107國道等,形成三位一體的強大運能,服務范圍可覆蓋豫、皖、蘇、魯、滬、浙、鄂、贛等地區,漯河將由此快速融入長江經濟帶,通達海上絲綢之路。
歷經多年建設,今天的沙潁河,已成為河南省一條直通華東、通江達海的重要水運通道。沙潁河漯河以下已實現全線通航,具備常年通航500—1000噸級船舶、萬噸拖隊的能力。預計到2020年,沙潁河航道全線建成通航。此外,淮河繼淮濱以下通江達海后,淮濱至息縣航運工程淮濱段預計年底前也可建成通航,河南省航運出海的支點將愈加豐富。
復興水運
培育多式聯運新優勢
到周口、項城、阜陽的砂石,到南通、貴港、廈門的糧食,到蕪湖、連云港的噸袋,到江蘇、上海的鋼材……甫一開港,漯河港便一派繁忙。漯河港航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和平說,漯河港貨運充足,目前向下游已經能夠通行500噸級的船舶,經過半年的運行,將會通行1000噸級的船舶,屆時,漯河港的貨運吞吐量將達300萬—500萬噸。
據介紹,一條500噸級船的運輸量,相當于15臺載重33噸汽車或10節貨車的運輸量,價格通常是公路運輸的1/10、鐵路運輸的1/3。正是基于水運具有的運能大、占地省、能耗低、環境友好、樞紐功能強和運輸成本低等獨特優勢,率先通江達海的周口市依托周口港大力建設港口物流產業集聚區,逐步形成了以“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為基礎的臨港經濟新模式,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周口也成為河南省面向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窗口和全面融入海上絲綢之路的先行城市。
在河南交通運輸體系中,鄭州航空港和“米”字形高鐵建設已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水運相對成為短板。因此,河南將從融入海上絲綢之路、培育河南省發展新空間和區域競爭新優勢的高度,加快智慧水運建設,推動水路運輸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干支直達、江海聯運和水水中轉,并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加大集裝箱碼頭、以港口為中心的多式聯運樞紐建設力度,加大鐵路專用線進碼頭、進港區力度,推動水運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融合聯動發展,推進水運與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有機銜接,進一步提升河南省作為全國重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地位。
“河南省淮河干流及支流沙潁河、渦河、沱澮河航道經引江濟淮運河工程連接長江水網,與目前繞道京杭運河至長江相比,駛向武漢方向可縮短航道里程400公里左右,駛向上海方向可縮短200公里左右。”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劉興彬說,借助水運大通道,中原經濟區將與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城市群及世界經濟更加緊密地牽起手來,進一步打造河南內陸開放高地。
科學謀劃
全面融入“海上絲路”
一分耕耘一份甜。目前,河南省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589公里,港口泊位97個,吞吐能力2000萬噸,運營船舶5600余艘、1013萬凈載重噸,內河船舶運力在長江流域居第3位。周口市、漯河市、平頂山市、淮濱縣、固始縣等以港口為節點的多式聯運架構體系正在形成。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負責人透露,現階段,河南省正在編制相關規劃,積極謀劃實施千億水運復興工程,分三步實施,到2025年,實現“四縱四橫”干線通航。到2030年,支線航道建設完成,干線航道提前5年國網達標。到2035年,實現航道網絡化,航道總里程達到4620公里,碼頭泊位達到457個,港口吞吐能力達到2億噸。并力爭早日建成干支直達、水系連通、區域成網的高等級航道網和信陽港、周口港、漯河港、平頂山港、南陽港、商丘港、鄭州港等一流港口,打造河海公鐵多式聯運國際物流通道。
同時,圍繞扮靚黃河、打造大運河文化公園,培育形成內河游輪、游艇旅游休閑文化市場,實現港口碼頭、臨港產業與城市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以水潤省”的發展格局,創建“交通強國中原內河水運示范區”。
伴隨著內河水運工程的快速推進,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水鄉勝景,必將在中原大地次第展開,內陸河南也將全面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開更加寬闊的開放通道。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