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11 10:04:24 人民網
關注中物聯
進口超市上線、現場直播帶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借助中國電商平臺,許多海外產品從現場展品變成線上商品的時間越來越短。專家認為,跨境電商扮演穿針引線的作用,在這屆進博會上表現尤為明顯。各大品牌借助進博會和跨境電商同步發布新品,從展示到售賣可以無縫連接。電商平臺憑借自身的全球布局優勢,為國內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
搭建不落幕的線上展會
日前,德勤發布的《中國進口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20》顯示,疫情發生后用戶購買習慣與消費模式的改變,推動了進口品牌數字化轉型,同時加速與跨境電商的合作。
進博會期間,多家電商大展身手。其中,京東進口超市正式上線,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據介紹,進口超市的上線為有進口消費需求的用戶提供了更廣泛的購物選擇,讓消費者更便利地“掃貨全球”。尤其令人稱贊的是,京東進口超市依托京東供應鏈及物流優勢推出天天低價和量販為主的“日銷場”,給消費者帶來“日常逛超市購買進口商品”的體驗。
不僅如此,為了更好地幫助海外品牌開拓中國市場,京東國際在進博會期間啟動“進口品牌成長計劃”,聯合戴森、任天堂、雪花秀、資生堂等國際大牌,在市場營銷、品質提升等方面與這些品牌開展深度合作,開辟進口品牌快速成長新陣地。
中國貿促會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分析,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對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具有兩方面作用。一是促成消費認知,形成消費升級示范;二是進口降低創新成本,提升國內供給能力。“比如上世紀80年代,我國自日本進口的電器增加,使人們對冰箱、彩電等有了更多認知,并在社會上形成消費新潮流,促進了國內家電行業的整體崛起。”趙萍說。
專家表示,進口消費加速線上化,跨境電商正在為全球品牌搭建入華“快車道”。中國電商把在國內市場積累的豐富經驗投向跨境電商這片新藍海,已經開始搭建線上永不落幕的展銷會。
拓展中國市場的“標配”
在防疫期間大火的直播帶貨也在進博會現場展現。知名帶貨主播李佳琦、薇婭等帶領廣大觀眾足不出戶實現“云”上打卡、“云”上逛,近距離體驗來自全球各地的特色進口產品。
業內人士分析,海淘剛剛興起時,消費者更多的樂趣在于去海外“淘”,現在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的想法會有一些改變,首先對于購物體驗越來越看重,希望買得更省心、更放心、更安心。同時,大家從“淘”更多地轉向了“選”,希望全世界的好物都能直接來到自己身邊。
進博會期間,上海虹橋品匯線下快閃店開幕,這家快閃店是京東國際與上海虹橋國際進口商品展銷有限公司合作的項目,也是進博會期間進口商品首家線下快閃店。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快閃店積極發揮京東國際作為國內領先的進口消費電商平臺的資源優勢,對海外品牌、進口商品進行多樣化的展示與推介。
據介紹,2020年1月至8月,京東國際最受歡迎的品類是美妝護膚類、母嬰類、醫療保健類,增速最快的則是寵物生活、酒類、醫療保健類和服飾類的商品。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進口電商行業是一個持續增長的市場,相對于整體電商行業,進口電商的用戶數量占比不是非常高,但進口電商平臺的客單價較高,是電商平臺均值的2倍多。
隨著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射到全球好物,跨國“種草”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習慣,品質化消費需求不斷被釋放,中國是各國品牌無法忽略的“充滿機遇的廣闊市場”,電商平臺更是成為海外品牌拓展中國市場的“標配”。“通過電商平臺,最直接的好處是能快速觸達消費者。”業內人士指出,海外品牌可以借助跨境電商平臺,大大簡化市場推廣、商品銷售等環節。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