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22年1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46.4%,環比回落2.4個百分點。在全國多地疫情影響下,物流供應鏈運作受到沖擊,指數出現一定回落,需求端業務總量指數、新訂單指數降幅較大,供給端庫存周轉次數、設備利用率指數、人員指數有所回調。
短期局部受到沖擊,當期需求下行壓力增加。11月份,業務總量指數為46.4%,環比回落2.4個百分點。東中西部重點地區幾乎同一時間段爆發疫情,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造成沖擊,企業供應商到貨、人員到崗、產能利用、庫存周轉等指標短時明顯下降。此外,由于不時出現城鄉區域、樓棟、物流站點臨時性封控情況,居民消費物流受阻。短期沖擊下,物流需求下行壓力增加,東部和中部地區業務總量指數回落較大,回落幅度分別為4和3.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業務總量指數低位回升。
新訂單和預期指數下降,未來需求趨于謹慎。11月份,新訂單指數為45.9%,環比回落2.6個百分點。分地區來看,東部和中部地區新訂單指數環比分別回落3.2和0.6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新訂單指數低位回升。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48.5%,環比回落5.3個百分點。分地區看,三大區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東部降幅最大,超過5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道路運輸、管道運輸、水上運輸、倉儲和郵政快遞業降幅較大,其中郵政快遞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降幅超過10個百分點,道路運輸下降約5 個百分點。從企業調研看,主要反映疫情當下區域干線物流業務、城市配送業務、快遞業務中斷受阻,增加需求不確定性。
航空加快增長,陸運業務放緩,水路保持穩定。受疫情影響,物流相關行業分化。陸運相關物流業務活動放緩,11月份道路運輸業、倉儲業、裝卸搬運的業務總量指數分別回落1.3、5.9和6.1個百分點。新訂單也有不同程度回落,同時利潤空間繼續收縮,道路運輸業利潤指數下降2.1個百分點,降至今年較低水平,倉儲和裝卸搬運利潤指數分別回落約5個百分點。航空物流業業務量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業務量和主營業務利潤指數均達到60%以上,處于較高景氣區間。水路運輸業保持相對穩定,業務量指數環比回升1.1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在集裝箱業務和沿海散貨運輸支撐下,環比回升1.5個百分點。
物流網絡總體保持韌性,仍需關注疫情后續沖擊。11月中上旬,全國高速公路、國省道和快遞網絡基本順暢,下旬隨著部分大城市疫情集中爆發,物流中斷時有發生,高速通行量連續下行,快遞業務量也在“雙11”后連續走低。但總體來看,11月行業物流繼續保持較強供給能力,物流實物量穩定增長。從部分全國性企業調研情況看,鐵路、多式聯運和道路等領域實物量環比增長1-2%,水運領域散貨環比增長約2%、集裝箱聯運環比增長接近5%,電商快遞業務環比增長4-6%。
當前,全國多地疫情爆發,特別是重點地區中心城市疫情嚴重,對物流網絡運行造成一定影響,景氣指數連續兩個月回落。但從歷史趨勢和結構變化來看,沖擊仍然是局部和短期的,而且對供給側沖擊小于需求側。供給側來看,疫情錘煉下物流企業保障能力和網絡服務韌性仍在不斷增強,物流實物量增勢平穩,指數中運營方面的指標降幅較小。需求側來看,疫情不確定性導致供應鏈上下游需求不穩,業務量指數、新訂單指數環比降幅擴大,反映出當期需求加重疲弱,后市預期趨于謹慎。
物流活力既是經濟活躍度的直接反映,也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基本保障。歲末年初是統籌疫情科學防控、經濟年度收官、謀劃來年發展的重要節點,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對疫情防控和物流穩定運行做出了部署,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也按照精準防控、科學防控的要求出臺保障措施。建議對標中央要求和優化防控工作二十條文件,對物流領域“一刀切”、“層層加碼”等過度防控問題持續糾偏,從供給側為物流暢通松綁,加快物流供應鏈需求側快速恢復。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 胡焓
最新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