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3-22 11:15:10 經濟參考報
關注中物聯
面對世界百年技術產業體系之變、大國競爭格局之變、國際經濟治理之變,搶抓數字經濟新賽道、培育數字經濟新優勢是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戰略選擇,是“十四五”時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先手棋。2021年以來,各地密集出臺數字經濟規劃、行動計劃,把數字經濟作為“十四五”時期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的重頭戲。
數字經濟開新局重在“吃改革飯”。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迅猛發展,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超過3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36%,我國躍居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值得注意的是,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性堵點仍然存在。其中,關鍵的數據產權制度仍在探索之中,數據歸誰所有、由誰采集、誰來開發、誰來受益等沒有明晰,如何對數據評估定價交易、推動數據資源向數據資產轉化沒有真正破題。
為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需求,“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亟須在數據產權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依托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開展先行先試,加快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建立健全數據產權交易和行業自律機制,培育規范的數據交易平臺和市場主體,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等市場運營體系。在首創性制度創新上“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打破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各種梗阻,構建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政策法規體系。
數字經濟開新局重在“走開放路”。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興領域,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年均增速超過40%,2019年數字貿易占服務貿易的比重超過25%。“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要充分發揮強大國內市場與海量數據優勢,推動數字經濟的新場景新應用、新基建新要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平臺新生態不斷涌現。充分發揮國內數字經濟市場的磁場效應,深化對外經貿投資合作與技術交流,積極參與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數字內容等領域國際規則制定,增強數字經濟國際治理的制度性話語權。
數字經濟開新局重在“打創新牌”。我國數字經濟應用技術研發不斷取得突破,深度學習算法、混合計算框架等技術研發取得較大進展,但我國集成電路、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等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90%的芯片、80%以上的核心工業軟件、70%的工業機器人需要進口。“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進顛覆性技術研發,前瞻性布局未來網絡、量子信息等領域,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推動“臨門一腳”關鍵技術產業化,推進自主創新產品應用,完善重大項目牽引的自主創新產品應用政策體系,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和國產化替代,推進自主創新產品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形成應用生態。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