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6 10:52:50 湖北日報

物流園區是物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新興物流集散方式的集中區域。湖北省物流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經濟學院教授陶君成認為,物流園區存在的意義不是做大物流產值,而是降低全社會的物流總成本。
據省現代物流聯席會議辦公室統計,“十二五”以來,我省正在由“物流通道”向“物流節點”轉變,物流業增加值年均保持10%以上增長。我省要形成物流發展新優勢,要降低物流成本,園區建設須對路。
園區和企業數量超過美德
在武漢舵落口和額頭灣一帶,星羅棋布著數十家物流園,大的面積近千畝,小的只有幾個籃球場大小,各地貨車進出,讓東西湖大道、長豐大道擁堵不堪。
“物流企業門檻太低,有幾輛貨車就能跑運輸,‘一個人、一間房、一部電話、一張桌子’就是一家物流企業。”武漢華亨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說。
在他記憶中,2006年以前,宜昌、襄陽、荊州只有不到20家物流企業,做物流有利可圖。但現在,大大小小的物流企業多如牛毛,企業利潤越擠越小。6-8月是物流市場淡季,企業月均只能接到60車貨的生意,平均每車賺2000元,可每月成本高達20萬元,月虧8萬元。
物流企業賺不到錢,物流園區的日子也不好過。“物流園區高投入、慢見效、低收益,我早已有心理準備。”襄陽四季青農貿城副總經理殷濤倫表示,該農貿城占地約2500畝,項目總投資15億元,是襄陽北的一艘“綠色航母”。為吸引物流企業入駐,農貿城免門面租金、免住宿費、免停車費,年讓利上千萬元。
省現代物流聯席會議辦公室統計,去年底,我省物流園區141個,其中運營33個,在建58個,規劃中50個。而國際上,物流業發達的德國只有33個物流園區。此外,全省涉及物流業務的各類企業超過1萬家,比美國的物流企業數量還多。通過國家認證的A級物流企業只有148家,其中5A級企業5家,全省重點物流企業只有90家。
物流企業“小、散、雜”的狀況尚未改善,物流園區又一哄而上。家電倉儲中心表現尤為明顯。眼下,家電供應鏈上各企業紛紛建立倉儲中心,造成了人力、物力、資金上的浪費。武漢美安儲運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少平透露,海爾在沌口自建有近2萬平方米的倉庫,經銷商國美、蘇寧、工貿家電、京東商城也在跟風,家電產品從生產企業轉移到各經銷處,再轉移到零售商或客戶,多次運輸多次倉儲,造成物流不暢,該項損失最高可達家電企業營業額的10%。
“建設物流園區動輒投入上億元,成本回收周期長,可投資商依然青睞物流這片熱土。”業內人士擔憂,“圈地”或是部分物流園區的醉翁之意,因為物流園區的拿地成本較低,倉庫、平房和露天停車場建設成本不高,改建容易,隨時可搖身一變“轉型”商業用地開發。
物流專業化方能降本增效
推土機、吊車、挖掘機、裝載機、鏟車……走在通往宜昌市區的318國道上,沿途最抓人眼球的不是秀麗的峽江風光,而是路邊綿延不絕的工程機械“儀仗隊”。
由于318國道沿線農民宅基地租金每月10元/平方米,遠低于宜昌市區,大量工程機械經銷商租用民房當做自己的4S店使用,不僅影響城市形象,還會造成交通安全隱患。為讓工程機械不再露宿街頭,由宜昌富程祥云物流有限公司承建的三峽應急物流園應運而生。“建設一個大園區,整合一群小園區。”宜昌富程祥云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代平說,三峽應急物流園被中物聯應急委認定為“軍地兩用應急物流實驗基地”,項目總投資3.8億元,占地382.2畝,設有應急裝備(機械與配件)交易區、應急裝備流通管理維護區、應急物資儲備配送區、第三方物流作業區等,建成達產后形成每年400萬噸的物流量,其中工程機械達100萬噸。
農貿市場遷出中心城區是未來城市建設的方向。7月24日,由稻花香集團斥資18.8億元打造的宜昌三峽物流園開園,集農副產品展示交易、倉儲、冷鏈、配送、電子商務、快捷酒店、貨代辦公、餐飲娛樂等于一體,園區占地1154畝,總建筑面積80.8萬平方米,是渝東鄂西最大的農副產品綜合物流園。
三峽物流園行政總監許玲說,為承接農貿市場出城,該物流園將與8家農業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基地構建上游貨源供給產業鏈,引進600家一級代理商拓展下游商品流通渠道,與國內知名物流園區合作,構建以物流園區為核心的區域商貿流通供應鏈。
“物流園區只做普通倉儲配送業務,利潤點不會超過5%,如果發展冷鏈倉儲,利潤率可達80%以上。”襄陽四季青農貿城副總經理殷濤倫說,保鮮庫每日租金2.8元/平方米,冷凍庫每日租金4元/平方米,而普通倉庫月租才15元/平方米。“專業化物流園區,配套服務也要專業化!”
相比其他園區,汽車物流園專業化程度更高。襄陽風神物流有限公司管理部負責人王巍說,該公司業務涉及東風汽車公司體系內8大汽車制造廠,在全國共設有36個RDC(區域分發中心)、1000余家服務網點,覆蓋30余個省、市、自治區,涵蓋采購物流、生產物流、流通加工、銷售物流、逆向物流、汽車供應鏈各個環節。“利潤率9.7%,準時率99.4%,RDC庫存1-2天,園區每一個物流動作都精確到秒。”
園區布局如何適應“大物流”
《湖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十二五”時期,全省將著力構建“物流圈(帶)—物流節點城市—物流園區—專業化物流中心”的現代化物流網絡體系。武漢、宜昌、襄陽作為物流節點城市,園區規劃如何適應“大物流”?
武漢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管委會主任翟玉峰認為,武漢有多個物流園區設有進出口監管業務,東西湖設有保稅物流中心、武漢經濟開發區設有出口加工區、東湖高新區設有綜合保稅區、陽邏港準備申報綜合保稅港區,物流園區之間存在功能重疊、相互競爭現象。武漢各區在商貿、制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時,才考慮規劃建設物流園,導致園區建設滯后,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不足。
襄陽交通物流發展局總經濟師陳惠田說,襄陽物流園區布局不盡合理,過度集中在鄧城大道一帶,造成了物流集散與城市交通相矛盾。
宜昌交通物流發展局副局長江華介紹,外地在宜昌中轉的物資運輸量占全市運輸總量的70%,外地在宜昌的商品交易額占全市交易總額的80%,宜昌港71%的吞吐量在為周邊地區服務,部分物流企業外援車輛運輸產值約占總產值的75%,宜昌需要引進大型專業物流企業,讓新建的物流園區吃飽,讓三峽“物暢其流”。
省發改委財金貿易處處長岑建德認為,湖北由“物流通道”到“物流節點”、由“立交橋”到“大樞紐”,物流園區建設發揮著支撐作用,園區空間布局要有利于促進省內、省外物流聯系、經濟交流,有利于區域內分散的運輸、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向園區集聚,有利于實現多式聯運、信息集成、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等功能的聚集,全省應以物流園區為抓手,多部門協同、多地區合作,合力推進我省物流園區科學發展,最終降低社會物流總成本。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