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07 10:47:38 中國交通報
關注中物聯
受運價低迷、油價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重卡市場銷量已連續10個月下滑。然而,其中新能源重卡市場卻實現逆市上揚、產銷兩旺。2021年,新能源重卡累計銷售超過1萬輛,銷量同比增長298.9%。2022年以來,新能源重卡市場依舊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與此同時,一汽解放、中國重汽、福田戴姆勒汽車等傳統重卡制造企業加快布局新能源領域,宇通、比亞迪等企業“跨界”來分羹市場。在傳統燃油重卡進入存量市場競爭的新階段,新能源重卡市場似乎正加速開辟出一條發展新路徑。
“回頭客”訂單不斷 眾車企“跨界”分羹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新能源重卡市場銷售3223輛,市場滲透率達到7.5%。新能源重卡市場銷量迅速走高,在市場端和供給端表現尤為明顯。
記者梳理發現,在市場端,新能源重卡需求快速釋放,復購率大幅提升。也就是說,不少重卡品牌以往積累的“路人緣”,正在換來“回頭客”。
以宇通和上汽紅巖新能源重卡為例。去年10月,河南鄭州科豐混凝土有限公司訂購了20輛宇通純電動攪拌車;今年3月,該公司在車輛實現優異運營效果后,又訂購了10輛宇通純電動攪拌車。今年1月和3月,上汽紅巖杰獅H6充換電一體重卡也兩度交付臨沂某用戶企業,用于港口煤炭、砂石料倒短運輸。
不僅如此,去年以來,上汽紅巖杰獅H6充換電一體重卡已收獲過河北唐山、山西晉城等地的百輛乃至上千輛的單批次新能源重卡大單。這也說明,新能源重卡技術逐漸成熟,正在擺脫以往“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從新能源重卡交付情況來看,牽引車為主要投用車型,廣泛應用于倒短運輸場景。主要原因在于,這一場景下,新能源重卡更具成本優勢。以中國重汽豪沃TX換電重卡為例,車輛每公里電耗2.6度,相比同類型燃油重卡,車輛運營成本降低了40%,相當于每年可節省運營成本超過3萬元。
緊抓市場端需求以及車型結構調整,新能源重卡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行業格局也在發生變化,逐漸形成了“傳統派”“跨界派”兩大車企類別。
今年前2個月,燃油重卡市場銷量前5名均是“傳統派”車企:一汽解放、中國重汽、東風商用車、陜汽重卡和福田戴姆勒汽車,5家車企的市場份額占比近九成。然而,前2個月新能源重卡銷量的前5名,卻沒有一家來自傳統頭部車企,大部分為“跨界派”。
以成功“跨界”的宇通、比亞迪為例,其在新能源客車市場的影響力,成功拓展到了新能源重卡市場。2021年,宇通新能源重卡銷量1477輛,位列行業第二。今年以來,比亞迪新能源重卡走俏海外市場,批量交付荷蘭、瑞典、美國等國家。
業內專家分析,“跨界派”車企能夠獲得市場青睞,源于企業聚焦倒短運輸等領域,為用戶提供定制服務方案,并設立服務站點。這也是傳統車企今后應重點關注的方向。
成本高仍是瓶頸 產業鏈相對脆弱
當市場按下加速鍵,新能源重卡發展能否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業界關注的焦點。目前來看,新能源重卡還存在購車成本高、配套設施不完善、產業鏈相對脆弱等問題,行業發展面臨著“近憂”和“遠慮”。
“2021年,新能源重卡市場滲透率仍保持低位,遠低于乘用車。”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徐洪磊在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提出,目前,成本高仍是導致新能源重卡市場滲透率低的主要因素,相關車企仍需加大研發力度和速度,從而進一步降低購車和用車成本。
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卡董事長梁林河在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提出,充電站等配套設施仍不完善,導致新能源重卡推廣應用受到限制。新能源重卡批量投用需要大量資金,難以在短期內形成規模應用。
如果說成本高、配套設施不完善是新能源重卡推廣應用的“近憂”,那么產業鏈相對脆弱則是行業發展的“遠慮”。
業內專家指出,2021年,不少新能源重卡訂單沒有完成交付,反映出重卡制造企業存在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芯片、動力電池供應短缺等問題持續影響行業,更是暴露出新能源重卡產業鏈相對脆弱的現狀。
對此,一汽解放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季一志認為,重卡制造企業需要打破原有思路,為用戶提供多元化購置、基礎設施配套規劃、二手車回收等綜合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成本更低、價值更高的產品,讓用戶加快適應新能源重卡。
此外,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新能源重卡銷量持續提升,行業原材料供應壓力逐漸加大,對外部進口材料的依存度不斷上升,新能源重卡可能出現“卡脖子”問題。新能源重卡行業應加速關鍵零部件技術突破,尋找替代方案,確保產業鏈穩定。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