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統計信息 > 正文

2020年4月份大宗商品指數顯示:市場供需兩旺 繼續回暖向好

發布時間:2020-05-06 16:24:27 科技信息部

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發布的2020年4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4.4%,較上月大幅回落18.7個百分點,但仍是2018年5月份以來的次高點。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銷售指數和庫存指數全部回落。從本月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當前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運行形勢良好,需求持續良好釋放,商品庫存開始下降,考慮到各項推動復工復產的政策對需求的拉動還會持續,宏觀政策在短期內不會轉向,預計5月份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穩中向好的基本發展態勢仍將延續,商品價格有望得到提振,但出口形勢愈發嚴峻,或將對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商品供應增速回落

2020年4月份,大宗商品供應指數較上月大幅回落21.7個百分點,至105.2%。該指數自上月激升至2017年以來的最高點后,本月出現回落,顯示大宗商品市場受生產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導致的商品供應激增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整體仍處高位,特別是本月指數大幅回落和上月基數較高有關,當前市場供應依然處于高壓態勢。從各主要商品來看,本月各類商品供應量較上月繼續增加,但增速均出現明顯回落。

1

1、鋼鐵供應增速減緩

2020年4月份,鋼鐵供應指數大幅下滑至106.1%,顯示本月鋼鐵市場供應增速明顯減緩。從市場情況來看,本月鋼鐵供應增速大幅減緩,主要是受3月份增速加快,基數較高的影響,當前市場供應壓力依然較大。本月鋼鐵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較好,截止到4月21日,鋼協監測的191家企業中,在產企業178家,復工率93.2%。鋼鐵產能加快釋放,生產明顯上升。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重點鋼鐵企業累計平均日產粗鋼194.58萬噸、環比增長6.51%;4月中旬,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195.15萬噸,旬環比增加0.57萬噸,增長0.29%。4月份以來,國內市場逐漸恢復常態,鋼廠產能加速釋放,市場供應仍呈現增長態勢。4月份,鋼鐵行業PMI生產指數為53.4%,較上月上升14.1個百分點。另外,本月廢鋼價格大幅下跌,導致短流程鋼廠開工率也明顯提高,而部分地區復工復產的調坯軋材廠也有所增多,可見后期供給持續上升仍是大概率事件,預計5月份供給壓力依然較大。

2、煤炭供應壓力較大

2020年4月份,煤炭供應量較上月增長2.2%,連續兩個月增加,但因上月基數較高,本月增速大幅減緩。從煤炭供應端的情況來看,從3月份開始至今,隨著產地煤礦的全面復工復產,煤炭產量增加明顯,進入4月份以后,煤礦開工率和煤炭產能利用率均維持高位,產量呈不斷增加的趨勢。2020年3月份,全國生產原煤3.4億噸,同比增長9.6%,增速由負轉正,1-2月份為下降6.3%;一季度,生產原煤8.3億噸,同比下降0.5%。此外,由于南方電力等耗煤企業大量補充低價進口煤炭,致使一季度進口煤總量達到9577萬噸,同比增長28.4%。產量持續增加疊加進口量大幅增長,當前國內煤炭供應壓力較大。不過,近期有關部門建議煤企以需定產,逐步消化煤炭庫存,同時主產地鄂爾多斯地區嚴禁超能力生產,嚴格煤炭銷售票證管理,部分煤礦因為銷售較差已經開始自動減產,減產力度10%-35%。進口煤方面,一季度進口煤增幅較大,對南方部分地區進口煤額度沖擊較為明顯,受異地報關困難影響,個別地區進口煤額度已僅剩20%左右,現多只允許區域內終端企業報關,貿易商進口煤暫不允許通關。預計5月份國內煤炭市場供應或將減少,進而利好國內煤炭市場。

3、成品油供應壓力有所緩解

2020年4月份,成品油供應指數較上月回落6.8個百分點,至102.8%,顯示本月成品油供應增速放緩,市場供應壓力有所緩解。4月份,由于國際油價的持續低位,使得煉廠加工成本降低,部分煉廠增強開工負荷,導致4月份原油加工量較3月有所增加,市場供應量繼續增加,不過隨著部分產能持續減壓,市場供應量增幅有限。進入5月份,廣西石化1000萬噸/年常減壓、北海煉化650萬噸/年常減壓和中海油氣450萬噸/年常減壓依舊處于檢修期。燕山石化3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有望復工。不過天津、武漢、大港、大連已經鎮海煉化共計5580萬噸/年一次加工裝置進入檢修期,屆時國內煉廠原油加工量下降,汽柴油產量均受影響,市場供應壓力有望繼續緩解。

二、商品銷售增速減緩

2020年4月份,大宗商品銷售指數自高位回落,當月較上月大幅回落19.0個百分點,顯示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銷售增速明顯減緩,這主要是因為上月回升幅度較大,基數較高所致。不過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控制,各地陸續復產復工,帶動了國內需求明顯增加,國內市場逐漸恢復常態。特別是進入“銀四”施工旺季,市場情緒趨于樂觀,下游需求較為強勁,4月份國內大宗商品銷售情況依然良好,終端采購熱情高漲。從各主要商品的情況來看,本月各商品銷售量較上月均有增加,但增速有不同程度的減緩。

2

1、鋼鐵銷售情況持續向好

2020年4月份,鋼鐵銷售量較上月增長7.6%,連續兩個月呈現增長態勢,但受基數較高的影響,本月銷售增速較上月減緩13.2個百分點。4月份,多地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建筑業和制造業復工率都有所提高,國內鋼市需求表現良好,月內鋼材需求在上月基礎上繼續回升,大部分地區成交情況已經達到往年同期水平,但回升幅度相對較小,且當前需求水平低于歷年同期。根據調研情況來看,當前需求表現區域性差異較大,華北、華東等地偏強,華南等地并不理想。從監測的滬市終端線螺采購數據來看,4月份終端日均采購量環比繼續上升38.2%,但增幅明顯放緩。進入5月份,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仍將進一步加強,而房地產投資也逐步回暖,這些都對國內鋼材需求有所提振,預計5月份需求仍將保持一定的韌性。

2、煤炭需求恢復較弱

2020年4月份,煤炭銷售量較上月增長0.8%,增速較上月減緩10.4個百分點,顯示市場需求整體不足,特別是進入傳統淡季,煤耗始終未能實現新突破,需求拉動不足,電廠高位的庫存消耗較慢。進入4月份后,隨天氣逐漸轉暖,居民用電量回落,煤炭需求淡季效應逐漸凸顯,雖然沿海六大電廠日耗較3月份相比小幅上漲,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處于低位,電廠多采取積極去庫存、消極采購的策略,北上采購積極性不高。據卓創監測數據顯示,4月1日至4月27日沿海六大電廠日均耗煤量55.61萬噸,較上月相比回升2.45萬噸,漲幅4.62%;庫存總量平均1627.97萬噸,同比回落129.64萬噸,跌幅7.38%。從二季度起,第二產業將全面復工,第三產業也逐步恢復正常水平,疊加政策加碼,經濟逐漸恢復,用電量回升,煤炭需求有望繼續增加,但整體力度依然偏弱。

3、成品油銷售量持續增長,但增速減緩

2020年4月份,成品油銷售量較上月增長5.4%,但增速減緩2.5個百分點,顯示市場需求在緩慢恢復中,不過本月增速放緩也和上月增速較快有關,市場需求是否全面恢復還需進一步觀察。從市場情況來看,4月份,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汽柴油需求均有所恢復。但整體表現為柴強汽弱狀態。特別是月初受疫情影響,清明小長假出行依然受到限制,汽車用油少于往年同期,各地政府對于掃墓活動都有規勸低調之意。進入5月份,國際勞動節長假為5天,是國內拉動內需的“黃金周”,特別是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明顯好轉,市場或出現報復性消費,假日出游將會明顯增多,拉動汽油消費。但是一季度可支配收入的同比下跌,或將使得部分民眾在貢獻內需上“捉襟見肘”。當前“地板價”依舊保護煉廠利益,但油市持續缺乏導向,汽柴油終端需求的恢復預計仍是緩慢的,油市交投難言樂觀,預計汽柴油終端需求依舊一般,同比處于負增長。

三、商品庫存開始下降

2020年4月份,大宗商品庫存指數繼續下跌,至99.6%,較上月大幅回落12.9個百分點,為2019年5月份以來的最低。國內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庫存量時隔六個月后再現下降趨勢,表明隨著消費端持續旺盛增長,市場供求關系明顯改善,商品庫存持續減少,市場庫存壓力有所緩解。各主要商品中,鋼鐵、原煤和有色金屬庫存量和上月相比均有所減少,鐵礦石、成品油、化工和汽車庫存量雖繼續增加,但增速和上月相比出現明顯減緩。

3

1、鋼鐵庫存有所下降

2020年4月份,鋼鐵庫存量較上月減少2.7個百分點,時隔四個月后再現下降格局,顯示前期鋼廠產成品庫存累積至歷史高位,本月由于市場需求繼續回升,商品出貨有所加快,庫存較上月明顯下降。據中鋼協統計,截止到4月中旬末,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1742.03萬噸,比3月底減少64.63萬噸。但當前的鋼廠庫存壓力仍不容樂觀,4月中旬末庫存量比年初增加788.78萬噸,增幅82.75%。社會庫存也有所下降。4月中旬,20個城市5大品種鋼材社會庫存1717萬噸,比上一旬減少86萬噸,下降4.8%。分品種來看,螺紋鋼庫存891萬噸,減少61萬噸;線材庫存319萬噸,減少20萬噸;熱軋卷板庫存252萬噸,增加0.4萬噸;冷軋卷板庫存154萬噸,減少1萬噸;中厚板庫存102萬噸,減少4萬噸。整體來看,受益于需求逐步回暖,4月份國內鋼鐵庫存持續下滑,然而目前庫存絕對值依然處于高位,庫存消化進程緩慢。一方面國內環境轉好后,鋼廠產能加速釋放,市場供應壓力逐步增大;另一方面,需求釋放缺少持續性,不同區域出現一定分化。預計在高庫存、高產能的雙重影響下,后期市場上行承壓。

2、煤炭庫存小幅下降

2020年4月份,煤炭庫存量出現減少,當月較上月減少1.5%,經歷了兩個月的大幅增長后出現回落。從當前煤炭市場情況來看,沿海六大電廠日耗增幅非常有限,存煤可用天數仍處高位水平。煤炭市場難言樂觀,采購持續性有限,市場供強需弱的格局還在延續。不過四月下旬,上游發運減少、港口發運量增加,環渤海港口庫存出現下降。4月份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小幅回落。截至4月27日,秦皇島港存煤602萬噸,較上月同期相比回落37.5萬噸,跌幅為5.86%。本月港口庫存回落,主要因煤炭調入量出現收縮,受北方港口煤價持續下跌的影響,產地發運積極性不高,大秦線發運量維持低位水平,4月1日至4月21日平均發運量97.4萬噸,較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2.6萬噸。

3、消費復蘇,有色金屬庫存下降

2020年4月份,有色金屬庫存量較上月減少2.1%,時隔五個月后再現下降格局,顯示隨著終端消費復蘇,市場開啟“去庫存”,供應壓力出現緩解。從市場情況來看,今年2月份積攢的終端消費訂單和3月的新訂單在3-4月份集中排產;同時在復工過程中有色金屬價格出現下跌,導致下游客戶因看好價格反彈以及攤低成本等原因不斷追加訂單,提前“預支消費”,使市場形成了消費異常火爆的局面,加之庫存快速下降的驗證,顯著提振了市場對消費復蘇的信心。4月份,上海期貨交易所監控倉庫的銅庫存創下2017年9月末以來最大月度降幅,4月份銅庫存較前月下滑36.6%,至230956噸。在4月份上期所倉庫的所有基本金屬中,鉛庫存降幅最多,一個月內下滑過半,至6658噸,這是2018年10月末以來最低水平;鋁庫存累計下滑22.3%,創下2019年12月末以來最大月度降幅;鎳庫存當月降幅最低,較3月僅下滑4.4%,至27421噸;錫庫存當月下滑19.5%,至3572噸,鋅庫存下滑將近25%至120881噸。

4、汽車庫存增速放緩

2020年4月份,汽車庫存指數兩連跌至104.7%,為近四個月以來的最低,當月汽車庫存量增速較上月放緩9.0個百分點,顯示汽車市場進一步回暖,車市庫存壓力繼續緩解。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4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6.8%,環比下降4.2個百分點,同比下降6.9個百分點。從市場情況來看,雖4月份是傳統消費淡季,但在疫情下經銷商降價促銷、政策刺激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汽車市場進一步回暖,市場庫存增速持續放緩。從銷售端來看,近期零售恢復相對較好,在疫情長尾效應的擔心下,由于疫情后更多人對出行安全的考慮,剛性購車需求逐步爆發。另外,由于部分換購需求群體對疫情后的出行質量有更多關注,換車需求也加速釋放。此外,國家和部分地方促進消費的政策出臺落地,推動了前期觀望消費群體的購車需求釋放。不過,在國家復產復工的強力推動下,疫情核心區外的主力車企在3月初已經基本復工,而3月底的湖北車企快速復工,導致車市供應持續增加,汽車庫存壓力依然較大。進入5月份,預計疫情對車市影響仍然持續,整體汽車市場仍將逐步回暖,隨著促銷力度不斷加大,利好政策不斷出臺,車市有望在5月份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從以上情況來看,4月份,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在下游行業快速復工復產的推動下,庫存快速下降,市場繼續呈現回暖態勢。進入5月份,供應的起點仍然比較高,特別是部分商品在利潤的推動下,仍有回升的空間。而近期各地區需求的增長參差不齊,需求增長來自于北方和華中區域。復工較早的地區,增長則相對乏力,尤其南部和東部地區的增幅一定程度上意味著5月份的需求或難達此前市場的預期。此外,市場還需要進一步消化海外市場的利空影響,同時4月份商品庫存出現整體下降,后市庫存降幅收窄成為大概率事件。預計5月份,國內大宗商品仍將呈現回暖向好的格局,商品價格有望得到提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南方部分地區在雨季來臨后需求可能有所下降,加之供給壓力并未減輕,市場供需矛盾或將再度顯現,將令市場承壓。

1、全球宏觀經濟增長仍將顯著回落

近期,大宗商品市場最大的利空來自于全球宏觀經濟增長的顯著回落逐步得到確認甚至超預期,人們的避險情緒不但揮之不去,5月還有階段性上升的可能。由于各國對疫情的認知不同,特別是長期以來形成了不同的觀念,疫情蔓延也各有不同,對經濟的影響在同一個時段表現也不一樣。中國一季度經濟不同尋常地回落至同比下降6.8%,盡管中國非常成功地快速控制住了疫情,但海外的疫情蔓延,使得我國一段時間里控制疫情不得不常態化,并且對海外疫情蔓延帶來的控風險情緒還有進一步上升的態勢,對二季度經濟增長也是憂心忡忡,從而壓制著國內鋼鐵市場價格。海外疫情滯后于中國至少一個月,且截止4月底還沒有看到明顯的拐點跡象。所以,疫情對海外國家一季度經濟影響雖然不小(美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4.8%),但對二季度經濟影響還將顯著提升(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二季度GDP或許同比下降12%)。因此,4月經濟指標數據出來后應該更加糟糕,對市場的信心打擊或許還會再來一波。而油價的暴跌,則給全球經濟和商品價格帶來雙重的打擊。由于石油限產從5月才開啟,每天970萬桶的減產量還不及2000萬桶需求減少的量(FGE最新預測)。再加上石油主要消費國的儲油設施于5月中旬或將達到使用上限,5月油價盡管會有反彈但大概率仍將處于歷史極低水平,仍將拖累全球經濟及商品價格表現。在這種背景下,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仍將承受一定的壓力。

2、國外疫情暴發,商品出口壓力明顯加大

4月份PMI指數較3月份小幅下降,但仍處榮枯線上,表明經濟仍處于恢復態勢,但速率明顯放緩。不過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較上月下降12.9和4.5個百分點,進出口均處于下降趨勢。特別是出口訂單指數大幅下滑,表明疫情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沖擊的影響開始顯現,我國出口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外部壓力對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影響,裝備制造業進出口兩端均明顯下降;高技術產業出口保持增長,進口明顯減少;基礎原材料行業出口大幅下降,而進口穩中略增;消費品行業出口降幅明顯大于進口。表明高新技術產業抵御外部壓力能力較好,產能過剩行業外需壓力明顯加大。綜合來看,我國進口有所減少,外部需求大幅下降。

3、國內市場需求預計繼續好轉

兩會將于5月21-22日在北京召開,意味著我國疫情完全可控,更意味著經濟活動可以全面開展,有效投資將加快,國內消費有望進一步提速。另外,二季度,隨著各行業復工復產進度的加快,以及國家和地方一系列支持政策的落實,大宗商品需求會繼續好轉,高于一季度水平。基建方面,鐵路、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傳統基建建設,以及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都將有所加快,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將明顯增加。

但房地產市場對大宗商品需求的支撐作用或有所減弱。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7%,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27.2%,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比同比下降22.6%,土地成交價款下降18.1%。從市場反映情況來看,房地產企業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緩慢復蘇,但開工情況一般。而制造業投資情況尚不樂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