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17 14:38:41 經濟日報
關注中物聯
11月15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最新一期《貨物貿易晴雨表》,全球貨物貿易在從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初沖擊中強勁反彈后,復蘇正在放緩,關鍵行業的生產和供應中斷抑制了貿易增長,同時進口需求亦降溫。
《貨物貿易晴雨表》最新讀數為99.5,接近該指數的基線值100,表明增長符合近期趨勢。世貿組織在今年8月份發布的上一期晴雨表讀數曾創下110.4的紀錄,反映出當時全球貿易復蘇的力度和去年疫情對貿易的沖擊程度。全球貿易最近出現的供應沖擊是導致最新讀數下降的原因,包括上半年進口需求激增導致的港口擁堵,以及汽車和半導體等貿易商品的生產中斷。
目前看,對貿易商品的需求也在放緩,出口訂單的下降進一步拖累了《貨物貿易晴雨表》指標。進口需求降溫可能有助于緩解港口擁堵,但只要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在或接近于創紀錄水平,積壓和延誤就不太可能消除。
最近一段時期,《貨物貿易晴雨表》的所有分項指數都在下降,反映出全球貨物貿易普遍失去了動力。汽車產品指數下降幅度最大,為85.9。由于半導體供應不足,全球汽車生產受到了影響。電子產品指數(99.6)也從趨勢水平以上下降到了趨勢水平以下。集裝箱運輸指數(100.3)和原材料指數(100.0)恢復到了接近趨勢水平。只有空運指數(106.1)穩固地保持在趨勢水平之上,這是因為船運商尋求以空運替代海運。
最新一期《貨物貿易晴雨表》讀數與世貿組織在10月4日修訂后的貿易預測大體一致。該預測稱,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增長10.8%,高于3月份預測的8.0%,2022年將增長4.7%。該預測還顯示,隨著商品貿易量接近疫情前的趨勢水平,2021年下半年的季度貿易增長將放緩。
世界貿易的前景繼續被相當大的下行風險所掩蓋,包括區域差異、服務貿易的持續疲軟以及滯后的疫苗接種率,在貧困國家尤其如此。新冠肺炎疫情仍是貿易前景的最大威脅,因為新的疫情很容易破壞復蘇。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