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綜合快訊 > 正文

重點關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社會責任(ESG)報告》發布

發布時間:2024-12-10 10:03:47 黨委辦公室(辦公室)

編者按:2024年12月6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浙江省交通廳共同舉辦的第二屆綠色物流與供應鏈發展大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次發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社會責任(ESG)報告》,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以下為報告全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社會責任(ESG)報告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2024年11月

社會組織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簡稱中物聯)作為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唯一一家物流、采購與供應鏈領域的綜合性社團組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和中央社會工作部的領導下,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行業和服務群眾為己任,密切社團、企業與政府間的聯系,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加強行業自律,不斷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在物流行業社會責任(ESG)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動物流行業(ESG)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不斷促進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引領物流行業社會責任(ESG)未來發展方向。

一、黨建引領:物流行業社會責任(ESG)發展的核心保障

1.1 黨的組織建設與工作機制健全

中物聯黨委高度重視黨建工作,通過建立健全黨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確保黨的領導貫穿于協會工作的各個環節。截至目前,中物聯黨委下設3個黨委,1個黨總支,共計41個支部,共有黨員500多名,實現全系統24家代管協會、7家事業單位全覆蓋。在組織建設方面,形成了完善的黨委、黨支部體系,明確各層級職責,確保黨組織的有效運作。持續加強黨支部“兩化”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工作機制上,建立了定期的黨建工作會議制度、黨員學習教育制度等,采取黨委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等形式,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整理摘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重要論述成冊,作為行業發展根本遵循,印發給全體黨員干部和相關會員單位,指導行業發展。結合實際,每年組織上百場次的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不斷加強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黨員的政治覺悟和責任意識,保證了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開展。

1.2 黨建對社會責任(ESG)工作的引領作用

黨建工作為中物聯的社會責任(ESG)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和方向指引。黨組織積極引導協會將社會責任(ESG)理念融入各項工作中,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在制定工作規劃和決策時,充分考慮社會責任(ESG)因素,確保協會工作符合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需求。同時,黨員干部在社會責任(ESG)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推動綠色物流、綠色供應鏈、扶貧攻堅、鄉村振興、行業公益等項目的實施,帶動全行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ESG)理念。

1.3 加強行業黨建工作的舉措與成效

中物聯積極推動行業黨建工作,積極開展黨建“雙創”活動和黨建共建活動,不斷提升黨建質量。與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有關司局黨組織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誠通、中國物流、中鋁物流、中鐵特貨、上海華能電商、華潤醫商、延長石油、陜果集團、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100多家單位黨組織開展黨建聯學共建等合作交流活動,積極探索黨建業務融合發展新模式。通過與北京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江西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吉安市物流協會等近百家各省市地方協會組織開展地方物流行業座談會、行業黨建學習培訓等活動,加強與地方物流協會和物流企業黨組織的聯學共建。以行業論壇為平臺,邀請專家學者和企業黨組織代表共同探討黨建與企業發展的融合路徑。這些舉措提高了企業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增強了企業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效促進了企業社會責任(ESG)工作的開展,推動行業整體社會責任(ESG)水平的提升。

二、服務國家:助力國家戰略實施與政策推動

2.1 參與國家物流規劃與政策制定

中物聯作為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充分發揮行業智庫作用,積極參與國家物流規劃和政策制定過程。多年來,參與黨中央、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務院以及國資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物流政策規劃的決策咨詢工作,政策水平和行業地位持續提升。先后參與《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規劃》《“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2013—2020年)》等國家物流規劃決策咨詢工作,為國家物流政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提供了有力支撐。據統計,2023年開展行業調查研究超過50項,反映政策建議超過200條,為10多個部門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年向社會發布和有關部門提交的智庫報告超過60篇。

2.2 建立指數體系保障物流供應鏈安全穩定

自2004年10月物流統計制度建立以來,中物聯已形成社會物流統計、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全球采購經理指數、物流業景氣指數、公路運價指數、倉儲指數、電商指數、快遞指數等指數體系和產業監測預警系統,形成宏觀經濟、物流、大宗商品領域的信息咨詢與決策支持的綜合服務體系。中國和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已成為國內知名、世界有影響的觀察中國和全球經濟走向的“風向標”。為我國經濟發展、物流產業和流通業制定規劃和政策、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了相對科學的依據。據統計,2023年完成月度、季度、年度等各種物流統計分析報告54篇,較好地反映了本年度宏觀物流運行和經濟恢復的狀態,得到全國人大財經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財政部、國資委等政府部門的廣泛認可。

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物聯致力于保障物流供應鏈的安全穩定。疫情期間,中物聯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全力組織應急物資運輸需求對接與援助,完成數萬項全國運力的調配,協助數千家愛心會員企業的捐贈落實對接工作,全行業累計捐贈超過54億元,為抗擊疫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政府等有關部門的高度肯定。持續跟蹤物流保通保暢政策落實情況,配合央視開展了物流保通保暢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的報道工作。與商務部等八單位開展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示范,推動現代物流與供應鏈體系建設。加強與相關部門和企業的溝通協調,探索建立物流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及時應對突發事件對物流供應鏈的影響。推動物流企業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優化供應鏈布局,提高供應鏈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2.3 推動物流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中物聯積極推動物流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配合國家綠色物流發展的政策制定,聯合相關機構共同撰寫了《“十四五”綠色物流發展政策建議》和《“十四五”逆向物流發展政策建議》,編撰發布《中國綠色物流發展報告》《中國物流行業 ESG 發展報告》。中物聯還制定并發布國家標準《綠色物流指標構成與核算方法》《綠色產品評價物流周轉箱》《物流行業能源管理體系實施指南》和行業標準《企業綠色物流評估指標》《物流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等多項綠色物流相關標準,為企業實施綠色物流提供了規范和指導。開展綠色物流標準評估,鼓勵企業采用節能環保技術和設備,優化物流運作流程,降低碳排放。

三、服務社會:促進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

3.1 推動物流行業人才教育與培養

中物聯作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處所在單位,已經構建了涵蓋人才標準、專業目錄與專業標準、課程與資源、行業證書、人才評價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面向全國開展物流、采購、供應鏈管理培訓認證,累計達80多萬人。參與《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承擔《物流師國家職業標準》《供應鏈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等國家標準以及多項物流、采購與供應鏈行業人才標準的編制工作。與教育部共同推動物流專業建設,構建了中職、高職、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學歷教育體系,物流專業布點數達2600多個。作為國家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5家培訓評價組織之一,累計培訓師資4000多名、考評員3000多名,建立考核站點600多個,培訓考核學生超過10萬名,涵蓋試點院校700多所。

3.2 開展扶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社會責任實踐

中物聯作為國資委第三扶貧協作組成員單位,參與貧困縣河北省魏縣定點扶貧項目,累計捐贈投入超過120萬元,助推魏縣定點脫貧“摘帽”。中物聯及國資委第三扶貧協作組成員單位獲得了魏縣脫貧攻堅“集體特殊貢獻獎”。中物聯積極組織會員企業參與公益慈善活動,持續開展行業公益活動持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履行社會責任。每年度組織干部職工參與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和“全國扶貧日”等系列活動。在河北、貴州、云南、新疆等多地開展鄉村振興工作,通過產業支持引導、建設扶貧微工廠、培訓職業技術骨干等措施,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3.3 表彰先進典型,加強行業自律與誠信體系建設

為表彰先進,樹立榜樣,激發全國物流行業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中物聯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全國物流行業開展了四次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共授予208個單位“全國物流行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授予849名同志“全國物流行業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授予155名同志“全國物流行業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在寶供物流獎評審工作中,2023年共有29所高校的58名學生獲寶供物流獎學金,評審出了寶供物流獎一等獎3件、二等獎5件、三等獎9件。

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中物聯不斷加強行業自律與誠信體系建設。自2005年開始,組織開展A級物流企業綜合評估工作以來,截至目前,A級物流企業突破1萬家。自2007年以來,開展物流企業信用評價工作,截至目前已向社會正式通告了三十四批共1212家A級信用物流企業。這些A級物流企業和信用企業的推出,對提高企業品牌競爭力,約束和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營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推動制定物流行業自律公約,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推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加強對企業信用信息的管理和應用,對失信企業進行聯合懲戒,推動行業誠信經營。

四、服務行業:推動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

4.1 加強物流標準化與規范化建設

中物聯作為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69)秘書處所在單位,制定并發布了一系列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已構建全國物流標準體系。截至2023年底,制定并發布國家標準95項、行業標準89項、團體標準60項;依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開展的標準化試點千余家,組織標準化培訓20000余人/次。在國際標準化方面,中物聯先后承擔了ISO/TC51(托盤)、ISO/TC297(廢舊貨物回收與運輸)、ISO/TC315(冷鏈物流)的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工作;2023年6月ISO第47/2023號決議正式批準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創新物流技術委員會”(ISO/TC 344)。

4.2 提升物流行業統計信息化與數字化水平

中物聯開展物流統計信息工作,建立完善的物流統計指標體系,推動物流行業信息化與數字化轉型,為行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持。據統計,2023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352.4萬億元,同比增長5.2%,物流運行總體恢復向好,社會物流總額增速穩步回升,物流運行效率持續改善,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有所回落。通過加強物流市場統計,準確把握行業發展數據,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加強物流大數據的挖掘應用,推進物流供需高效對接,不斷加強物流信息化技術推廣應用。每年舉辦物流信息平臺、智慧物流與數字供應鏈平臺發展大會等數十場次活動,促進物流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的交流合作。

4.3 促進物流企業合作與協同發展

中物聯積極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促進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同發展。每年組織召開上百場各類物流與供應鏈行業會議和論壇,如物流企業家年會、物流技術大會、供應鏈管理年會等,為企業提供交流合作機會。積極推動企業開展戰略合作、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等活動,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應對市場挑戰。通過經貿活動交流,眾多物流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共同開展物流項目,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五、服務群眾:關注從業人員權益與提升服務質量

5.1 關注物流從業人員權益保障

中物聯持續關心和維護全國超過5000萬名物流從業人員權益。連續開展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發布調查報告,向社會反映貨車司機的工作環境、收入待遇等問題,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配合中社部提供貨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群體權益調研,積極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參與了全國總工會牽頭的2023年“貨車司機職業發展與保障行動”公益項目,推薦報送8個項目,共有5個項目成功入選。參與了交通運輸部2023年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的推選工作,共推薦報送會員單位的10名代表參與評選。與交通運輸部等建立司機線索反饋機制,就超限超載治理、城市便利通行等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切實維護從業人員權益。建立司機線索反饋機制,與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合作,及時解決貨車司機在超限超載治理、城市便利通行等方面遇到的問題。通過調查研究,推動相關部門出臺了改善貨車司機停車休息條件的政策措施。

5.2 推動物流服務質量提升與創新

中物聯組織開展快遞物流服務質量評估工作,建立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引導企業提高服務水平。鼓勵企業開展服務創新,推廣先進的物流服務模式和技術應用。例如,推動電商物流企業開展“最后一公里”配送創新,提高配送效率和客戶滿意度。同時,加強對物流服務投訴的處理,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5.3 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與互動

中物聯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與互動,了解消費者需求和意見。利用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等平臺,發布物流行業信息和消費提示,提高消費者對物流行業的認知和理解。開展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及時反饋調查結果,促使企業改進服務。通過消費者滿意度調查,發現物流配送及時性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問題,引導企業優化配送流程,提高配送速度。

六、挑戰與對策:應對物流行業社會責任(ESG)發展中的難題

6.1 面臨的挑戰

標準與規范的統一問題:物流行業涉及眾多領域和環節,社會責任(ESG)標準難以統一,導致企業在實踐中缺乏明確的指導,增加了企業實施社會責任(ESG)戰略的難度。

技術創新與應用的障礙:雖然物流行業在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面臨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應用成本高、數據安全等問題,制約了物流行業社會責任(ESG)工作的深入開展。

企業意識與能力參差不齊:當前,我國物流行業頭部企業和上市公司在社會責任(ESG)方面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但整個物流行業主體以中小企業為主,多數企業履責能力不強。部分物流企業對社會責任(ESG)理念的認識不足,缺乏主動踐行社會責任(ESG)的意識和能力,在環境管理、社會責任履行等方面存在差距。

6.2 應對策略

加強標準制定與推廣:中物聯將進一步發揮行業引領作用,聯合相關部門和企業,加快制定統一的物流與供應鏈行業社會責任(ESG) 標準和規范,加強標準的宣傳和推廣,提高企業對標準的認知和應用水平。

推動技術創新與合作:加大對物流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等開展合作,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建立物流技術創新平臺,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降低技術應用成本,保障數據安全。

提升企業意識與能力:開展物流行業社會責任(ESG)培訓和宣傳活動,提高企業對社會責任(ESG)理念的理解和認識,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組織企業交流活動,分享優秀實踐案例,為企業提供學習和借鑒的機會,幫助企業提升社會責任(ESG)管理能力。

七、未來展望

下一步,中物聯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中央社會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按照中央社會工作部等有關部門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持續推動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設成為:行業經濟信息的提供者,市場秩序和從業人員權益的維護者,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建言者,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服務者,社會責任(ESG)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推動物流行業社會責任(ESG)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