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23 09:11:42 經濟日報

近日,國家發改委對外公布《關于放開部分鐵路運輸產品價格的通知》,將4項具備競爭條件的鐵路運輸價格,即鐵路散貨快運價格、鐵路包裹運輸價格,以及社會資本投資控股新建鐵路貨物運價、社會資本投資控股新建鐵路客運專線旅客票價,交由鐵路運輸企業自主定價。
如果說鐵路政企分開,真正成為了市場競爭的主體,那么此次4項運輸產品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的破冰之旅,則是鐵路走向市場的關鍵一步。價格調價權交給市場,更有利于鐵路運輸企業研究市場規律,適應市場要求,也才會積極主動地優化自己的經營機制,更好地為市場、旅客客運服務,更有利于鐵路做大做強市場份額。
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受特大宗商品運輸需求疲軟的影響,鐵路啟動貨運組織改革。在“讓利不讓市場”的改革宗旨下,鐵路運輸企業已經相繼停收或調整了過磅費、裝卸費、倉儲費等企業可自主定價的項目參與市場競爭,長期脫離市場的“鐵老大”能夠發揮鐵路價格杠桿作用,成為國內物流業殺出的一匹黑馬,讓更多中小企業、客戶得到更多改革紅利。
如果說讓利于民的鐵路貨運組織進行改革、散貨快運和包裹運輸價格逐漸放開,還僅僅是增強鐵路競爭力的速效藥,那么放開社會資本投資控股的新建鐵路及新建客專的貨客運價格,則被視為鐵路引入社會資本的強烈信號。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企業投資的前提就是明確的投資回報。鐵路項目投入高,回報周期長,民企投資鐵路項目如果沒有自主定價權,恐怕很難實現盈虧平衡。此次將社會資本投資控股新建鐵路貨物運價、社會資本投資控股新建鐵路客運專線旅客票價交由鐵路運輸企業自主決定,無疑給眾多鐵路投融資者吃了顆“定心丸”。
2014年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鐵路投資的各種審批在逐步簡化,再加上價格逐步放開,這都提高了民間資本的投資期待。隨著鐵路投資市場的公開透明,相信放開鐵路運輸價格的改革將推動鐵路投融資邁出實質性步伐。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