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13 14:37:50 經濟日報

近日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數字經濟增速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約7.85個百分點,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助力全民戰“疫”、打通產業堵點、推動復工復產……今年以來,數字經濟浪潮加速席卷中國。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數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正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GDP占比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按照可比口徑計算,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名義增長15.6%,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約7.85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數據集成、平臺賦能成為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為28.8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0%。其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推進政府治理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從粗放到精準、從程序化反饋到快速靈活反應轉變,新型智慧城市進入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發展階段。
研究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將增長0.5%至0.62%。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正推動各類信息、流量上升到數據資產的高度,實現產業經濟從線性增長到指數增長的升級。
“數字技術普及運用,使人們愈發感受到托舉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阿里巴巴副總裁、中國內貿事業部總經理汪海表示,新基建一端連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必將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化轉型在優化重塑產業鏈供應鏈過程中,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比如,內貿批發平臺1688的云供應鏈工廠,春節后一個月內對接了超過1000萬個產能共享訂單,每天平均上萬家工廠在線分享產能。數字化批發能力的應用,讓外貿工廠得以快速接入內貿經銷體系。
在數字經濟不斷滲透下,新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助推創新和拓展新消費、新制造、新服務。以外賣為例,除了餐飲外賣,餓了么延伸出對醫藥、水果、鮮花、商超等多個行業的綜合服務能力。今年以來,包括書店、文具店、3C手機甚至電影院、博物館等在內,眾多零售服務行業紛紛加入“線下門店數字化+即時配送”這一模式。
數字經濟還帶來了大量就業。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79萬人,提前實現全年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完成度高達116.3%。從消費端的直播生態就業、“云柜姐”,到供給端的創新迭代、產業帶創業者;從供應鏈上的數字倉管理師,到螞蟻森林養護員、開創大病互助共濟新模式的相互寶調查員……過去一年,新消費帶動了大量新就業,成為數字經濟創新探索的又一大亮點。
拉動就業的同時,大批創業者也受益于數字經濟的紅利。“預計短時間內,線下店的業績不會很好,必須把銷售往線上移。現在,貨源已經不是問題了,關鍵在于新的‘銷售出口’。”疫情發生以來,多位創業企業負責人均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在數字經濟時代,小店的創業門檻和切換成本正在降低。他們可以用貸款當本金擴大經營,用直播和短視頻吸引客流,用支付寶等數字工具收款、記賬、報稅。同時,得益于平臺的力量,每家小店都有機會成為“網紅”。(記者 王軼辰)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