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21 15:36:00 中物聯食材供應鏈分會

啟新戰略,智馭未來
勾勒食材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新藍圖
——在中物聯食材供應鏈分會2025年會長辦公會
暨農業招商推介活動上的講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馬增榮
2025年3月20日 江西?九江廬山
尊敬各位領導、各位食材產業鏈、供應鏈的企業家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風景秀美的廬山,共同見證中物聯食材供應鏈分會2025年會長辦公會暨農業招商推介活動的召開。我謹代表主辦方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之年。站在這個關鍵歷史節點,我們共同探討食材產業鏈供應鏈的新戰略、新方向、新未來,可以說意義重大。廬山云海翻涌,恰如食材產業變革浪潮奔流。當國家促經濟的系列產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東部數智賦能、中部產能夯實、西部特色突圍”的產業新格局?快速形成,食材產業的蝶變也隨之加速。新時期,食材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將呈現以下態勢:
一是食材產業規模中速增長。據中物聯食材供應鏈分會測算,2024年我國食材消費市場規模9.8萬億元、同比增長4.8%,食材流通市場規模6.4萬億元、同比增長4.9%,食材加工市場規模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幅較2023年收窄。2024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GDP預期增長5%,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中速增長期,加之消費者消費信心仍在恢復期,國內餐飲收入增速放緩;國際市場上,日益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對食材進出口的影響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國食材的產業規模一段時間內將維持中速增長。
二是全鏈條數智化滲透加速。無論基于政策導向,還是企業自身發展需要,數智化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在數字化轉型方面,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國際數據公司)中國預計,到2028年,我國數字化轉型支出規模將達到7330億美元,全球占比約16.7%,五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5.6%。特別是今年初,DeepSeek的橫空出世引發廣泛關注,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突破,DeepSeek所代表的前沿 AI 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可以預見,全鏈條的數智化轉型與應用也將為食材產業鏈供應鏈帶來全新的變革契機。
三是綠色可持續將成為食材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可持續轉型已全開啟。截止2024年底,工信部已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6477家、綠色工業園區494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731家,綠色制造轉型加速。在食材供應鏈領域,上下游企業也積極投身綠色發展浪潮。中物聯食材供應鏈分會對100家食材供應鏈企業的調研顯示,有59%的企業在探索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平均低碳轉型投入占企業營業成本的7%左右,且65.5%的企業帶來了成本上的節約。202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為2025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在政策支持和效益提升的雙重利好下,綠色可持續將成為食材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的新動力。
四是企業出海的不確定性加大。2025年,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調整,企業出海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不確定性顯著加大。關稅頻繁調整(特別是某些發達國家的關稅頻繁調整),成為行業企業出海面臨的重大挑戰。3月3日美國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短期內,已經導致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上漲,削弱價格競爭力。這些都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促使中國食材供應鏈企業加速在美布局,或許會推動企業從“出口”向“出海”轉變,或許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不僅稅收壁壘在增加,而且非關稅壁壘日益復雜化,各國食品安全法規動態更新,如歐盟2024年第四季度新增3項農殘檢測標準,將導致清關周期延長、合規成本激增。
面對新態勢,我們應以新思想啟迪新戰略,以新智慧引領新未來,共同勾勒未來發展的新藍圖。在此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是構建“生態+機制”新型發展范式。以前商業都是點對點的,今后商業是生態的。通過多層次協同,強化食材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積極推動跨區域協同發展,創建產業共同體,建立標準互認、聯合采購、產能彈性調配等機制?,比如今天在廬山,全國食材供應鏈企業都來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動態;打造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促進人才共享、技術互助、難題共克,推動行業從“單點競爭”向“生態共生”的躍遷。
二是把握“國內+國際”雙循環機遇。對內要深挖基層特別是縣域經濟發展潛力,我國從南到北,從熱帶到寒帶,食材的特點是非常豐富多樣。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我國縣鄉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包含鎮區和鄉村地區的縣鄉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38.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麥肯錫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個人消費規模將達到65.3萬億元,超66%的增長來自下沉市場,為食材供應鏈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對外,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新市場,同時,通過技術創新與本地化適配、多元化市場布局、強化供應鏈管理等策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三是構建“技術+場景”雙輪驅動。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農業新質生產力”,現在各個行業都在提新質生產力,但今年一號文件特別把“農業的新質生產力”首次提出。企業應積極研發和應用智能化種植、養殖設備,提高經濟效益。加強生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升產品營養價值,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食材的需求。注重供應鏈技術創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精準采購、庫存管理和供應鏈優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深耕垂直場景應用,將技術創新與場景應用緊密結合,以技術突破為核心動力,以場景深耕為落地支撐,實現二者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四是夯實“產品+服務”的商業模式。緊密圍繞消費者需求變化進行產品研發與打造,優化供給,促進食材和餐飲消費穩定增長。當前我國消費呈現K型分化趨勢,只有為消費者提供或高端高品質或大眾化的具有質價比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中立足。注重供應鏈服務水平的提升,加強供應鏈精益管理和柔性建設,增強供應鏈的彈性和抗風險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穩定的服務。
各位同仁,站在廬山之巔,俯瞰行業變遷,我們既要有撥云見日的戰略定力,更要有御風而行的變革勇氣。讓我們以創新為帆、以智慧為槳,攜手駛向食材產業鏈供應鏈的星辰大海!
最后,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