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29 10:04:11 通信信息報

“融資熱、猛燒錢、爭地盤”使得外賣O2O還未大力發展,已經成為競爭慘烈的紅海。近日,外賣O2O融資消息不斷,餓了么,零號線均宣布完成巨額融資。在“鼠標+車輪”的驅動之下,外賣O2O進入燒錢2.0時代。燒錢大戰的本質是培養用戶習慣,通過移動互聯網提升運行效率,讓支付更加便捷,使店到家的消費更加方便。各平臺決勝關鍵在于抓住用戶和商鋪的需求點并提供全范圍的服務。更大投入地自建物流團隊或成為外賣O2O差異化競爭突破口。
外賣領域融資補貼大戰火熱
近日,“燒錢”大戰讓“免費的午餐”繼續。你吃飯,我買單,這種瘋狂的補貼在多個外賣平臺激烈上演:淘點點推出5折紅包或者第二餐免單;餓了么在上海推出20萬份免費午餐;美團網首單立減18元,滿30再減10元。補貼大戰已成功從一二線城市蔓延至三四線。
如今,外賣已成巨頭必爭之地。阿里將外賣O2O交給淘點點;收購糯米團后的百度發布獨立外賣App;騰訊則聯手大眾點評,利用微信等平臺開展合作;而到家美食會身后的則是京東。中國在“食”領域的互聯網入口之戰必然不會只是一輪補貼大戰。
2015年伊始,外賣O2O融資潮襲來。“餓了么”完成數億美元融資。近日,零號線也獲得來自騰訊等資本投資的3000萬美元。瘋狂融資勢必迎來新一輪“炫富”時刻。
外賣2.0時代,“燒錢”大戰將愈演愈烈。一方面,燒錢補貼還在繼續。另一方面,在搶完地盤,行業洗牌之后,燒錢大戰意味著更加瘋狂的市場布局。追求外賣O2O閉環的打造,物流與地推團隊成比拼重點,這意味著更大的資金投入,外賣領域競爭勢必升級。
行業“輕重”模式之爭升級
外賣O2O市場格局已現雛形,主要分為兩種運營模式。一是信息提供型平臺的輕模式,僅為商家提供訂餐平臺,配送由餐廳負責,如點我吧、餓了么等;二是物流配送型平臺的重模式,具備配送隊伍,可承接配送,每張訂單向用戶收取配送費,如生活半徑、到家等。
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輕模式對現金流要求嚴格,依托海量用戶和流量打造平臺。在擴張過程中遭遇競爭后,易陷入膠著戰;在規模化后才能享受“馬太效應”。而重模式則將物流和用戶抓在手里,以集合高品質商戶來吸引用戶。自建物流通過高額成本來提供更完整服務,流程復雜,會限制擴張的速度。
長期來看,兩種模式存在融合互補趨勢。因為只提供訂餐信息而不負責參與配送環節,不僅無法把控服務質量,更不足以形成交易閉環。易觀國際分析師劉夢蕾表示,市場發展不成熟時,部分平臺商會把配送服務交由線下商鋪或第三方配送體系完成,當市場發展逐漸成熟,必然有廠商切入配送服務,以獲取更好的用戶體驗。
“輕重”模式之爭本就是生死時速,平臺存亡取決于發展速度。燒錢為的是搶占市場份額,各平臺決勝市場的關鍵在于抓住用戶和商鋪在線下餐飲業的需求點并提供全范圍的服務。外賣O2O遠不是建個平臺,導入流量,再進行線下推廣這么簡單,需要完整服務鏈條。自建物流團隊是服務鏈條中必要環節,扎實的線下團隊更是支撐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完整服務鏈條是關鍵
外賣O2O旨在撬開餐飲萬億級市場,當前燒錢大戰首要目的是吸引用戶。而未來外賣平臺無論對消費者還是對商戶,都要下功夫做好粘性培養。畢竟補貼大戰打不出未來,外賣O2O終需回歸服務。
一是物流須包括在用戶體驗里,快速送達是外賣的第一要務。一旦外賣訂餐習慣被被培養,用戶粘性提高,在外賣用餐上,價格不再是唯一考慮因素,飯菜再便宜,過了一個小時送不過來也沒用。
二是平臺需要抓住用戶和商鋪在線下餐飲業的需求,尋找商家(B)和用戶(C)兩端的平衡點。B、C兩端天然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外賣平臺的重點是有效攤平B與B之間的信息鴻溝。長期來看,則是要實現餐飲業的信息化。
三是外賣O2O涉及的線上線下環節多,存在不少問題亟需規范。例如個人健康和衛生,并未引起一些餐館的重視;而沒有衛生合格證的小作坊也屢現外賣平臺。另外,關于外賣配送全國尚無統一的資質要求,第三方外賣配送的繁榮也給監管部門提出了新要求。
四是外賣是一個高度非標準化的行業。隨著競爭激化,“輕重”模式界限逐漸模糊,用戶對服務更完整、標準、規范、信息可視化的要求日益凸顯。
互聯網燒錢2.0時代,紅海競爭將考驗巨頭和眾多創業者智慧。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