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08 14:09:30 經濟參考網

12月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22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京舉行。會上發布的藍皮書預計,2021年我國GDP實際增速達到8.0%左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仍將高于世界其他絕大部分主要經濟體。受益于制造業較強的韌性,2021年我國出口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制造業在GDP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更為突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增長勢頭也較為亮眼。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謝伏瞻表示,前三季度我國經濟表現出較好的復蘇態勢,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結構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實現“十四五”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2021年我國GDP實際增速預計達到8%左右,超過預期目標,也將高于世界其他絕大部分主要經濟體。”
“2021年,我國經濟不僅是增長速度有望實現8%左右的增長,在全球遙遙領先,對全球經濟增長繼續作出巨大貢獻,同時中國在2021年產業升級、新動能的成長、數字經濟、醫藥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綠色轉型這些方面都是明顯升級加快。”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雪松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認為,2021年消費市場基本確立了復蘇走勢,消費重新回到經濟增長第一動力的地位,展現出比較大的韌性。創新過程中數字化對中國消費的影響在不斷加速。城市特別是大型中心城市和城市圈正在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增長極。2021年中國的消費還會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會繼續恢復,增長速度在6.8%左右。
藍皮書還指出,2021年,我國經濟總體上表現出較好復蘇態勢,但在不確定不穩定的疫情和外部環境中,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風險挑戰較多。
藍皮書建議,2022年,應適度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注重做好跨周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保持一定支出強度,更加注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對沖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穩量降負,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引導實體經濟平均融資利率下行;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加快破除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努力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切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同時,注重加強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競爭等方面政策協調。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