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2019年12月份,全球制造業PMI受美國經濟進一步下滑影響,結束連續2個月回升走勢,較上月回落 0.4個百分點至48.6%,連續6個月運行在50%以下。從全年走勢看, 2019年全球制造業PMI均值為50.1%,較去年同期回落4.4個百分點,降幅明顯。從各月走勢看,自2018年8月以來,全球制造業PMI呈現波動下行走勢。2019年,全球制造業PMI逐季下滑,一、二、三、四季度均值分別為51.9%、50.5%和49.3%和48.8%。自2019年7月開始,全球制造業PMI連續6個月運行在50%以下。
綜合數據變化,2019年,全球制造業整體呈現前高后低走勢,增速逐步放緩,下半年基本保持持續下行走勢。不同國家以及不同區域的貿易摩擦頻發是拖累全球制造業下行的外部影響因素。在此背景下,全球投資和貿易增長動力不足,導致全球需求增長疲弱,是全球制造業持續下行的內在原因。
預計2020年,全球制造業因美國因素影響,下行趨勢難以明顯改善,在弱勢運行中反復波動將是明年全球制造業乃至全球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征,波動速度以及幅度較2019年將有所緩和。逆周期調節政策效果將有所顯現。面對逐漸下行的經濟環境,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以降息為主的寬松貨幣政策與以加大基礎建設投資為主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相配合。這些政策效果將會在2020年繼續釋放,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提供空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經濟下行速度的作用。多邊貿易合作成效將有所顯現。持續的貿易摩擦,使得世界各國思考新的發展思路,探索更多的合作機會。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普遍意識到多邊貿易合作的重要性,建立符合各國共同利益的多邊經貿合作體制,實現開放、合作和共贏的經濟發展環境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集體訴求。在日趨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合作共贏要比相互競爭顯得更為重要。在世界范圍內整合資源,協同發展是各國規避經濟下行風險,獲取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2019年,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簽訂的各種貿易合作協議,將在2020年逐步顯現效果。
分區域來看,呈現如下特點:
歐洲制造業快速下滑,后期低位反彈可期
2019年12月份,歐洲制造業結束PMI連續2個月小幅上升走勢,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至47.5%,德國、英國和法國制造業PMI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從全年走勢看,2019年歐洲制造業PMI均值為48.7%,較去年同期下降5.6個百分點,降幅明顯。從各月走勢看,自2019年3月開始,歐洲制造業PMI連續10個月運行在50%以下。截止到12月,連續4個月運行在48%以下。從主要國家看,作為歐洲火車頭的德國制造業出現明顯下滑,成為拖累歐洲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2019年德國制造業PMI自3月份開始持續運行在44%左右的較低水平,最低降至41.7%,顯示德國制造業持續低迷。其余歐洲國家制造業PMI均呈現不同程度的波動下行走勢。
綜合指數變化,2019年貿易摩擦給全球經濟帶來的不確定影響,嚴重拖累了歐洲各國的國際市場需求,也成為高度依賴出口的歐洲制造業增速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歐元區四季度經濟面臨萎縮風險,預計2019年歐洲實際GDP增長率將僅為1.4%,跌至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歐盟委員會近期也將2019年和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分別下調至1.1%和1.2%。如何化解貿易摩擦沖擊,形成合力發展,是歐洲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政策向內,運用財政與貨幣政策組合拳來提振內需是歐洲制造業能否轉強的關鍵。
預計2020年,歐洲制造業在低位運行的基礎上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彈。一是低基數效應會有所顯現。經過2019年的弱勢運行,2020年歐洲經濟在一個較低的基數上反彈會相對容易,經濟數據上出現回升的概率較大。二是政策托底作用會有所顯現。在經濟弱勢格局下,歐洲央行繼續釋放采取寬松貨幣政策的積極信號,并呼吁成員國采取必要的財政政策。明年各項政策的實施對歐洲經濟增長的托底作用將有所顯現。三是主要國家的表現或將好轉。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得益于政府和消費支出增加等影響,德國經濟第三季度增長0.1%,環比增長0.2%,超出市場預期,避免了六年來首次陷入經濟衰退的局面。德國經濟的好轉程度將是歐洲制造業反彈程度的重要參考。法國制造業2019年下半年以來表現相對較好,得益于其政府立足于擴大投資的支出,其對歐洲經濟的提振作用將繼續顯現。
美洲制造業由強轉弱,下行壓力加大
2019年12月份,美洲制造業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至47.7%。從全年走勢看,2019年,美洲制造業PMI均值為51.2%,較去年同期回落6.5個百分點。從各月走勢看,美洲制造業PMI呈現前高后低走勢。上半年美洲制作業均值保持在53.3%的較高水平,下半年開始逐步轉弱,下半年均值為49%,降至50%以下。從主要國家變化看,美國制造業的由強轉弱是主導美洲制造業變化的根本因素。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ISM)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美國制造業PMI均值為53.8%,下半年均值降至50%以下,為48.6%。自8月份開始連續5個月運行在50%以下。
預計2020年,美國制造業繼續走弱,下行壓力會有所加大。一是高基數效應將有所顯現。與歐洲制造業持續低迷不同,2019年上半年美國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下半年開始出現快速回落。2020年上半年美國制造業存在高基數效應,增速將繼續回落概率較大。二是需求不足制約美國制造業增長。分項指數顯示,內外需求不足是美國制造業運行趨弱的主要因素。截止到12月份,美國制造業新訂單指數連續回落,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至46.8%,連續5個月運行在50%以下。數據變化說明,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制造業持續走弱趨勢短期難以改變。需求的回落和未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對未來市場預期趨于謹慎。制造業的欠佳表現,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減稅和振興制造業相關政策效果已趨弱化,貿易摩擦對美國制造業的沖擊也有所顯現。三是市場信心明顯不足。美聯儲近期發布的全球經濟調查報告認為,美國經濟增長步伐已放慢,并降低了對未來6到12個月的增長預期。杜克公司調查顯示67%的受訪CFO預測,美國經濟將在2020年第三季度陷入衰退,84%的受訪CFO認為經濟衰退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開始,還有38%的受訪者預測明年第一季度就會出現經濟衰退。再如全美商業經濟協會的季度調查顯示,受訪經濟師認為,美國經濟在明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達60%,這比3個月前的35%可能性提高了近一倍。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和《華爾街日報》12月公布的調查顯示,多數經濟學家預計2020年美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8%。
亞洲制造業穩中趨降,后期走勢相對溫和
2019年12月,亞洲制造業PMI較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至50.2%,表明亞洲制造業增速較上月有所加快。從全年走勢看,2019年,亞洲制造業PMI均值為50%,較去年同期回落1.6個百分點。從各月走勢看,亞洲制造業PMI波動相對溫和。前三個季度的均值分別為49.5%、49.7%和49.2%,四季度均值為49.8%。綜合指數變化,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亞洲制造業增速也有所放緩,但走勢相對穩定。主要國家中,2019年,中國制造業PMI均值為49.7%,較去年同期回落1.2個百分點;日本制造業PMI均值為49.3%,較去年同期回落3.8個百分點;韓國制造業PMI均值48.6%,較去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從指數對比看,日本和韓國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沖擊力度相對于中國較為明顯。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家制造業均有不同程度放緩,但仍保持較快發展,制造業PMI均值保持在51%以上。
預計2020年亞洲制造業將呈現穩中趨緩格局,保持相對溫和走勢。一是亞洲發展潛力依然較大。IMF在近期的報告中預測亞洲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但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9年亞洲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三分之二,其中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39%。二是亞洲各國政策提振空間仍然較大。亞洲經濟增長相對穩定的原因之一是大部分亞洲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仍有發展空間,市場需求仍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亞洲各國和地區之間的區域經濟合作也較多,特別是以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穩定區域經濟創造了良好條件。為了應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亞洲各國在保持貨幣政策相對寬松的基礎上,加大基礎建設投資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經濟下行壓力的沖擊。三是中國長期向好基本趨勢未變,對亞洲經濟發展有較強支撐作用。2019年,中國制造業雖有回落,但PMI走勢較為穩定,波動較小,波幅在0.5個百分點之內,沒有出現急劇回落,增速回落較為溫和。2020年,隨著高耗能行業的逐步退化,預計經濟增速仍有慣性下滑趨勢,但積極因素增多。從政策方面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有發揮空間,能夠較好保證流動性充裕,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持續。從經濟結構方面看,高端制造業穩步增長,服務業貢獻度不斷上升,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從消費方面來看,2019年消費增速放緩主要是受汽車類消費影響,預計明年汽車消費會有所改善,加上服務消費增長趨勢向好,消費有望實現穩定。從投資方面來看,基礎建設投資增速改善是大概率事件。從出口方面來看,在中美貿易摩擦有所緩和的前提下,出口增速或將有所恢復,對經濟增長的拖累作用將有所減弱。基于上述判斷,我們認為2020年中國GDP增速或繼續慣性放緩,但積極因素產生的累積效應,對下行壓力將形成一定對沖作用,經濟下行態勢較2019年有望緩和。
非洲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后期發展潛力較大
2019年12月,非洲制造業PMI為52.9%,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表明非洲制造業增速較上月有所加快。從全年走勢看, 2019年,非洲制造業PMI均值為51.9%,較去年同期回落0.1個百分點,各月均保持在50%以上。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均值分別為51.6%、51.5%和51.8%和52.5%。綜合數據變化,非洲制造業保持較快發展,表現出較強發展潛力。
預計2020年,非洲制造業仍將保持較快發展。政局相對穩定、人口紅利、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潛力是支撐非洲經濟較快增長的主要因素。非洲加強區域一體化合作也成為助力非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非洲自貿區成員國將對從其他非洲國家進口商品降低90%的關稅。聯合國調查報告顯示,這可能會使非洲內部貿易增加52.3%,自貿區也有助于改善非洲大陸的投資前景。
最新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