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12 09:37:27 證券日報

主持人于南:近期,政策密集出臺促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月內“國家儲備庫”兩度打開大門向市場低價投放銅、鋁、鋅,引導市場價格合理回歸。隨著一系列政策調節措施的落實,供需矛盾將得到緩解,大宗商品價格將進一步回歸合理區間。
二季度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一直保持“熱搜體質”,并獲得了持續的政策聚焦。從近期相應品種的價格表現來看,一系列監管督促和舉措已經落地見效。
據記者梳理,近三個月內,國務院常務會議5次“點名”大宗商品,要求做好保供穩價工作。此外,5月中下旬以來,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圍繞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等,至少兩次約談提醒部分大宗商品重點企業。例如,5月23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約談提醒大宗商品重點企業,“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捏造散播漲價信息”;7月底,國家發改委約談提醒重點化肥企業,“不得囤積居奇、哄抬價格或捏造、散布漲價信息”。
為了對大宗商品價格“心中有數”,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還多次赴有關交易中心、地方及重點企業進行聯合調研和專項調查,研究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例如6月17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與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聯合赴全國煤炭交易中心調研,了解煤炭市場運行和價格變動情況;6月21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與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赴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開展調研,了解鐵礦石交易及價格變化情況等;8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召開平板玻璃價格座談會視頻會議時指出,“對帶頭哄抬物價的行為,情節輕微的要約談,典型嚴重的要依法查處”。
“海外市場流動性寬松以及供需結構失衡,導致國內外本輪大宗商品價格‘漲聲’一片,就國內市場而言,緩解供需矛盾成為政策面穩定價格的主要發力方向,而其核心問題在于穩定供給端。”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5月中下旬以來,相關部委密切跟蹤監測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并采取約談鐵礦石、鋼材、銅、鋁等重點企業及行業協會,向市場低價投放銅、鋁、鋅等國家儲備,出臺多項政策促進煤炭增產增供等措施,力求改善相關領域的供需結構,促進大宗商品撤“虛火”。
目前,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政策取得初步成效。從近期各商品期貨價格走勢來看,鐵礦石、螺紋鋼、滬銅、滬鋅價格均較5月份高點有所回落,滬鋁、焦煤、焦炭價格雖近期再度接近或超過5月份高點,但前期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了一定緩解。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7月份PPI數據時表示,“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政策效果顯現,鋼材、有色金屬等行業價格小幅下降,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0.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0.1%。”
“7月份PPI同比上漲9.0%,環比上漲0.5%,相較于3月份至5月份1.6%、0.9%、1.6%的環比增速而言,PPI漲勢趨緩。”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李興向《證券日報》記者補充說到,具體來看,7月份價格環比增速中,燃料動力類、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等價格環比增長較快,系7月份夏季用電高峰、生產端需求保持旺盛等因素影響。
在李興看來,大宗商品供需缺口仍存,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仍會持續,但斜率放緩,保持市場預期內消化的節奏。下半年,伴隨著部分海內外大宗商品重要供給端的恢復,大宗商品價格內部預計有所分化,但仍會保持在歷史較高水平。預計PPI三季度增速放緩,四季度有所回調,CPI總體壓力不大,年底或有反彈。屆時,CPI與PPI剪刀差將持續收窄。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